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市经济质量效益实现了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措施有力有效,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迈出了稳健步伐。
一、综合
根据上级统一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430.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8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74.87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229.76亿元,增长5.4%,其中,建筑业增长7.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8%,金融业增长6.7%,营利性服务业增长9.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8.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0.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6.0:40.6:53.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87229元,增长6.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八大类价格“五涨二降一平”,居住、医疗保健、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2%、0.2%、0.4%、0.7%、3.9%,衣着、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3%、1.8%,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与上年持平。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990人,有3179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4.62万亩,比上年增长0.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6.87万亩,与上年持平;油料播种面积10.67万亩,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14.82万亩,增长1.0%;瓜果类种植面积0.50万亩,下降15.5%。
全年粮食总产量15.97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谷物产量14.67万吨,下降0.1%;油料产量1.37万吨,增长0.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2.16万吨,增长4.5%;瓜果类产量1.02万吨,下降15.9%。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37.68公顷,人工更新面积103.27公顷。森林面积200.44万亩,森林覆盖率66.2%;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面积97.92万亩。
全年肉类总产量6.19万吨,比上年增长0.7%。其中,猪肉2.44万吨,增长3.8%。年内生猪出栏25.30万头,增长0.6%;羊出栏3.7万只,增长31.4%;牛出栏2277头,下降15.4%。家禽出栏2230.32万只,下降3.3%。
全年新增省级未来乡村6个,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60%。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安排产业增收项目14个,开发公益性岗位875个,雨露计划帮扶低收入农户子女773人,为18824名低收入农户免费购买健康保险282.36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9.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07.18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重工业324.61亿元,同比增长4.2%;轻工业82.57亿元,同比下降1.8%。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98.30亿元,增长2.2%。全年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20.94亿元,同比增长6.3%。
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430家,其中,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96家,大中型企业22家。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为98.90亿元,增长14.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产值60.05亿元,下降1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47.72亿元,下降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31.34亿元,同比增长2.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23.45亿元,同比增长4.4%。金属制品业产值20.47亿元,下降8.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13.62亿元,下降13.1%;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12.11亿元,下降7.3%;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12.68亿元,下降8.0%;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9.05亿元,下降28.7%;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值8.35亿元,同比增长4.8%;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3.02亿元,增长3.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7.58亿元,增长71.7%;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产值4.67亿元,增长7.4%。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33亿元,同比增长13.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9.86亿元,增长30.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7.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4.65亿元,增长21.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8.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6.30亿元,增长35.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9%。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3.4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2%。其中,工业用电量20.62亿千瓦时,增长5.2%。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5.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全市共139家纳入建筑业统计范围的资质建筑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2.32万人。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94.6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3.0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05亿元,增长31.1%;第二产业投资71.71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投资134.05亿元,增长11.2%。民间项目投资50.96亿元,增长17.1%。
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5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家具制造业投资1.96亿元,增长0.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投资3.03亿元,增长42.7%;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0.55亿元,下降66.3%;非金属矿制品业投资13.65亿元,下降10.6%;金属制品业投资4.15亿元,增长41.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3.26亿元,下降6%。
全市基础设施投资69.86亿元,比上年增长55.4%。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28.33亿元,增长81.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8.54亿元,增长28.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12.99亿元,增长80.2%。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亿元,比上年下降26.1%。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26.52万平方米,下降11.1%;竣工面积24.36万平方米,下降7.9%;商品房销售面积15.38万平方米,增长17.3%,其中住宅13.69万平方米,增长23.3%,商业营业用房0.05万平方米,下降85.5%。商品房销售额10.89亿元,下降55.2%,其中住宅10.3亿元,下降53.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2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57.97亿元,增长7.1%;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62.23亿元,增长7.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6.53亿元,增长9.2%;乡村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4亿元,下降34.9%。按消费形态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5.92亿元,增长8.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5亿元,增长13.7%。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19.83亿元。
全市共有成交额超亿元的各类市场7个,实现成交额47.70亿元,同比下降7.9%。全市培育建成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787家。其中放心工厂117家,无理由退货844家,放心商圈13家。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012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出口总额1005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
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304家,其中当年新启动出口业务企业46家。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10家,其中,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60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27家。
全年新批三资企业8家,合同利用外资2233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21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76763辆,其中,民用汽车132584辆(载客121434辆,载货10793辆,其他357辆),挂车1698辆,摩托车38113辆。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856.29公里,高速公路里程76.28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达3647万吨,增长5.2%;公路旅客运输量1663.57万人次,下降14.7%。
全市共有19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5A级景区1家(含江郎山、廿八都、清漾景区)、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15家。全市拥有旅游星级饭店7家,客房总数1341间。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完成35.20亿元,扣除上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同口径增长3.2%,其中税收收入19.51亿元,同口径下降0.8%。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完成92.00亿元,增长1.8%。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94.21亿元,较年初新增34.98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住户存款650.61亿元,增长10.5%;本外币贷款余额910.76亿元,较年初新增93.74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住户贷款394.58亿元,增长3.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91.79亿元,同比增长4.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10.75亿元,同比增长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