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气象部门消息,我市于7月20日正式入伏,开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今年“三伏天”总长仅30天,将于8月18日出伏。根据气象记录显示,这是近10年来我市经历的最短三伏期——过去十年间,三伏天普遍长达40天,今年伏期缩短。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然而,今年初伏伊始却因台风“韦帕”带来变数。受其外围环流影响,市气象部门预计,入伏初期我市气温将比往年同期偏低,难现往年“初入伏便酷热”的景象。同时,未来几天云系明显增多,午后出现雷阵雨的概率增大,需警惕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突袭。
“伏期虽缩短,但暑热主基调不变。”市气象台提醒,“三伏天”我市仍处于副热带高压掌控中。台风带来的短暂降温过后,晴热高温天气将迅速回归并占据主导。加之空气湿度大,闷蒸感显著,极易诱发身体不适。面对“高温+高湿”的伏天模式,做好健康防护至关重要。市民应勤补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保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同时注意室内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