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81MB15815134/2025-163123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发文机关: | 市卫生健康局 | 成文日期: | 2025-05-15 |
2025年亚洲举重锦标赛正在我市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亚洲各国的顶尖举重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而在聚光灯外,一支由医疗专家、急救人员、后勤人员组成的医疗保障团队,以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快速响应能力,默默守护着每一位参赛选手、工作人员及现场观众的健康安全,确保赛事平稳运行。
24小时待命 打造“零延误”急救
举重运动对运动员的肌肉、关节和脊柱负荷极大,急性损伤风险较高。为此,医疗保障组在赛场、热身区、训练馆等关键区域部署了4个医疗点,共选派现场医疗保障人员15名,另外还有一支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队伍,每个点位均配备专业医生、护士及急救设备,确保任何突发状况都能在3分钟内得到响应。
“我们的目标是‘零重大医疗事故’。”举重亚锦赛医疗保障组常务副组长郑建俊表示,“除了常规急救,我们还针对举重项目特点,重点防范腰椎颈椎损伤、肩关节脱位等高风险伤情,并开展创伤急救、心肺复苏演练6次,确保重伤员能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救治。”
多场景覆盖 保障全员健康安全
举重亚锦赛医疗保障组不仅关注运动员,还覆盖工作人员、裁判员及现场观众。
负责训练馆医疗保障任务的医务人员是所有点位中到岗时间最早、工作时间最长的,第一批运动员早上8时入场,最后一批运动员20时结束训练,医务人员需要比运动员更早到、更晚走,一天的工作时长达13小时。与正式比赛场馆相比,热身馆里常有十几名运动员同时在场上训练及热身,组员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此外,举重亚锦赛医疗保障组还承担着公共卫生防控、病媒防制的任务。赛事举办之前,举重亚锦赛医疗保障组积极组织开展系统性专业培训,聚焦比赛场馆、接待酒店及周边500米区域,结合春季城乡统一灭鼠灭蚊行动,发动群众开展三轮以“翻盆倒罐”为主的环境卫生整治;定期开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四轮风险隐患排查;针对无法清理的孳生地,实施六轮大规模消杀作业以及五轮药物补投工作。赛事期间,针对场馆内蚊密度升高的情况,举重亚锦赛医疗保障组经过科学评估,组织人员指导相关公司对虎山运动公园场馆外围开展全覆盖化学药物灭蚊。
幕后英雄 用专业诠释责任
“最紧张的时刻是运动员试举失败时,当医疗监督发出运动员受伤的指令后,我们医疗救援人员‘响应+转移’的时间必须在1分钟以内。”一名驻守赛台的医护人员回忆道。
5月11日晚,在男子73公斤级比赛中,乌兹别克斯坦运动员在挺举186公斤时,不慎拉伤左肘关节韧带。现场保障医生毛建华、祝洋俊第一时间对受伤运动员情况进行评估和简单处理,经现场医疗监督确认后开通绿色通道,在5分钟内将运动员转运至市人民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全部检查流程在30分钟内完成。
截至目前,举重亚锦赛医疗保障组累计处理40余例医疗事件,包括2例紧急转运,均得到高效处置,未影响赛事进程。
亚洲举重锦标赛即将落幕,但举重亚锦赛医疗保障组的使命仍在继续。他们以严谨的态度、温暖的服务,向亚洲展现了中国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准与人文关怀,为这场体育盛会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叶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