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江山市分中心

发布日期:2025-04-1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江山市委编办
单位名称衢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江山市分中心法定代表人王晶
住所  浙江省江山市万商城12号楼4楼
开办资金(万元)145.00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781.53期末数(万元)768.82
宗旨和业务范围负责制订实施建设项目交易、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其他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操作流程;提供开标、评标的设施、设备和场所,维护开标、评标现场秩序;承担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项目的代理工作;统一发布各类招投标交易信息,为全市各类招投标交易活动提供交易场所并接受招投标交易报名;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业务指导。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881790983821C举办单位江山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公室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履职情况公示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强化采购抓核心,框架协议采购实现全面推开。网上超市共审核通过了4187个商品,并线上签署了52份网上超市全省一张网协议。在全年共12期的网上超市交易价格监测中,我们发现了9个违约商品,其中,有4个商品的价格超出了市场均价的10%,2个商品的价格超出了市场均价的20%,3个商品的价格超出了市场均价的30%。针对这些违约行为,我们依据《电子卖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五章第三十二条第(一)款以及“全省一张网”供应商承诺书的相关规定,对违约供应商进行了相应的处置。同时做好框架协议的管理工作,协助相关部门落实入围供应商的相关责任义务。(二)创新方式促规范,国企采购管理取得突破进展。中心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目标,以采购信息公告发布为抓手,组织分管科室全体干部积极探索国企采购的常态化监管。1.是完成国企采购制度构建,经过近一年的调研与摸索,与国资中心联合印发《江山市国有企业采购公告发布、评委抽取及评分标准设置指导意见》,国企采购标准化、规范化初见成效。2.是强化风险控制,健全完善国有企业采购临时专家库,规范专家抽取,根据政府采购专家库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3.是建设国企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可以消除时空屏障,优化招投标市场,互联网的开放性以及实时性,打破了地域差别和时空限制,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招标方则可以通过投标人之间的充分竞争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了招投标市场。同时项目实现高效快捷的招投标任务,降低双方成本,减少暗箱操作,营造一个阳光的招投标环境。(三)凝心聚力强服务,围绕中心工作更加坚实有力。1.是中心实现有序搬迁,改造后的交易中心将拥有更加宽敞的场地和先进的信息化设备,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交易活动的便捷性和透明度,同时也将提高招投标过程的规范性和效率。通过此次搬迁改造,招投标中心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市场主体,为公平竞争和市场监管提供更加坚实的平台支撑。2.是建设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异地评标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和透明。通过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评审,可以有效避免地域保护和人为干预,提高评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此外,异地评标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各地的专家资源,提高评审效率‌。目前已经实现远程异地评标项目5个,系统运行稳定,后续将逐步推应应用。3.是阳光交易平台完成落地,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是一个便捷、高效、透明的在线服务平台,旨在为全市乡镇、部门、国企等机构提供一站式中介服务。该平台汇聚了各类中介机构,提供设计、代理、资质认定、信息查询等多项服务,通过互联网实现服务流程的优化和简化,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的运营成本,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促进了政务公开和公平竞争,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成果。(四)取得的主要效益:1.社会效益:2024年以来,交易中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全服务流程,深入落实“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市场主体节约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的成效显著。2.经济效益:交易中心实现工程招投标交易金额总数为87.45亿元,进市级平台完成法定规模项目交易192个,交易金额76.53亿元,法定规模以下非公选项目交易65个,交易金额0.67亿元。进市级平台公选项目总数361个,交易金额7.43亿元。市级平台以下公选项目总数549个,交易金额2.82亿元。政府集中采购项目,预算金额9748.56万元,成交金额8916.17万元;产权交易782个,评估金额260069.59万元,成交金额262899.73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开展还存在着较多的服务问题,如餐饮住宿费用由谁结算的问题。
四、下一步打算(一)深化非政府采购(包括国企采购),在实现电子化交易的同时,优化操作流程,规范招标文件,提高电子化交易的普及度,最终实现30万以上项目应上尽上;(二)推广政府采购的远程异地评标功能,减少人为干预的同时,在降低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制度性成本,实现了异地评审专家的资源共享,有利于维护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平性、公正性,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三)强化业务学习,通过使用AI大模型,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学习手段,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招投标的法律规定、流程技巧,还能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错误,同时借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提升实战能力,从而在未来的招投标活动中作出更精准的判断和决策。(四)继续推进中心开评标环境的优化提升,并建设电子档案系统,旨在实现开评标流程的全过程留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效保障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交易中心的工作透明度,也为监督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健康发展。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