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江山 > 人文江山

烽火织锦:江山妇女的抗战经纬

发布日期:2025-03-0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徐子纯

自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浙江大地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场之一。地处浙江西南的江山地区,同样未能幸免于战火的摧残。1939年至1944年间,日军飞机频繁轰炸江山城乡,704架次日机投下2000余枚炸弹,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战火中满目疮痍。日军在江山地区实施“三光政策”,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据江山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仅1942年5月至9月,全县就有2667名女性在日军的暴行中惨遭杀害或致伤。然而,面对深重的灾难,江山妇女并未屈服,她们以崇高的民族气节、顽强的斗争精神和无私的奉献情怀,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为抗战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image.png

1942年5月14日至9月13日,江山县被敌流窜死伤人数统计表(原件存江山市档案馆)

宣传动员:唤醒民众救国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宣传工作成为凝聚民心、激发斗志的重要手段。江山妇女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传递抗日救亡的信息,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为抗战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1937年冬,中共党员王亦民(又名葛文英)与丈夫徐莲溪奉命返回江山,开展党的工作。1938年1月,以抗敌后援会为名,组建流动服务团(后改名为抗日自卫委员会宣传工作队),徐莲溪任副团长,王亦民任讲演股长。流动宣传团有17位同志,其中女同志5人,分别是:王亦民、王式昭、朱香屏、朱春芝、郑祖峰。她们先后前往贺村、新塘边、张村、廿八都等24个乡镇,编演《八·一三之夜》《打回老家去》《我们的锄头》等剧目,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等14首歌曲,揭露日本侵略军的罪行;她们高呼“我们中华亲爱的女同胞占全民之半数,我们要是真的能动员起来,我们相信我们的力量是很大的,在抗战过程中,一定会建立起不朽的奇迹”。宣传队每到一处,都受到各阶层民众的欢迎和拥护,有力地促进了江山的抗日救亡运动。面对国民党当局的干扰与破坏,王亦民以“拥护国共合作”标语反击反共行径,借妇女救国责任质问地方官员。1938年4月,抗日宣传工作队被强制解散。同志们认真总结三个月来的抗日救亡经验,写下《三个月的救亡工作》,并总结道“一手难遮天下目,公理自在良心中,广大的群众,他们的眼睛是锐利不过的,是非曲直,当有论断的一日,有勇气的,等着吧!”。1938年6月,王亦民夫妇徒步600余里投奔皖南新四军,前往前线继续参加抗战。

image.png

抗敌后援会流动服务团组织大纲(原件存江山市档案馆)

而这一深入人心的宣传浪潮,同样离不开另一位女性——徐再振的贡献。这位1897年生于江山茅坂的妇女运动先驱,早年受丈夫毛鹏仙(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影响投身革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她任江山西河女校义务校长期间,创办妇女夜校、组织妇女运动,发动剪发放足、反对包办婚姻,播下妇女觉醒的火种。抗战全面爆发后,徐再振与丈夫毛鹏仙以诊所、旅馆为据点开展地下活动。诊所和旅馆不仅成为中共秘密联络站,其收入更成为革命经费的重要来源——他们以此为基础筹办“新知书店”和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出资订阅二百多份《新华日报》《上海译报》等进步书刊,将救国思想藏于字里行间。此外,徐再振还秘密发展多名女党员,成立城关妇女党小组,为抗日救亡运动构筑起坚实的群众基础。

1937年6月1日,江山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创办救亡刊物《号角》。《号角》以“激发民族精神,增进抗战力量”为宗旨,内容具有较强的鼓动性、战斗性和号召力。刊物内设有“妇女阵地”专栏,任莉君、韩礼墉、毛梅启等女同志积极投稿,共出刊十余期。《现阶段中妇女应有之准备》《妇女运动展发与抗战》《妇女应跑向生产的路上去》等文章在宣传抗日思想、动员妇女参与抗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组织后勤:凝聚民族抗战力

除了宣传外,江山妇女还通过组建各种救亡团体,积极承担募捐物资、组织训练、生产支援等后勤工作,为抗日战争提供坚实支持。

1937年底,第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战地服务队进驻江山,开展巡回宣传。服务队由30多人组成,队员秘密建立中共特别支部,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在战地服务队军人的感召下,11月26日,江山县成立战时妇女工作团,毛以炯任团长,郑丽芝、毛慧、毛秀彩等十余名女青年积极参与。她们不仅协助军人张贴标语、绘制漫画,将抗日救亡的呼声烙进街巷砖墙,还深入街头、车站、码头、乡村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教唱《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用激昂的歌声唤醒民众的抗战热情。与此同时,工作团成员还挨户募捐,将一枚枚铜板化作前线急需的药品与弹药。为进一步动员妇女力量,战时妇女工作团在第二次团员大会上决定开办护士培训班,教授妇女们基础的医疗知识、急救技巧、伤口处理方法以及护理伤员的基本技能,为前线提供宝贵的医疗支援。

image.png

1937年12月,毛以炯等呈请准予江山县战时妇女工作团备案(原件存江山市档案馆)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中,中共江山县委组织部部长江征帆悄然织就另一条隐秘战线。他在化龙溪组建“姐妹会”,以“认干姐妹”为掩护,发动妇女学习文化、争取男女平等,同时以巧妙的方式搜集国民党情报。姐妹会成员包括柴香梅、姜爱亭和广渡乡乡长儿媳毛炳凤等,她们白天为地下党提供生活掩护,夜晚参与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展现了非凡的智慧与勇气。此外,她们还亲手缝制慰问袋、赶制布鞋,并通过隐蔽渠道将这些物资转送至皖南新四军驻地。例如,石门等地的姐妹会,发动妇女为新四军赶制了50双布鞋,为前线提供了宝贵的物资支持。在化龙溪、张家源、仙居寺等地,姐妹会迅速发展,会员达80余名。在这场斗争中,化龙溪姐妹会负责人毛炳凤、仙居寺姐妹会的徐淑凤、朱秀妹婆媳等表现尤为出色,最终成为中共党员。

江山县妇女协会是官方抗日动员的重要平台。1933年5月,协会更名为“江山县妇女运动委员会”,抗战期间通过组织农商妇女干部训练班与妇女干部战时训练队,系统推进妇女觉醒。1938年7月6日至15日,协会举办“战时农商妇女干部训练班”,县长丁琮亲临讲话,中共党员徐莲溪作为特邀讲师授课,教育妇女冲破封建枷锁束缚,不受日本侵略者凌辱,谋求妇女解放。

image.png

1938年7月战时农商妇女干部训练班训练方针(原件存江山市档案馆)

此外,江山县赈济会主持的义民赈济工作,从初期的救济转向促进生产,增强抗战力量。其中,“难民纺织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为女性难民提供了生计,还通过纺织生产为前线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支持。纺织部最初设立于县城内,后来为了躲避空袭并扩大规模迁至乡村。起初依靠三百元资金试运行,后来发展到超过一万元的投资规模,主要依赖产品销售利润积累。纺织部有职工约一百人,大部分为难民妇女,她们操作着各式木器设备,如弹棉机、纺纱机等,每年能生产大量的布料和棉纱,总价值达五万元左右,年利润约为七千五百元。这不仅改善了难民的生活条件,也让她们成为了自给自足、贡献力量的一员。

英勇奋战:谱写巾帼英雄曲

抗日战争中,江山妇女不仅以笔与针线为武器,更在生死关头以血肉之躯筑起最后防线。她们的英勇事迹展现了江山妇女的血性与气节,成为抗战中不可磨灭的篇章。

1942年浙赣战役期间,日军的暴行在江山大地上肆虐。面对压迫与欺辱,江山妇女们没有退缩,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不屈与抗争,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日军侵占江山期间,派兵常驻清湖镇石口村附近。7月21日下午,三名日军闯入石口村搜掠妇女。73岁的夏鲍玉桂为保护村民刘龙的妻女,将她们推入自家后门逃离,自己毅然站在门前阻拦。面对此景,日军怒不可遏,纵火焚烧了夏鲍玉桂家房子,并将她投入大火之中。

image.png

江山县各乡镇民众杀毙敌伪忠勇事迹调查表(原件存江山市档案馆)

在坛石,63岁的姜王梅芳面对日军焚烧房屋、掳走丈夫的暴行,将悲愤化作利刃——她磨好家中菜刀,藏身大塘塍街口,趁日军小队末尾的士兵经过时砍向其耳根。日军受伤逃窜时,她纵身跳入水塘,展现了不屈的气节。

在贺村,一位农妇的壮举震撼乡里。当日军凌辱其儿媳时,这位被称为“派塘娘”的母亲奋起反抗,举起菜刀砍向施暴者,随后在面对日军威胁时,她选择跳入门口水塘,以生命捍卫尊严。后人为纪念她的英勇事迹,在庙中塑像供奉,她的故事成为当地人民的记忆与精神寄托。

还有江山籍慈善家毛彦文,在抗战期间以卓越的贡献书写了慈善事业的新篇章。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她与丈夫熊希龄(时任世界红十字中华总会会长)携手,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4所战时伤病医院和8处难民收容所,并变卖天津的房产以支援前线。南京沦陷后,她辗转香港、长沙等地募集资金,筹建慈幼院以收容战争孤儿。即便身处异地,毛彦文依然不忘家乡的抗战事业。1940年,她回到江山为父亲治丧期间,应县政府之邀,以《妇女工作如何做》为题发表演讲,在江山妇女界掀起热潮,激励了许多女性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

image.png

毛彦文任浙江省政府民政厅科员委任状(原件存江山市档案馆)

在这些真实的故事背后,是江山妇女面对暴虐时的勇敢与觉醒:年迈的妇女挺身而出,守护乡亲;普通的农妇不顾生死,奋起反抗;母亲们以命相搏,保护子女;有志之士心怀大爱,助力抗战后方救援。她们用生命与行动,展现了对家园和尊严的无畏守护。这些感人事迹,已成为江山人民心中永恒的记忆,代代相传。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自卫战争。这场胜利,并非一人或一地的功劳,而是整个民族前仆后继、奋不顾身的结果。许多抗敌的妇女同胞未能留下姓名,但她们的事迹同样令人肃然起敬。她们或在前线护理伤员时不幸殉职,或在敌后传递情报时英勇就义;或以笔为刀,用文字唤醒民众;或以行动救助伤员、收容孤儿,默默奉献。她们的身影越过县界、省界,化作抗战史中不灭的星光。

抗战胜利已经将近80年,但江山妇女同胞为保家卫国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江山妇女的事迹是中华民族妇女同胞的一个缩影,以实际行动说明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的精神,必将激励世代江山儿女,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继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