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020201/2025-160183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
发文机关: | 峡口镇 | 成文日期: | 2025-02-06 |
发文字号: | 峡政〔2025〕4号 |
2024年,在江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峡口镇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促进全镇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为法治峡口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将峡口镇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4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引领,筑牢依法决策根基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法治建设保障。峡口镇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置于工作全局的关键位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在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办公室协同配合、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纳入峡口镇发展总体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专题研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举措与要求,为全面推进乡镇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规范工作流程,提升行政决策水平。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审查机制,严格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全面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加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力度。将合法性审查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化党建统领,由党建综合办负责牵头合法性审查工作。按照“职能科室自查,党建综合办统筹司法所、法律顾问审查,党建综合办终审出具意见”的闭环式《峡口镇合法性审查工作流程》,促进政府决策朝着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和公开化方向发展。2024年全年审查行政合同及规范性文件等涉法材料43件,提出意见建议126条,确保各类项目依法依规进行。近5年,我镇无被复议纠错或被判败诉案件。三是抓实学习,增强干部法治素养。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领导带头学”带动“全镇干部学”,全年共开展法治讲座培训和党委中心组学法活动22次,全镇81名机关干部均通过学法用法考试,有效提升干部队伍的法治素养。
(二)深化执法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整合力量,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以“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为重要抓手,整合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农业农村、资源规划等部门下派执法力量,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同时将全镇持证干部作为兼职队员纳入执法队伍,实现镇队融合建设,有力承接下沉赋权智能,推动行政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下沉,着力扭转乡镇执法力量不足的历史局面,推动乡镇执法能力提升。二是落实制度,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将重大执法决定列入合法性审查范围,加强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轮岗计划,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将干部参与执法案件办理情况纳入四维考核,鼓励条线干部参与执法案件,有力推进依法治镇工作。全镇在编在岗干部积极参与行政执法证考试,今年新通过行政执法证考试人员7人,目前共计有执法证持证人员78人,全镇持有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3人。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全程使用执法仪记录,全力为法治政府建设保驾护航。全年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91件,办结85件:其中一般程序39件,简易程序52件,涉及建设、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全年无因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导致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三是强化监督,确保执法公正廉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监督。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对照《案件材料归档规范》,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原则,对21~23年案卷案件开展规范化整改,确保案卷文书齐全、语言表述准确、程序规范合理。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廉政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确保执法公正廉洁。
(三)强化诉源治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是多元调解,构建协同联动机制。近年来,峡口镇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调解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探索构建以人民调解为主,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综合执法、乡贤、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协同联动机制,形成社会治理工作合力,推动诉源治理常态化,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积极探索高素质人才参与调解机制,邀请有较高威望、公道正派又有积极性的寓外人士等参与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寓外人士熟悉村规民约、熟悉社情民意的独特优势,妥善运用法理情化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各类矛盾纠纷,积极修复邻里、家庭关系,实现法治、德治、自治有机统一。二是精准管控,守牢基层治理防线。充分利用村社、网格力量,全面排查社区矫正对象、归正人员的思想、生活和工作情况,逐一明确责任人,建立一人一档,确保对重点人员情况了如指掌。深入开展重点对象排查定级,制定领导包片、干部包人制度,通过定期走访、电话沟通、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全面落实管控措施。积极协调派出所、民政等部门,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联动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实现重点人员“零脱管、零漏管、零重新犯罪”目标,守牢基层治理防线。三是数字赋能,提高司法行政效率。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深入贯彻数字化思维,以智能化技术为支撑,发挥“网格+警务”“网格+代表”作用,充分运用三民工程平台、视联网、微法院、信息化监管等智慧管理平台,提高工作效率。2024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10起,成功化解410起,调处成功率100%,其中,峡口法庭委托诉前调解204件,引导当事人司法确认163件,化解疑难复杂及重特大矛盾纠纷共19件。
(四)加强法治宣传,营造法治建设氛围
一是广泛宣传,落实普法工作责任。积极落实普法责任制,严格遵循“谁执法谁普法”原则,按照“八五”普法规划制定年度普法规划,统筹利用一切普法资源推动法治宣传到边到角。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讲堂,结合“3·15”“12·4”各种宣传日及“法律七进”活动载体,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2024年累计举办宣传活动18场次,发放资料10000余份,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深入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示范引领,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依托现有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栏等法治文化阵地,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使法治文化延伸到每个角落。目前我镇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7个,衢州市级民主法治村11个。同时,我镇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全镇19个公共法律服务点规范化建设,积极与2家专业律所开展合作,配备1名镇级法律顾问和4名村居法律顾问,为各村社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法律援助。此外,2名领导干部被聘为公职律师,进一步充实了我镇的法律专业人才队伍,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化法律服务,切实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三是创新形式,增强法治宣传实效。积极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利用网格群开展线上法治宣传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的法治宣传标语、海报等,提高法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如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知识竞赛等,让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增强法治观念。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24年,峡口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基层法治人才匮乏。随着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日常工作中涉及专业法律业务越来越多,但镇村两级法律专业人才较稀缺,这致使在处理复杂法律事务时,往往捉襟见肘。二是普法宣传的形式有待创新。经过长时间的普法宣传,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但大多以传统的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手册、举办法律讲座等形式开展,宣传形式单一,群众易产生疲劳思想,普法效果逐渐减弱。三是法律服务覆盖不均。公共法律服务点的服务效能尚未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的服务频次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法律顾问与村民沟通不够紧密,未能及时满足村民多样化的法律需求。
三、2025年建设计划
接下来,峡口镇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加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推进法治峡口建设。
一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开展定向招聘,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扩充法律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在职干部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对取得相关证书的给予奖励,全面提升现有干部队伍的法律专业素养,建立基层法治人才库,整合镇内及外部专家资源,为各项工作提供专业法律支持。
二是多渠道开展普法宣传。积极创新开展多样式的普法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科普视频、漫画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同时,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演出等互动性强的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三是拓宽法律服务覆盖面。一方面,加强与民政、妇联、村委会等部门和组织的合作,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同步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服务合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村社法律顾问考核评价机制,督促法律顾问定期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群众的法律需求并提供精准服务。同时,村社、网格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收集村民法律需求,反馈给镇公共法律服务点或村社法律顾问,共同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四是加强边际司法协作。充分发挥地理区域优势,与周边江西广丰、福建浦城等地区开展跨区域协作,通过司法协作促进边际交流发展,共同构筑平安稳定社会。
峡口镇人民政府
2025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