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山,有这样一位“指尖”上的非遗传承人,她用30多年的时间,创作了无数剪纸作品,大大小小的剪纸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日前,笔者来到位于廿八都景区文昌宫景点的镂空艺术馆,拜访剪纸非遗传承人涂娟,了解剪纸这项“指尖上的魔术”。
笔者走进镂空艺术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映入眼帘,小摆件、挂历、卷轴……其中不少作品含有灵动的“蛇元素”。只见涂娟坐在桌前,一张红纸、一把剪刀,灵巧的手指在纸上左右翻飞。不一会儿,一条条栩栩如生的“小蛇”便跃然纸上。
乙巳年到来,涂娟将非遗文化与生肖元素结合,设计创作了近20幅生肖剪纸作品,寄托对新年的美好憧憬。“像这幅卷轴,从设计到成品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这句诗词。‘龟’象征长寿和坚韧;‘蛇’代表灵活和智慧;下面衬以牡丹荷花底座,寓意着新的一年事业宏图大展,生活甜甜蜜蜜。”涂娟说。
涂娟每年会设计几幅大型的生肖剪纸作品,以此组成生肖系列。这些作品倾注了她多年的热爱和心血,也见证着她在剪纸艺术上的不懈追求与成长。“从一开始的简单模仿到现在融入自己风格的创新设计,每一年的作品在设计和工艺上都有升华,一年比一年精益求精。”涂娟感慨道,“现在回看系列作品,会发现早期的生肖剪纸作品手法和设计稍显稚嫩,现在的作品则更成熟、细腻。”
从模仿到创新,涂娟便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精进自己的剪纸技艺。谈及她的剪纸启蒙,涂娟表示,她第一个“模仿”对象便是她的外婆。外婆坐在门前的竹椅上吹着风,闲聊间,手里的纸张就变成了灵动的金鱼、漂亮的凤凰。当时七八岁的她在一旁一板一眼地模仿着外婆的手势,十分钟之内就能完成一个巴掌大小的剪纸。“那时,村里谁家办喜事,总会喊外婆帮忙剪‘囍’花。”涂娟说,“后来外婆不在了,他们就喊我去剪,成品得到左邻右舍的认可后,我也更有动力学习剪纸了。”
就这样,涂娟的剪纸技艺在当地渐渐小有名气。2007年,涂娟在多方支持下,在廿八都景区开设了一家剪纸艺术馆,为村里的剪纸爱好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进行剪纸展示。一来二去,涂娟认识了很多剪纸爱好者和剪纸艺术家,并常与他们切磋交流、学其所长。
2016年,涂娟迎来了剪纸技艺的重要成长契机——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剪纸技艺培训班。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让涂娟的眼界更加开阔,剪纸技艺也得到了质的飞跃。“以前剪纸只知道用剪刀剪,这次培训后才知道原来还可以用刻刀刻。培训回来后,我创作了身后的这幅作品《勤劳吉祥多》,获得了衢州市民间手工艺术展金奖。”涂娟说。
在不断学习剪纸技艺的同时,涂娟从未忘记将这项技艺发扬传承下去。2015年,涂娟被廿八都小学聘请为“剪纸课程专业指导教师”。她每周精心准备,为学生带去生动有趣的剪纸课。为了让学生们得到更多锻炼,涂娟还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引导学生们挑战更复杂的作品。“剪纸能让孩子们在动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耐心,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无限活力也给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涂娟说。
多年来,涂娟创作了超千幅剪纸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获奖50余次。经她指导的学生也在各级比赛中共计获奖50余次。2019年,涂娟被评为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剪纸早已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会继续在这方‘指尖天地’耕耘,创作更多好作品,培养更多热爱剪纸的孩子,让这门技艺一直传承下去,绽放新光彩。”涂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