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81002630735D/2025-160273 | 主题分类: | 财政、金融、审计/财政 |
发文机关: | 市财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5-02-11 |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财政部门科学研判经济形势,沉着应变、主动作为、综合施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效能,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积极因素增多”的良好态势。
(一)全年财政预算任务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完成35.2亿元,扣除上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同口径增长3.2%,其中税收收入19.5亿元、同口径下降0.8%;非税收入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8.6%。加上预计的转移性收入70.6亿元,全年收入合计105.8亿元。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完成92亿元,上解支出9.1亿元,债务还本支出1亿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0.1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亿元,结转下年2.4亿元,全年支出合计105.8亿元。
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完成23.1亿元,下降23.1%。加上预计的转移性收入35.1亿元,全年收入合计58.2亿元。
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完成34.6亿元,下降37.4%,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7.6亿元,调出资金11亿元,结转下年5亿元,全年支出合计58.2亿元。
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331万元,增长18.3%,加上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3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92万元,全年收入合计1636万元。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完成127万元,增长76.4%,调出资金1500万元,结转下年9万元,全年支出合计1636万元。
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4.8亿元,增长5.1%。
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2.1亿元,增长9.7%。
收支相抵,当年收支结余2.7亿元,加上年初结余12亿元,年末累计结余14.7亿元。
(二)2024年财政预算工作完成情况
2024年,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以有力举措稳定财政运行、推动改革发展、改善基本民生、防范化解风险,持续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1.蓄势聚能,全力巩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锚定“三个再”“五个更”的奋斗目标,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高频率“跑部进厅”对接,全年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7.1亿元、新增债券资金21.5亿元,其中争取到超长期特别国债4.1亿元、2024—2025年中央油茶共富试点项目资金2356万元、哒河溪建设项目中央补助资金7000万元。按照“均衡、匹配、可持续”原则,合理掌握政府非税收入力度和节奏,全市共收缴政府非税收入38.9亿元,下降12.7%。继续落实中央、省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7.5亿元。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惠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稳固财源基础,全年累计兑现涉企财政补助资金4.8亿元。着力解决企业转贷“贵”问题,扩大搭桥资金受惠面,全年累计办理搭桥资金107笔,使用搭桥资金10.9亿元,帮助企业转贷11亿元,为企业节省成本306万元。
2.深化改革,助推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全年下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扶持项目41个,财政补助资金3533万元。积极推进“菌来菌往”共富体、江山乌骨鸡“飞地联建”共富联合体和“湖羊”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连续7年获评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重点村建设优秀等次。聚焦有效投资,坚持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惠民生的建设导向,2024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投资50.6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30.6亿元,有力保障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充分发挥财政评审的定量基础和技术支撑作用,全年累计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核405个,审核金额88.1亿元,核减金额10.2亿元,核减率11.6%,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3.谋深务实,民生愿景绘成幸福实景。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社会服务保障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全年筹措社保风险金2.4亿元;拨付低保、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儿童福利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资金2.7亿元;持续推进“共享食堂”建设、敬老院改造提升、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24年共计投入养老服务专项资金3398万元、发放高龄津贴1994万元;拨付专项资金5728万元,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拨付医改专项资金1.9亿元,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支持市人民医院与邵逸夫医院新一轮“山海”提升工程建设;拨付资金8000万元,推进人民医院医共体虎山分院迁建工程;拨付专项资金1832万元,持续推进峡口卫生院迁建工程实施,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积极探索打造财金助力扩中家庭共富新模式,持续推动我市扩中家庭稳步踏上共富之路。全年发放扩中家庭贷款7.7亿元,惠及66267户,预计将为扩中家庭减少贷款利息支出2320万元。“学在江山”政策落实落细,安排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资金1.2亿元,用于支持新建、改扩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学前教育预算管理模式参照义务教育。安排6348万元支持平安江山建设,全力保障城乡基层治理、打击电信诈骗等应急维稳刚性支出。
4.数字赋能,财政管理持续提质增效。大力推进数字财政建设,着力提高财政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基层财政建设,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乡镇资金支付实现“浙里报”“浙里基财智控”全覆盖,形成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全年累计支付资金16796笔、16.5亿元,有效监督镇村基层财政资金支出。涉农惠民资金发放反馈时间从1周缩短为10分钟,全年累计发放涉农惠民资金6.4亿元,惠及95万人次。创建无价材料信息库,形成“认定有标准、询价有流程、定价有机制”规范化机制,累计无价材料询价数据9700余条。出台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提高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全市纳入公物仓(虚拟仓)管理资产526件,账面原值440.8万元,其中已调剂使用173件,账面原值204.1万元。积极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实施“财会监督加强年”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在建工程资金使用情况检查、财经纪律重点问题自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自查,充分履行财政监督职能,严肃财经纪律。贯彻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2024年全市安排一般性支出9亿元,同比下降15.2%。推广应用“加班一件事”系统,实现加班日期信息与出差、培训、会议等信息数据无重叠比对,全市夜餐费同比下降21%。
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情况
(一)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1.2025年财政预算工作指导思想。
根据市委对202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今年我市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2.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预期37.7亿元,比2024年执行数增长7%,加上转移性收入预期69.9亿元,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合计107.6亿元。
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预期94.2亿元,比2024年执行数增长2.5%,安排预备费1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0.7亿元,加上上解支出9.5亿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0.1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1亿元,结转下年2亿元,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合计107.6亿元。
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3.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33.1亿元,加上转移性收入预期5.5亿元,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合计38.6亿元。
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期25.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0.6亿元,加上转移性支出预期12.9亿元,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期合计38.6亿元。
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4.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5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1300万元,加上上年结转9万元,转移性收入预期13万元,全年收入预期合计1322万元。
2025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期83万元,调出资金1200万元,年终结转39万元,全年支出预期合计1322万元。
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5.2025年社保基金预算草案。
2025年社保基金预算收入预期15亿元,增长1.3%。
2025年社保基金预算支出预期13.5亿元,增长12.2%。
收支相抵,当年收支结余1.5亿元,加上上年结余14.7亿元,年末全市社保基金滚存结余预期16.2亿元。
(二)2025年财政预算工作任务
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核心任务,聚焦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持续深化“财为政服务”理念,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凝心聚力不断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向前发展,为加快打造三省边际中心县城贡献财政力量,展现财政担当!
1.锚定释放“新动能”,进一步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确保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应享快享,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靠前融入双招双引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产业基金优化升级,提升基金投资成效。聚焦培育新财源,进一步健全完善财税协同机制,增强税源培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实现收入稳定增长。做好非税收入收缴执行情况季度分析,优化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夯实收入持续增长基础。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强化财政资源统筹管理,加快实现资源提效、资产盘活、资本增值、资金增效的“四资”统筹管理新格局。聚焦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用好用活专项债券资金,持续做实做细项目谋划储备,充分发挥专项债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打造共富乡村和农综改项目收尾工作。
2.紧扣推进“数智化”,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持续发挥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着力推进财政管理改革,激发财政发展新活力。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根据财力情况、政策要求和项目绩效,从严从细审核部门预算编制,防止支出固化僵化,勤俭办一切事业。进一步压实各部门主体责任,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压缩行政运行成本,将有限的资金更好用在刀刃上。加快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电子)推广试点工作,切实规范村级组织财务管理。强化全流程监管,以票据监管赋能财政管理。完善资产管理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手段规范资产管理工作。持续开展“财会监督加强年”活动,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公款存放工作督查、“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督查等,不断提高财政资金存放收益,严肃财经纪律。
3.聚焦民生“共富裕”,进一步夯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财力向基层倾斜,加大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用好财政资金“活水”,涵养民生“青山常在”。继续实施援企稳岗、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政策,整合完善就业、人力资源服务等政策,提升企业人才招引能力,深化“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推进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适时调整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困难对象救助标准。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结合生源实际,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强化补齐短板,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用活文化保障资金,按照文化八项工程做好文化类资金的分配和支出,持续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民生领域举措,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4.着眼财政“稳运行”,进一步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严格执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方案,持续健全债务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没有新增隐性债务,强化国企融资行为监管,坚决守住风险底线,杜绝发生系统性地方债务风险,确保债务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积极应对财政风险,通过灵活调度库款、盘活存量资源、调整支出结构、压减非刚性支出等方式,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力保全年财政平稳运行。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认真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决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依法全面履行财政职能,加大财会监督力度,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推动财政事业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