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81MB1593581B/2025-159897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文机关: | 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5-01-22 |
上半年,江山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中央、省委、衢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共富增收三条“主跑道”,以农业农村“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锚定目标、实干争先,勇夺各类荣誉15项,成功向上争取“三农”资金3.78亿元。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一是主导产业稳步向好。上半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8.14万亩,早稻百亩方、攻关田亩产再度刷新全省最高亩产纪录;全市生猪存栏9.8万,规模养殖有所缩减,但家禽生产态势良好,存栏同比增加4%,禽蛋供应全省前三;二是土特产业提速较快。争取部级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获中央补助1200万元;新入选省土特产百强榜产品2个(黄精、白毛乌骨鸡);深入调查研究,完成蜂、猕猴桃全产业链图谱制作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编制,绘制产业分布图14张;加快推进土特产新、续建项目51个。三是农业双强蓄能增效。深入开展省级机插试点推广,已覆盖15个乡镇(街道)、面积4.16万亩;重点项目示范带动,星菜公司建设年产3000吨连续式冻干食品生产线项目及郎峰种子良种繁育加工储藏建设项目完成验收;加快实施农业“双强”新项目2个。四是秸秆攻坚成效初显。建立镇村两级秸秆禁烧巡查队员197人,开展常态化巡查;全域构建三级秸秆收储体系,在峡口镇华欣湖羊基地设立1个省级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村级临时收储点265处;重点培育以华欣牧业为龙头的秸秆饲料加工企业,扶持以畅畅木业为代表的原料化新型产业项目,推行秸秆综合利用企业20余家,秸秆综合利用模式获衢州市主要领导批示。
(二)高水平打造乡村风貌。一是乡村建设齐头并进。择优启动省级未来乡村创建5个、市级培育2个、连片发展实验区迭代1个。以和美乡村覆盖率40%以上为目标,完成1个和美乡村示范乡镇、4个特色精品村、75个建设村申报。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日常巡查,累计督查行政村57个,交办问题点位552处。二是运营推广探索推进。制定一村一方案,盘活全市乡村运营“一盘棋”,在大陈早田坂村、清湖片区、石门清漾村、峡口枫石村、廿八都浔里开展运营实践。初排共富庭院潜力资源47062㎡,探索打造“庭院种植”、“庭院文创”等多种庭院模式。以体育赛事、节气民俗活动撬动文旅发展,半年来风光带上举办市级及以上活动18场,吸引人流约22.7万人次,创收达1150余万元。三是历史文化村创佳绩。完成第九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省级项目验收,浔里村获全省第一;出台《江山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江山黄精种植与利用系统、中蜂养殖系统、茶文化系统入选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库名录。
(三)高标准推动共富工程。一是加快农民共富搬迁集聚。及时优化调整房票安置政策,以政策的手段为更多群众实现“安居梦”,上半年完成政策性搬迁6个批次搬迁人员名单公示,累计公示人数3747人,其中整村搬迁121人,零星搬迁3626人;完成1个项目搬迁,搬迁人数363人,其中整村搬迁360人,零星搬迁3人。二是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制定2024年度农民增收共富行动方案,安排衔接资金2195万元发展产业增收项目12个,目前已完工2个,其余均已开工。合作推广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支持农户开展生产经营,上半年累计发放贷款33.41亿元,涉及农户1.86万户。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99个,发放岗位补贴174.6万元。三是村集体经济巩固提高。谋划抱团项目,20个村抱团投资购买开投集团下属的红裕四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江山市装备制造小微企业园股权,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项目年收益率固定5%,收益期20年,每年每村收益5万元。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村117个,占比40.34%;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37个,占比12.76%。
(四)高效率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一是开展“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制定印发“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面问题底数。全市共排查问题债务金额2793.8万元、合同问题305个、强村公司问题4个、村级工程问题36个。今年以来村级债务化解4200余万元;整改合同164份;按程序注销空壳公司1个,整改监管问题3个;完成村级工程整改32个。二是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全域推进整治试点工作销号进度,配合资规局指导乡镇(街道)推进农转用工作组件报批,指导乡镇按照省整治验收标准做好相关工作台账。截至目前,我市185宗问题图斑已完成衢州市级核查销号184宗,并经过省级首轮抽查。三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对全市各乡镇(街道)辖区内所属的村民小组实行组账村管乡镇(街道)代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归集组级资金4.15亿元,组级账户4217个。督促各乡镇(街道)加强“浙农经管”数据归集和全模块运用,截至6月底,“浙农经管”CAE指数90.83分,位列衢州第一。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上半年,我市“三农”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乡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今年面临财政保障资金少、重点工作多的窘境,5000万财政保障资金在使用中有些捉襟见肘,难以负担项目建设、活动谋划等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是农民较快增收动力不足,受宏观经济下行及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农民就近就业的岗位数和工作时间明显下降;农村常住人口中无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人口占常住人50.5%,农民就业率提高难。
四、下步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增加农业增产保供能力。围绕乡村振兴考核及全年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安全考核要求,落实各项新品种展示示范和粮油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36.81万亩,总产3.124亿斤。稳定生猪生产能力,落实扶持政策,力争能繁母猪稳定在1.35万头,生猪存栏13万头、出栏28万头。大力推进湖羊养殖,推动浙江华欣牧业有限公司加快产能释放,确保全年羊存栏7万头以上、出栏3万头以上。稳定水产养殖面积和渔业产量,争取水产品总产量达1.79万吨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出5.67亿元以上。紧紧咬定“保二争一”目标,确保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6%以上。
(二)进一步加快农业重大项目落地。加快速度建立全流程项目闭环管理机制,实现项目管理规范化、流程化、数字化。谋划推进我市两条“土特产”全产业链建设,年底前完成8个“土特产”续建项目验收,确保“土特产”在建、新建项目建设进度达50%以上。推进江山白鹅保种改造提升、蛋鸡、湖羊产业集群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完成验收。结合种业振兴和“两重两新”,谋划新一轮的农业双强项目和蔬菜设施更新项目。把握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契机,科学制定项目推进重点,配合培育主体做好各项前期工作。深化招商引资工作,做好项目跟踪服务,争取长台镇“菌来菌往”共富项目、江山市“碧水渔港”2个项目落地转化。
(三)进一步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为主轴,立足和美乡村风景线及未来乡村建设,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力争年底我市完成和美乡村示范乡镇1个、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4个及和美乡村建设村75个,确保2027年实现和美乡村达标村全域覆盖。聚焦乡村运营,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打通运营上的资源壁垒、技术壁垒、人才壁垒。坚持“微改造、精提升”、“花小钱、办大事”,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庭院、共富庭院建设,探索多元共富模式。加强乡村品牌打造,以节气节庆活动为切入,结合农家乐重点村培育等,不断放大特质优势,有力有效撬动我市农文旅产业发展。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农民共富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激发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和低收入农户内生动力。督促各部门落实年度增收任务清单,联合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870个以上;推进庭院经济、“共富大棚”活动开展;加大对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低收入农户内生动力;深化开展“组团联村(社)”服务助推乡村振兴活动,提高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实效;加强统计部门对接会商,及时掌握增收动态;力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统筹利用好村级资金,与开建投谋划建设一批小微产业园项目;鼓励组建村级“强村公司”,全力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深化“人地钱”挂钩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迭代实施新一轮共富搬迁行动,力争实现6750人搬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