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教育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46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4-09-2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民盟江山市总支部:

你们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提高定向委培生履约率的建议》的提案(第146号)收悉。现将有关情况函复如下:

江山市针对教育人才招引难的问题,经江山市政府批准、省教育厅同意,从2018年起启动了在江山籍高中应届毕业生中开展定向培养工作,分别委托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衢州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培养等5所高校定向培养。截至目前,累计录取定向培养生183人,目前已经毕业69人;在江山市教育系统工作68人,履约率达到98.6%,仍在校就读113人。

近年来,江山市教育局实施“四个三”举措,铺设起从师范学业到教育事业无缝对接的高速路,确保定向委培生能够更好地履约履职。

一、突出三个注重,确保生源素质

(一)注重宣传引导。讲透定向培养的优势,提高师生及家长、社会各方对定向培养师范生的知晓度、认同度,同时在江山中学进行重点宣传,保证生源质量。

(二)注重政策引导。一是学费定额补助,高校学习四年,享受总额4万元的学费补助。二是政策激励“优秀”,委培生成绩优异、表现优秀的,可优先调入城区学校。

(三)注重点上引导。高考后及时排摸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考生情况,一对一宣传引导,获得家长、考生认同,鼓励其报考委培生。

二、立足三位一体,确保培育合力

(一)师范院校。着力提升“理论技能”水平,增强委培生“我能教学”的厚重底气。引导委培生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培养在行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持续改善实践行为。

(二)教育部门。着力锻造“职业归属”意志,树立委培生“我能扎根”的坚定志气。创设平台,帮助每一位委培生找到合适的价值定位,满足其渴望尊重、希望成功的心理需求,提前适应、提早融入,早日拥有“我是江山教育人”的归属感。

(三)基层学校。着力强化“教育实践”能力,养成委培生“我有经验”的蓬勃锐气。录取之日起,就组织委培生日常练习“三笔字”“演讲”等基本功;大三开始,引导委培生巧用时间差,到导师学校听课、上课,及时总结规律、提炼经验,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故事。

三、推进三项举措,确保茁壮成长

(一)抓实任务清单。研制委培生从高校录取到毕业全周期分阶段递进式的五张《任务清单》,制定《委培生跟踪培养十项举措》。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名师导师各负其责,抓实过程,确保清单任务不折不扣落实。

(二)名师结对引领。给每位委培生分别安排一位在职名师作为导师,发放聘书证书,签订结对协议。师徒间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从思想教导、知识储备、业务技能等多维度指导,作出过程性评价,记入委培生跟踪培训学习档案。

(三)全程关注成长。一是建群关注,建立钉钉交流群,教育局领导、科室负责人、导师加入,随时关注委培生学习过程、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正向引导。二是对接高校,建立与委培高校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强对委培生的动态跟踪管理。三是联络家长,不定期与委培生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生活、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帮扶。

四、强化三个保障,确保用心工作

(一)扎实开展专业培训。实施新进教师“365”培训,3段培训引入行,6个模块助懂行,5重指导促专行;推进青年教师“1358”工程,严格实行双导师制和期满考评制。

(二)推进人事阳光工程。新教师分配按分数排序,“阳光选岗”;职称评审与评优评先“阳光选评”,全力构建“凭本事吃饭,靠业绩说话”的鲜明导向。

(三)写好“送暖十文章”。从上岗开始,有序实施“入职送证”“上马送师”“在江送家”“虹桥送情”等,切实增强委培教师归属感,让教师有动力在江山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建言献策,促进江山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