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芬等代表:
你们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教育减负提质》的议案(第168号)悉。现将有关情况函复如下: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江山市高度重视教师减负工作,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减负行动,通过规范非教学事务、统筹岗位管理等举措,推进教师减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减轻非教学事务压力,让教师静心从教。2024年3月以来,我市全面开展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先后开展多轮中小学校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集中清理行动,全面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让学校回归正常轨道安静办学,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一是开展专项整治。2024年5月,制定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通报、问责和考核机制,借助“县-局-校”宣传平台,分级公布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举报电话,全面收集举报线索,深化治理成效。二是清理非必要事项。全面摸排和梳理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事项,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逐项进行销号整改,2024年3月至今,已取消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活动61项。涵盖师生参与的志愿服务、节目演出、公益活动、各类群众性赛事、礼仪、评委以及参加的校园周边治安管理、护河行动等事项。三是规范进校流程。2024年7月,印发了《江山市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制度》,明确规定进校园的基本原则、审批流程和内容要求等,凡进校园的事项学校必须进行申报审批,并经教育局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同意后方可开展。
二、强化教师岗位统筹管理,让教师安心从教。一是合理配置工作量。先后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实施意见》《中共江山市委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盘活教育系统内部老师资源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各学科教师工作量进行进一步明确,并要求学校合理搭配教职工的工作量,对本校教职工工作量进行合理分工,使教职工工作量均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二是科学设置岗位类别。制定《江山市中小学校教职工岗位设置意见》,要求学校在核定的人员编制范围内,科学设置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等岗位,并按照岗位分类、专兼结合、一人多岗的原则,合理配备教职工。三是积极推进柔性管理。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鼓励各中小学积极推行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弹性上下班”制度,要求学校统筹安排好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课后服务及作息时间,统筹安排好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资源,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三、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一是严控作业总量。2024年5月,印发了《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省“双减”文件及《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切实落实“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3—6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7—9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二是提高作业质量。进一步指导教师加强对课程标准和作业设计的研究,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根据学情精心选择和科学设计作业,创新作业形式,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要破除“作业中的形式主义”,防止给学生和家长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严格执行《江山市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制度》,减轻学校非教学事务压力,让教师静心从教;进一步强化教师岗位统筹管理,让教师安心从教;切实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为教育减负提质增效,促进教育回归良好生态。
感谢你们对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们继续建言献策,促进江山加快发展。
江山市教育局
2024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