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江山 > 人物风采

徐荣华:二十年如一日帮弱势群体修电器

发布日期:2024-08-0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雅沁 赵霈 通讯员:慧琦

“柴大哥,我这个周六有时间,到时过来给你修理热水器。”近日,虎山街道景星社区居民徐荣华给家住张村乡的瘫痪病人柴林国(化名)发去微信消息,联系维修事宜。周六一大早,徐荣华带上残疾证,挎着工具包坐上了公交车。

上车后,徐荣华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便开始看着窗外的风景入神,仿佛听不见车上的喧嚣。事实上,徐荣华确实听不清楚。出生于1972年的徐荣华,老家在贺村镇东山头村。1994年,徐荣华从湖北师范学院毕业后,在江山职教中心成了一名语文老师。2001年11月,徐荣华下班途中遭遇车祸,半张脸被货车车轮碾过,他的听力神经被切断、气管受损,落下听力二级残疾,现在的徐荣华说话有些“打结”,笔者与其沟通时需要大声说话且放慢语速。

这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徐荣华的人生。在医院待了10个月后,徐荣华出院了。可出院后,他不得不离开讲台,“我说什么学生听不懂,学生跟我说话我也听不见。”就这样,徐荣华下岗了。在家休养期间,徐荣华便将大把的时间花在写作上,从文字中汲取力量。《乡村校园的变化史》《雨中》《棒冰往事》《菊花》……徐荣华的笔下透着感恩和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我想做一个温暖的人,想让看到文字的人也能汲取到力量。”徐荣华说。

2004年,徐荣华到了浙江健盛集团江山针织有限公司上班,成了一名机械维修师。徐荣华的工作是两班制,一个月可以休息4天。从一名语文老师变成二级钳工,徐荣华既要面临心理上的落差,又要克服生理上的困难,他吃了不少苦。但好在,徐荣华既乐观又擅长自洽。“之前当老师,重要的是把学生教好;现在做技术工人,就是要对付机器各种各样的小毛病,都差不多。”对于每一台机器,徐荣华都修得很仔细。

成为机械维修师的这些年,徐荣华还当起了“爱心修理师”。2005年,他加入了一个爱心联盟QQ群,群里的成员大多是残疾人士。一次,群里有人发出了求助消息,称自己的电动轮椅坏了,不知如何解决。徐荣华看到后,立刻联系了消息发布者,带好工具包,跑上门去修理。自那之后,他便开始用所学的技术主动为残疾人、孤寡老人免费上门检修各种电器、电路。他会为了修好电动轮椅,跑遍市区的废品收购站,只为找一个废旧电机里的集成块,为残疾人省钱;他会在除夕团圆时刻,直奔18公里外的孤寡老人家中,为其修理电路,为他们提供帮助;他会在休息时间“见缝插针”,乘公交车前往坛石镇、塘源口乡等偏远乡村,帮助有需要的人修理电器……徐荣华这一修就修了20多年。“记不清跑了多少路,免费修了多少电器,我多跑一趟,就能多帮一个忙。”谈起自己的维修经历,徐荣华略带腼腆地说。

在徐荣华的手机相册里,一张张的证书照片被纳入了收藏夹,有的是征文荣誉证书,有的是优秀职工证书。“收藏起来不是为了炫耀,我珍惜这些证书,是因为它们都是我努力生活的证明。”在照片中,笔者还发现了一张特殊的卡片,是一张由江山市希望工程颁发的结对救助卡,受助人小周是一名孤儿,当时正在石门镇长山源村读小学四年级。1995年9月开始,徐荣华便与小周结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其上学,直到小周参加工作,即使徐荣华的生活发生了变故,资助也没有停下。除资助贫困生外,徐荣华还当起了邻村孤儿小王的看护“家长”,上门为其辅导作业。

公交车稳稳到站,徐荣华背起工具包,顺利下了车。“虽然我听力不佳,但依然可以温暖他人。”徐荣华说,死里逃生是不幸中的万幸,他希望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给需要的人带去帮助,也许一份关心和善意就会成为他们勇敢生活下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