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81MB1593573G/2024-159618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规划
发文机关: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成文日期: 2024-07-26

关于《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后公告

发布日期:2024-07-2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24〕90号)批准,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予以公告。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江山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规划范围为江山市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双塔街道、虎山街道、清湖街道3个街道和贺村镇、上余镇2个乡镇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及其相关控制区域,面积114.25平方千米。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包括双塔街道、虎山街道、清湖街道3个街道和贺村镇、上余镇2个乡镇行政辖区全部范围,面积499.93平方千米。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三、总体定位

围绕市委市政府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把握城市建设发展新阶段、区域协作新格局、“重振工业雄风、重塑城乡风貌、重现旅游辉煌”新要求,明确本地区在落实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中的地位作用,综合确定江山市总体发展定位:区域开放活力枢纽、三省边际中心县城、诗画浙江美丽花园。

四、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至2035年,江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084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5.92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62.8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96倍以内。

五、主体功能定位

落实《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对江山市主体功能定位的传导要求,江山市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其中,城市化优势地区为双塔街道、虎山街道、清湖街道和贺村镇,农产品主产区为四都镇、石门镇、凤林镇、新塘边镇和长台镇,生态经济地区为峡口镇、上余镇、大桥镇、坛石镇、大陈乡和碗窑乡,重点生态地区为廿八都镇、张村乡、保安乡和塘源口乡。

六、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落实省市两级空间规划的战略格局,贯彻江山市建设“三省边际中心县城”的定位,规划构建“一轴一带,一心三片”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其中“一轴”指城市综合发展轴,“一带”指世遗文旅发展带,“一心”指市域发展核心,“三片”指浙赣合作示范片、文旅和农业复合发展片、综合服务和生态经济片。

七、城乡生活圈

规划构建“县级—街道/镇级—社区/村级”三级生活圈体系,打造全域覆盖、层级叠加的城乡生活圈层系统。结合三级生活圈设施配置要求,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八、综合交通

强化三省边际交通枢纽地位,规划形成“一核、两点、三环、四通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其中“一核”指江山市中心城区,“两点”指江山市客运综合枢纽、浙闽赣三省边际综合物流园,“三环”指高速环(甬金衢上高速、黄衢南高速、缙云至江山高速)、快速环(S316省道、S319省道、G205国道)、内部环(迎宾大道、西山西路、S324省道、S319省道),“四通道”指融衢接杭通道(沪昆高铁、S316省道、S319省道等)、浙赣合作通道(沪昆铁路、甬金衢上高速、合作区货运专线等)、浙闽合作通道(黄衢南高速、G205国道等)、旅游协作通道(江常联络线、S324省道等)。

九、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按照“江贺上”一体化发展要求,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形成“一带六片、六心三廊”的总体格局。其中“一带”指江山港城市综合服务带,“六片”指江山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片区、城北科创商务片区、老城传统人文片区、城东都市活力片区、城南产城融合片区、贺村-莲华山智造产业片区,“六心”指莲华山产业园公共中心、城南片区公共中心、城东新城公共中心、通禄门公共中心、高铁站前公共中心、上余镇镇区公共中心,“三廊”指江贺东侧-毛塘村一高新东路生态廊道、虎山-横干山封门溪生态廊道、双塔生态廊道。

十、实施保障

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联通、数据共享和动态更新。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建立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并为规划的调整和修编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国土空间调整完善和动态维护。建立健全定期体检评估制度。结合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和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定期开展监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