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江山 > 人文江山

惊心动魄!我所亲历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发布日期:2024-12-0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占寿新

前段时间有一学霸同学叫我写一下亲历战场上的那些事。说起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40多年了。我已从当年一名朝气蓬勃的青年军人变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了。每每想起当年参战的那些事,仍是唏嘘难忘,战友们的音容笑貌依旧历历在目。

图片

▲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百旅之杰”

我参加的部队是一支英雄部队,是一支蜚声中外的“百旅之杰”——“杨根思连”所在部队前身原20军58师。1979年3月,我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在越南北部战广渊、攻越南重庆,掩护其他部队顺利撤退,历时九天九夜。战后,我部队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本人作为师部通信连的文书兼军械员亲历了战场上的血与火。

一、两书一袋,准备参战。

图片

▲1979年3月18日中越界碑处留影(左二为本文作者)

接到参战命令,我们部队开展了战前动员和临战训练。我们通信连的全体官兵都写了请战血书。出发前,战友们还写下了遗书,并将遗书放在连队储藏室的拉链袋里。我的遗书内容是:请父母不要悲伤,孩儿为国作战死得其所,嘱托弟弟替兄尽孝。战友们还将头理成光头,在军帽和领章上写明血型,为一旦负伤便于抢救。出发前,部队为我们配备了武器装备,我记得是四枚手榴弹,一支冲锋枪、四个装满子弹的弹夹、防毒面具、防刺鞋、工兵铲,还有用黑色塑料袋包装的一条绿色毛巾毯。后来才知道那个黑色塑料袋是万一牺牲时用来装自己的。每个连队还发了一台收音机,说是可以了解战场信息。

二、一路豪迈,一见惊心。

图片

▲闷罐车

1979年2月17日傍晚,我们部队从驻地河南许昌出发,坐上闷罐车前往中越边境。在车上,战友们谈天说地,说的是战场立功保家卫国。还观看了电影《英雄儿女》,影片中最经典的画面是——志愿军战士王成背着步话机不断呼叫:“为了祖国,向我开炮!”因为我们连队也配备了步话机,大家调侃说:“这次参战,我们连队也要出王成了。”一路上调侃声声不断,车至桂林兵站休息时,看到一列运送伤员的列车,车上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伤员战友,我们的心情瞬间沉重了许多:这些伤员战友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列车至边境驻地广西板棍,看到的是军车如梭,听到的是远方隆隆炮声。据说是我军正在攻打越南谅山。

三、两个岗哨,一刻惊魂。

在战场上站岗是分明岗和暗岗的,明岗一般在连部,暗岗离连部大概有1000米地方。在连部的站岗兵站着站岗,暗岗是在隐蔽处一个自己挖的掩体内站岗。在战场上由于担心被越军特工偷袭,每天我军都要变换口令和扎毛巾手臂。我是文书,负责转达命令。在越南广渊的一个夜晚,我去给站暗岗的战友转达口令,看着天上繁星点点,山势狰狞突兀,听着远处时而激烈时而稀疏的枪炮声,我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至我连暗岗附近,忽然耳边骤然响起一声“口令”,我正要回答,突然枪声大作,子弹向我身边突突飞来。我立即卧倒并翻滚了一下。紧张嘶哑地叫了几声战友的名字,战友听到我的声音才停止射击。我飞身扑向战友,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潸然泪下。我将变换的口令和扎毛巾的方式告知战友,返回连部。为了保护战友,我没有将惊魂的一刻向领导汇报。

四、冷热相伴,饥寒交迫。

在越南战场上我真正体会到冷热相伴、饥寒交迫的困境。三月的越北,白天气温很高,我们汗流浃背;一到晚上,山风凛冽、气温骤降。我们在猫耳洞里被冻得直哆嗦。只好穿上雨衣,在里面塞些破棉絮,外面扎上腰带御寒。在就近的山洞里,堆满了以前中国援越的大米,但我们不敢吃,怕掺了毒。所以,只能就近找些野菜充饥。饿了一段时间,部队后勤解决了战友们吃饭问题。那时候,我们国家还穷,我们上战场连钢盔都没有配发。许多战友因此被敌军所伤。汽车兵为了安全,在驾驶室外装上一个破锅,里面塞满了破棉絮,说是可以防弹。

五、战场幽默,惊心动魄。

图片

▲作者(左一)与战友合影

我们部队挺进越南,通过一段开阔地即进入山区,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到了山顶云雾环绕,仿佛在云端里行走。在穿插前进时,我们连队的车开进了一条岔道,抬头看到山上兄弟部队的战士们正在匍匐射击前进。连长下车一看说:“怎么?到越南还搞演习吗?”这时一个战士急匆匆过来说:“不是演习,我部正在攻击在山洞里的越军。你们车开错了吧!”连长马上命令驾驶员后退,跟上大部队。

记得我们部队攻克越南重庆后,我们在越南重庆边缘的驻地休整。副连长找到我说:“文书,据传越军几个师已经完成了对我部的合围,我们要组织突击队、敢死队,往后方攻击撤退。你赶快画一张撤退线路图交给连部。”我立即拿出地图和指北针画好了撤退线路图,交给副连长。这时他脸色庄重地交代我,撤退时你和其他几个浙江老乡和我一起突围。我心想运气差,真要拼老命了。也许回不去了,见不到爹娘了。后来又传来消息说是情报错了,部队按上级规定的路线正常撤退。虚惊一场!前些日子,副连长来江山看我,说我画的那张撤退线路图,他至今还一直保存着。

六、一个老乡,一位英雄。

图片

▲戴新雄的军功章及烈士证明书

在广西板棍驻地,我遇到了江山老乡戴新雄(清湖人),他是我们师部侦察连的炊事班班长。他专门买了一挂香蕉来看我,在我简易的办公室交谈了几分钟。他对我说:“寿新,这次我要牺牲了。”我说:“废话,你一个伙夫头,咋会牺牲?”他说:“我有预感!”我说:“我们会安全回家的,放心,你还有未婚妻等你呢。”他说:“如果我牺牲了,你要经常看看我的老父老母。”我说:“我们共勉吧。”最后我说:“新雄,记住,我们父母都盼望我们能安全回家!”他转身同我说:“我先走了,马上就要越境作战去了。”当晚,侦察连就先期进入越南。次日凌晨,我们通信连也从水口关入境,到达前线。我连有线排刚把前指至师部的电话线接好,就看到我连总机班长惊慌失措地叫我:“文书、文书,那个和你很要好的老乡,侦察连炊事班班长在战斗中牺牲了!”我当时就蒙圈了,伫立在那里久久说不出话来,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战后师部在烈士陵园召开追悼会,我们连队就一个代表名额,连长说:“文书,你老乡牺牲了,你去参加吧。”追悼会上,师长老泪纵横地致悼词。我站在新雄的烈士墓前,点燃两支“中原”牌香烟,放在墓碑前祭奠英雄。心念:新雄,你一语成谶,壮烈牺牲,我不会忘记你的嘱托!你和其他牺牲的战友长眠在此,永远守卫着祖国的南疆。

七、银发首长,为战而生。

图片

▲作战中,张承阁师长亲临430高地前沿阵地观察敌情,并现场给各团明确任务。

在战场上让我难忘的是我们部队的老首长,他们两鬓斑白,步履蹒跚,却冲锋在前,指挥靠前。我们师长张承阁是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功臣,在越南战场上身先士卒,前指后指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师部我看到了他的吉普车来来回回,战场顺利时露出满意的笑容,不顺时他破口大骂。其他老首长,也是个个争先,冲锋陷阵。战士们在私下谈论起他们,都很敬佩,说这些人就是为战争而生的。

八、战场搏命,父母担忧。

在越南战场上,战友们浴血搏命,为祖国而战。在家乡的亲人们也是忐忑不安。由于我们要上战场,不准与家里通信。家里父母得不到我的音讯。听到广播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新闻,隐隐猜到了我的去向,担惊受怕地等待我的消息。父母将家里才养到50来斤的猪宰了,祭天拜佛。那段时间,父母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总是担心在战场上的我,每天都要去大队部看看有没有我的信。老父亲抽完了几斤烟丝,抬头望天,低头思儿。一人上战场,可以说全家人的心都牵挂着。那种揪心折磨,那种无助困惑,没经历过战争的人是难以理解的。

九、战友聚首忆当年,两鬓斑白亦英雄。

图片

▲原陆军第五十八师通信一连部分战友联谊会合影

2023年10月,我们通信连在安徽合肥举行战友联谊会。战友们重新穿上军装,追忆当年浴血南疆的青春时光。老连长和战友们阐述了两次参战的经历,第一次是我们一起参加的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二次是两山轮战,在两山轮战期间他担任战场通信联络主官,由于指挥得当保障有力,荣立二等功。战友们举杯畅饮,深情相拥。虽青春不再,但军魂永存。

我今年已步入古稀之年,回忆人生之途,年轻时有幸参加了一场为国而战的战争,能幸运地从战场上回来,幸福地成为一名最可爱的人!此生无憾!!

祝愿中越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边境再无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