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行走在浙闽赣边际的江山市,一路春风相伴,绿色的视觉“盛宴”,明媚得让人想变只蝴蝶,衔着寸寸诗意,点点墨香,在月中的琼楼玉宇上自由翻飞,然后飘落在仙霞岭的低眉处,一个叫“廿八都”的地方。
廿八都,用江山市委书记朱素芳的话,是“千里江山图”上一帧美轮美奂的图画,是金庸笔下《笑傲江湖》里仙霞山下的“廿八铺”,亦是追风少年们寻找的诗与远方。正如她的名字,自带唐宋的光晕,又像一本打开的文言文,要懂她需细细品。她把曾经的风雨烟云不动声色地嵌入字里行间,在临风开卷的时候,让身处其间的人们穿越到千百年前,从时间的褶皱里品读沧桑,触碰历史的脉络。
廿八都镇党委书记丁日金告诉我,廿八都真正“出圈”还是这十年尤其是近两年的事。他打比方说一架风车日晒雨淋不去维护它,总有一天会散架,更何况经历了千百年风雨侵蚀?古镇一度像个耄耋老人,窝在深山无人问津。但是,古镇毕竟“古”,有着与别的江南古镇不重样的风韵,大山重围、三省交界、屯兵重地、商旅要道,拥有“一枝疏梅斜出竹外,有如佳人绝代”的潜质。
近年来,江山市委、市政府按照“护其貌、守其根、扬其韵、铸其魂”的规划定位,对古镇进行抢救性、生产性、整体性保护,既保护好唐风宋韵,又留住老街巷的烟火气,在自然、现实和历史的互动融合中,一个蕴藏千年故事,又富有现代气质的古镇,犹如仙女下凡,超凡脱俗,水灵灵、活鲜鲜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成为“古今辉映的生动样本”“国家5A级景区”。
据史书记载,廿八都始建于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逾仙霞岭“刊山开道七百余里直趋建州(福建建瓯)”。硬是在这崇山峻岭之间开辟了一条长达七百多里的山道,打通了浙闽之间的千古屏障。地理史籍《大清一统志》载:“自仙霞岭辟,诸将削平江、闽群贼,往往战于仙霞南北。元、明之交,处、建、衢三州,尺寸之间皆战场也。”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郑成功受封“御营都督,赐尚方剑,仪同驸马,寻命佩招讨大将军印,镇仙霞关”。面对气数已尽的故国江山,骁勇善战的延平郡王,在竭尽忠勇之后,泣别古道。清朝的铁骑、南明的弱旅,在历史的风陵渡口龙虎际遇,雄关漫漫、英雄末路,廿八都的上空,也曾鼓角震天、残阳似血。这个“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浙之樊篱”的军事重镇一度成为闽、浙、赣三省交界繁华若市的商埠。
“古道黄莺啼春早,浔里净水醉红尘。晚来谁处好投宿,枫溪岸头灯笼闹”。如今,一步步度量古镇,仿佛能穿越时空,刀光剑影已然黯淡,鼓角争鸣也早已远去,只有那斑驳的青石板、雕梁画栋的古建筑、巧夺天工的壁画,静静诉说着历史的变与不变,回首着千年的过往里“一隅静谧,足以慰风尘”。
徐小明是镇上的原住民,祖上经营客栈,他说“廿八都”有三美,一是建筑美,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博物馆”,建筑风格呈现出亦南亦北、兼容并蓄的特色:徽派马头墙、浙式屋脊、赣式檐橼、闽家土墙、仿巴洛克西欧风格的洋货店,家家户户的楼阁式木门罩,上覆黛瓦,飞阁流丹;檐角起翘,斗拱交错,上刻活泼灵动的鸟兽、飘逸自若的神怪,无一不显匠工神意。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的,在廿八都,你只要随意一抬头,便是一曲天籁之音。古镇至今仍保存各类明清民居、厅堂36幢,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忠义祠等11处古建筑,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建筑内以精湛的木雕艺术和丰富的彩绘最具特色,所有的梁、枋、脊标、天花板,均绘有山水、人物故事以及龙、凤、花、鸟等绘画作品,几何图形、牛腿、雀替、窗扇、栏板等木构件均有浮雕或镂空雕,题材丰富,形象极为生动,犹如一座艺术宝库。古镇的第二美是语言美,当年镇上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却繁衍生息着143种姓氏,交融着闽南话、客家话、江山话、广丰(江西)话、徽州腔、河南腔和廿八都官话等13种方言。也许改不掉的是乡音、剪不去的是乡愁、割不断的是血脉亲情。你可以想象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弓箭各在腰”的一群士兵坐在城楼上遥望北方的故乡,思念烛光里的妈妈……,你也可以想象“十万挑夫”在夕阳向晚的时候,依着柜台,老酒“咪咪”,茴香豆过过,露宿街头……,你还可以看到商贾大儒戴着高帽、穿着绸衫无拘无束地谈笑……,所以廿八都又被称为“百姓古镇,方言王国”。古镇的第三美是人文美,传说仙霞岭是仙女与江郎艳遇的地方,演绎了一段海枯石烂不变心的凄美故事,成语“神仙眷侣”就出在此处。明清时期廿八都还被称为“爱情之都”。镇内至今传承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廿八都山歌(情歌)、划旱船、踩高跷、抛绣球、剪纸等40多种民俗文化遗产,联合中国社科院举办“中国古镇文化论坛”,率先发出《中国古镇文化保护廿八都宣言》。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时代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美丽浙江魅力示范点”,被誉为“文化边城”“一个遗落在大山深处的梦”。
古镇是一种社会形态,也是一种生活秩序,归根结底都是以人为载体。在当下的大众化旅游和国民休闲时代,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既要凸显目的地精华,体现其资源禀赋特征,对游客具有持续吸引力,关键还要让业态火起来,百姓富起来,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做不到这一点,最好的风景也是孤芳自赏。
丁日金和他的乡村规划师们着手实施老街“一屋一品”工程,对原民国农博馆、老字号德春堂药店、廿八都邮局、非遗剪纸馆等5个旧址进行微改造、精提升,既能入乎其内,也能出乎其外;培育“江山味道”、民俗小吃、音乐餐吧、洋货店主题咖啡馆等特色店铺50多家。
中午时分,轻雷一声,微雨落梅,徐小明带着我们登上古观景台。古镇街巷、楼台亭榭尽收眼底,一条清澈的溪流从浮盖山奔腾而下、穿镇而过,一溪云水潺潺,一眼烟雨绵绵,用最柔情的笔触,把春色在天地间浸染成了怀旧的从前。令人称奇的是廿八都的汩汩溪水不是向东流向钱塘江,而是向西过鄱阳湖流向长江。“大河向东流”在此俨然是悖论了!莞尔之下,我们看到廿八都的“朋友圈”已越做越大,仙霞探古、仙霞古道、林丰村三省界碑亭、兴墩村百年红豆杉林、浔里村历史文化村落,有机串联“集镇+周边”“岸上+滨水”“景区+镇区”,“一眼望三省”“一餐品三省”等品牌建设,归也·仙霞驿、郎峰书院、叶籽红了、和悦民宿等5家省级银宿应运而生,兴墩村、浔里村两个衢州市民宿集聚村,适合高中低端各层次游客需求。在全国文保单位“文昌阁”,遇到来自广东东莞的江帆夫妇,喜欢旅游、摄影,饱览了国内外古镇不下40个,认为像廿八都这样历史悠久、保存完好,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精美的建筑是会唱歌的,“你是首选,也是唯一”。在“叶籽红了”驿站,写着这样一段话:廿八都,你是我今生驻足的风景,很美很美,目下云影,心头春光,让我无法移动深情的瞳眸。在洋货店咖啡馆,杭州旅客刘淑芳正在写留言:作为一名地道的江南女子,廿八都是我走过最具侠骨柔情的江南古镇,可以遥望与感叹的,远不止民国风情辗转,还有当年娇俏的小师妹,为何没能看上痴情的令狐冲!
江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明峰是联系廿八都镇的领导,他手上有一组数据:2020-2022年,廿八都景区游客接待人数分别为21.41万人、23.23万人、8.07万人,疫情给旅游市场的冲击还是蛮大的,但这也给古镇的风貌提升和业态修复争取了时间。其间引进的“乡村运营师”,不仅带来了团队、资本、信息,也带来了“乡村创客”,给古镇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春节,廿八都古镇景区、浮盖山景区一下涌入近3万名游客,民宿、餐馆爆满,镇政府采取了“预约、限流、错峰”等措施,确保安全度峰。
廿八都的时光走得很慢,行路者慢,荷担者慢,映射了时光慢,烟火的日子慢。从晨曦鸟鸣到落日余晖,甜甜的、成串的负氧离子像江山猕猴桃一样沁人心脾,一呼一吸里全是春天拔节孕穗的味道。残月慢慢地升起在仙霞岭上,褐色的水波一圈一圈荡漾成了岁月的模样,在这静谧的廿八都夜晚显得如此缱绻悠远。“杂花生树”的三月仙霞,仿佛还有许许多多的古镇故事要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