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浙江省江山市,从牙牙学语开始,说的就是江山方言。虽然上学后,学会了普通话,但我的普通话仍说得不太标准,带有一点江山口音。
后来报考军校的我,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在绿色军营相处多年,几乎说不上江山方言,江山方言也就成了我珍藏在心中的一个深沉情结。在我看来,它比任何方言更丰富、更完善,它像是一条隐藏在我们体内看不见摸不着的根,在我心底默默发芽长大,根深蒂固。每当回到故乡,或遇到老乡,我会很激动地对其说出清晰“正宗”的江山方言,仿佛这样才能证明我是土生土长的江山人。
江山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充满着“江山特色”。远在异乡的江山游子,仅凭这一方言,便可为自己寻觅到同在异乡为异客的家乡人。我曾跟随部队常驻在南京、锦西、烟台等地,听过各式各样的方言,但唯有江山方言,轻飘飘地一句话,能让我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或是嘈杂的城市人群中,轻易就辨别出来。一句掠耳而过的江山方言,就像一颗温热的子弹,瞬间就击中了我的听觉,让我的血液顿时为之沸腾。遇到这种情况,我往往会主动上前搭话,与之交谈,大有他乡遇故知之感。此时,在彼此一言一语的交谈中,关于家乡的一切,包括记忆中的幽幽往事,像一片片干皱的茶叶,又重新回到水里,慢慢地被舒展开来。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如今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了。近些年来,有江山的亲朋好友来烟台看望我,一些年纪较小的年轻人,说起家乡话来,一半方言一半普通,嘴里的江山话已然变了味。是的,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变化,大家都格外注重普通话的发音。但我认为有着独特特色的家乡方言与通俗的普通话并不互相矛盾。普通话是作为大范围使用的通用语言,但倍感亲切的家乡方言,更利于亲朋好友、乡里乡亲间的日常交流。
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能让你走得远,但带有浓浓乡情的家乡方言永远是你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