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江山 > 人文江山

红薯的味道

发布日期:2023-12-1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谢义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老家廿八都周村山区,乡亲们都过着贫困的生活,我家也不例外。那时候,父母养育我们兄弟姐妹,为了供我们读书,家中负担特别重。因为家里只有父母二人是正劳动力,挣的工分少,从生产队分到的粮食自然不多。为了让一家人能生活得下去,父母在干完生产队劳动之余,起早贪黑,除经营自家那块自留地外,还上山开荒种红薯,每年能收获几千斤,这对于一个贫寒窘迫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经济收入。我的少年时代,是靠吃红薯长大的,父母给了我的生命,红薯滋养了我的身体。

红薯是一种既营养丰富,又能保健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没有农药的残留量,施用的是农家肥或有机肥。红薯的生长对于土地没有严格的要求,老家在海拔1200多米的山区,虽然土地贫瘠,仍适宜栽种红薯,而且回报丰厚。红薯的嫩叶可做菜、营养丰富,藤蔓可作饲料,长在地下的块茎就是红薯,在缺粮少食的时代,就成为人们的主食。红薯可生吃、可水煮、可火煨、可切片晒干贮藏、可烘薯干、可酿薯酒、可磨粉制淀粉丝、还可与大米同煮薯饭。我小时候是一边啃着红薯一边啃着书本,艰难而幸福地度过了少年时代,上初中时,因学校离家十多公里,只能在校内住宿用膳。由于没钱买菜票,有时从食堂打饭回到宿舍,就用家里带来的、装在玻璃瓶中的红薯丝下饭,我也吃得有滋有味。

读初二的那年冬天,学校安排复习功课,同学们都没有回家,家长们纷纷给自己的孩子送米送钱。我手拿书本站在学校门口,朝着家的方向张望。眼看着夜幕就要降临,正在沮丧失望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闪现在我眼前,是我的父亲正匆匆地赶来,只见他满脸汗水,显得十分疲惫。原来,父亲赶墟卖了一担红薯,给我换来了一袋米和一周用的伙食费,还带来了一大包红薯干。看着父亲饱经风霜的面容,闻着红薯干散发出来的香甜味,一股暖流在我心中翻滚,我哽咽着叫了声“爸”,此时我的泪水像雨点般不停地从眼眶里滚落下来。

上高中以后,父母的负担更重了,家里的自留地和开荒地继续种红薯。每次我去学校的时候,父母都会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餐桌上有米饭、鱼、肉、瓜、豆,却总少不了一道红薯丝。饭后,父母会小心翼翼地拿一个纸包,递到我的手里:“这些都是卖红薯得来的钱,你就省着点用吧。”钱虽然不多,却是厚厚的一沓,面额最大的是1元,其他的是5角、2角、1角。我知道这些钱的分量,这是父母忙碌了好几个昼夜、流了很多汗水,才换来的辛苦钱。

红薯帮助我的家庭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它填饱了我的肚子,还启迪了我的心灵。我常把红薯与我的生活和命运联系在一起。红薯没有像名贵植物花草那样讲究出身、追求身份,它对生长环境没有太多的苛求,只要给它一点土壤,不管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它都能够坚强地成活,只要给它一点肥料,不管肥料的成分含量是高还是低,它都能够顽强地成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人们需要它时,不管主人是富裕还是贫穷,它既可以出现在乡野餐桌上,也可以在豪华盛宴上,尽显其自身特有的价值。

如今,红薯已经退出了充当主食的角色。人们只是偶尔用它来换换口味、尝尝鲜,但红薯在那个艰苦年代的人们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