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原江山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58年,前身是江山农技校。学校占地面积306亩,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302人,专任教师214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91.74%。学校先后获得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等国家级荣誉29项和浙江省一级职校、首批浙江省中职名校、浙江省中职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中职学校30强等省级荣誉91项。
学校现开设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和信息商贸等3个专业群,共有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机械加工技术、电气技术应用、园林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幼儿保育)、园艺技术、家具设计与制作和计算机平设计等11个专业,其中机械加工技术和园艺技术是浙江省高水平建设A类专业,机械加工技术、园艺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4个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园艺技术专业为省首批骨干专业,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为中央和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机电实训基地为省级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
近年来,在衢州市、江山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关心关怀下,学校秉持“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高品质育人、高质量发展”的办学理念,走出一条快速、持续、健康的农村职业学校发展之路,成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农村职业教育的标杆,为建设全省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窗口”贡献力量。
躬身实干创新,党建引领学校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开放办学、项目引领、借力发展。2022学年,向上争取资金748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综合科技实训大楼新建工程成功落地。4个项目入选《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在全省原26个山区县(市、区)中是唯一一所跻身国家示范校和首批省中职名校的县级农村中职学校。2020年12月,学校被列为浙江省中职高水平建设单位(全省50所,衢州3所),2022年高质量完成省、市“双高”中期绩效评估,5月份,王浩省长来校调研时,对学校办学成果给予肯定。
润德入心于行,高品质的德育管理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坚持质量立校,注重核心素养培育,强化行为习惯培养,搭建多样化共育平台,建立多渠道培养基地,增强人文素养底蕴,用心培育每一位学生,提升德育实效。强化流程管理,建立多元选择机制,探索建立“增量考核”体系,注重学生技能提升,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创业创新比赛等频频获奖,近3年获衢州市级上208人次。
转型迭代升级,高标准的专业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攀升。
紧跟当地产业变化,积极开展调研论证,开启大胆又精彩的专业转型升级之路。新增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3D打印)专业,先后开办了电子商务、电气自动化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前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艺术设计等7个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和园林技术中本一体化,同时开设高考升学班,本科人数逐年上升,近3年共有190多名学生上本科线。
不负光阴韶华,高水平的梯队培养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
深入实施“青蓝工程”“1358工程”“百师登高”等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了教师梯队培养机制,“星级班主任”和“星级教师”评价机制。现有正高级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2人,江山市及以上名师名校长14人次,县级拔尖人才3人,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5人。教师有20多部教材或专著公开出版。在全国信息化教学说课比赛中获9枚金牌,数学团队在浙江省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成功晋级国赛。
内引外联融合,高效能的社会服务推动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农民学院、社区学院、村播学院、退役军人学院、共富学院等“六院”,助力江山乡村振兴。深入贯彻“石榴籽”紧抱,东西一家亲校校合作精神,在浙江省率先创办了“云南民族班”,办学成效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批示。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新疆乌什职高、四川沐川职中、温州柳市职高、湖州技师学院和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开展“干部进百企,教师进车间”为主题的“周二企业服务日”行动,《中国教育报》报刊发学校乡村振兴团队,案例《打造三院工程,塑造乡村振兴江山职教样板》获教育部乡村振兴服务乡村典型案例。每年举行“就业在江山,创业在家乡”学生就业现场招聘会,学生就业率在99%以上,2023年,本地顶岗实习率达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