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江山 > 人文江山

毛长甫,一缕抹不去的乡愁

发布日期:2025-07-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危岳

故乡情,不仅仅是一句话,它是我内心深处最温柔的呼唤,是对那片养育了我的土地的深深眷恋。每当夜深人静,那种眷恋,那种情感便如潮水般涌来,让我无法自持。

我的家乡在太阳山脚下的一个山谷之中,叫毛长甫村。村里百来户农家房屋依山而建,以前只有上蓬、下蓬两个自然村,2008年合并行政村后,又增加了箬坑和小箬两个自然村,总人口不到五百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山村。

我的家乡虽小,但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村庄前面有条涓涓小溪,它源自箬坑岭,绕过青翠的山峦,七弯八拐,穿林打叶,顺着玉坑口村、张村乡政府所在地,汇入长台溪,奔向江山港;它昼夜不停,川流不息,细语般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那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小鱼游弋戏追,溪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溪岸柳树成荫,枝条如带,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一幅生动画卷。而我,便是这画卷中一抹淡淡的墨痕,虽经岁月洗礼,但对故乡的情愫如溪流般,永不干涸,流淌在心间。

村口的那棵参天枫树,是家乡人的骄傲。春天,它吐露新芽,娇嫩的枫叶给树枝披上了绿色的衣裳,鸟儿在树枝上跳跃打闹;夏天,它茂密的叶子缀满了粗大的树干,遮天蔽日,成了村民们乘凉避暑的最佳之选;秋天,枫叶红了,远远望去它像一个燃烧的大火球,格外耀眼;冬天,叶子铺满树底,即使落光了叶子,那粗大挺拔的树干仍然屹立在村口,成了雨雪中的一道别样风景。这棵枫树是村民们眼中的财神树,逢年过节都会有人来到树底下焚香祭拜,祈盼老幼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它见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更迭,也承载了祖辈们的欢声笑语与汗水。小时候,我常在这棵枫树下,听老人们唠家常。它记得每一代人的悲欢离合,也默默地守护着家乡的安宁。

除了村口的那棵参天枫树外,家乡还有许多古树,如在下蓬楛槠山就有三棵百年香榧树,远远望去,香榧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为村庄撑起了一片阴凉。它的树冠呈圆锥形,层层叠叠的枝叶向四周伸展,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旺盛的生命力。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村里还有一棵百年“紫藤王”,它那粗大的藤蔓相互交错,缠绕于枫树的树干上,枝叶茂盛,到了春季,一串串淡紫色的花穗垂挂下来,如紫色瀑布般倾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悠悠岁月的故事。如今“紫藤王”也成了家乡的一道靓丽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观光。

夯土墙屋,是家乡的一大特色,以前因交通不便,无法将山外的红砖、水泥和钢筋运进村里,家家户户建的都是夯土墙屋。这种房子墙体厚度大,能够有效地阻挡外界热量的传入和室内热量的散失。在夏季,它可以使室内保持凉爽;在冬季,它则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即使没有空调和暖气,同样能让居住者感到舒适;因为有天井,有木窗,所以它的透气性非常好,能够让室内外空气进行自然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乡的夯土墙屋,大多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但仍然屹立不倒,保存相当完整,而且还用古今结合的方式修缮改造,将易破碎的泥瓦换成红色的琉璃瓦,外面看上去是传统的夯土墙,屋里面却是现代装修,不少人还将其改造成了集吃饭、玩乐、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家乡的夯土墙屋是传统农村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彰显出家乡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方式。

家乡山多田少,且多散落在溪滩边。山坞里的梯田,它面积不大,形状各异,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椭圆形的,更有弯月形的,放眼望去,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别具风情。春耕时节,梯田里倒映着天光云影,村民们赶牛犁田,弯腰插秧的身影,构成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夏日的梯田是绿色的海洋,一阵风掠过,稻浪从山顶翻滚到山脚,带着泥土和稻花的香气,沁人心脾;到了金秋,梯田彻底成了金色的绸缎,饱满的稻穗低垂着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最惊艳的还是冬日雪后的梯田。白雪覆盖了层层阶梯,远处的山峦也披上了银装,与梯田融为一体。阳光照耀下,雪面闪烁着点点银光,仿佛天上的繁星坠落人间。这些层层叠叠的梯田,不仅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更孕育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如今,这些梯田种上了高山蔬菜,身价倍增,成了家乡人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村口的小桥,历经风雨侵蚀,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但它在我心中,永远是那么亲切而熟悉。记得小时候,每到放学时分,小伙伴们或是在桥上嬉戏打闹,或是比赛谁能最快地从桥上跑到对岸。那时的快乐,简单而纯粹,仿佛整个世界都围绕着那座小桥旋转,而今,小桥已换旧颜,变成了钢筋水泥桥,但那份纯真的快乐,那份对家乡的依恋,却如同桥下的流水,永不干涸。  

如今,每当回到家乡,看到那小桥流水、古树古藤、夯土墙屋、溪滩石坝,还有那层层梯田,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家的味道,是抹不去的乡愁。

岁月如歌,转眼间,当初一同打闹的小伙伴都已成为了老人,家乡也在悄然变化。我们虽然渐渐老去,但那份对亲情的坚守,对家乡的热爱,却从未改变。父母在世时,每当节假日,我都会想方设法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品尝着母亲亲手做的饭菜,聊着各自的不同生活,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幸福与满足。父母过世后,每年只能在清明、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回去扫墓,寄托无限的哀思……

故乡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那份对家乡的深情,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家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它是心灵的归宿,是精神的家园。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雨兼程,我都会带着这份情,继续前行,因为我知道,无论走多远,故乡的爱,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