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81002630081E/2025-165189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
发文机关: | 市府办 | 成文日期: | 2025-07-25 |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发展轴,紧扣“基本公共服务”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以机制探索为重点,以规划布局、服务标准、设施建运、政策制度“四个一体化”为着力点,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聚焦统筹协调,系统化抓责任分工。对照《衢州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行动方案(讨论稿)》和《江山市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工作专班组建方案》,迅速组建由市府办、发改局双牵头,以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等19个单位为成员的工作组,明确了21个单位的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实行柔性化办公,统筹推进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工作。建立周调度、月例会机制,聚焦公共服务“四个一体化”,专题调度推进情况、协调重大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督导各单位下大力气攻坚破难、争先创优,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是聚焦上级要求,清单化抓工作任务。在各部门密切协作、精心谋划下,市府办会同发改局深入贯彻落实王浩书记来衢调研讲话精神。围绕王浩书记点题的托幼一体化、教育资源精准布局等重点改革任务,结合省、衢州市2025年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工作要点与《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代拟稿)》《衢州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行动方案(讨论稿)》等相关文件,制定了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指标、任务、项目3张清单,详细梳理出改革任务28项、重点指标13个、重点项目13个。组织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等重点单位赴龙游考察学习。目前,各项工作均按季度计划有序推进。其中,校园餐”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江山市贺村第二小学专项整治“校园餐” 让“小餐盘”吃出“幸福感”》《江山市创新实施“三大工程”筑牢校园餐费入口率根基》信息被省教育厅采用;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初显,“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医共体分院+村卫生室+家庭医生+流动医疗+联动急救”山区医疗服务模式基本成型;产业工人市民化指标居衢州前列;公共服务“七优享”项目新建项目开工率、年度投资完成率均居衢州第1。
三是聚焦重点方向,特色化抓亮点打造。我们要求各单位聚焦江山优势工作,谋划打造特色亮点7个,并制定“攻坚图”“时间表”,打造成效已初步显现。我市成功入选国家级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融合创新试点、省级托育一体化改革试点、省融合教育改革培育对象名单。省首批、江山市首所综合高中试点学校——江山市综合高级中学将正式启动办学,招生4个班180人。在衢州各县市区首先推进“入托一件事”改革,今年全市287名适龄儿童的家长仅在线上提交一次申请就完成报名入园,实现“一件事,零跑腿,一次办”。《以“经营理念”破解共享食堂“办久”难题——江山市大桥镇实现共享食堂“办久”的几点探索》获得高屹书记批示肯定。人民医院普外科成功接入远程机器人手术系统,并顺利完成全省32个山区海岛县首例远程机器人手术,实现区域医疗技术新的突破。《浙江省江山市推进共享食堂建设让养老助餐更便利》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浙江省江山市医共体高效联动服务乡村》在新华社上发表,并被省卫健委官网转载。《江山市集聚资源,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在中国卫生杂志刊登。《多方联动护成长 温情救助暖童心》在中国社会报刊登。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锚定半年度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部门协同发力,清单化攻坚推进,全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一是加快推进规划一体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精准智服系统建设工作,探索建立与人口发展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模型。根据学龄人口变化情况,撤并100个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4所,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落实基本养老保险提标改革,规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覆盖50%以上的乡镇,确保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水平提高20%以上。试行县域特困人员“一院供养”,积极推进特困供养机构撤并工作,逐步推动特困供养人员跨乡镇区域性集中供养。开展农村“以地养老”改革,在虎山街道溪东村过溪旺安置小区布局新增1个养老公寓点位,完善周边养老服务配套设施。
二是加快推进标准一体化。开展医养结合提质增效改革,出台《江山市卫生健康局 江山市民政局关于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的通知》,建立基层协议合作机制、发展嵌入式医疗服务和开展托管式协议合作等模式打破户籍限制,为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100%提供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实施“集采药品进基层”医保惠民工程,确保全市综合民营医疗机构、专科民营医疗机构、零售药店集采药品分别不少于100种、20种、50种。推行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改革,推进基本医保参保征缴及扩面,提高“一老一小”医保待遇水平。试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激励灵活就业人员建缴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调整至14000元/年。推进县域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改革,推进养老服务中心分区域连锁化运行,逐步构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化、规范化培训体系,全市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5人。
三是加快推进设施一体化。推进零工市场质效提升改革,整合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零工市场、零工驿站等现有设施,打造辐射较大区域的零工市场综合体(就业创业综合体)1家、行业性特色零工市场2家。探索托幼一体化改革,确保托幼一体托位占比达65%以上。深化“固定+流动+应急”乡村巡回医疗服务改革,依托各村文化礼堂等原有设施,建设规范巡回诊疗点40个以上,新增巡回诊疗车2辆,实现乡村流动医疗服务全覆盖。深化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性服务站8个、客货邮线路2条。
四是加快推进制度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制度分割,推动资金、用地、编制等资源要素跨区域、跨层级流动,完善和落实“人地钱”挂钩政策,加快优质公共服务惠及乡村。推行城乡一体不动产登记,基本实现群众不出乡(镇)即可办证。深化长护险提质扩面改革,实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长护险全覆盖。开展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改革,实现产业工人市民化1350人。推动养老服务爱心卡与老年助餐服务融合迭代,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六助”服务质量。探索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完成19个文化特派员文化项目,支持清漾村、枫石村创建省级“艺术乡建”标准化试点村。推广人文乡村建设,培育省级人文乡村2家及以上。加强危旧房改造、善居工程、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一体集成,完成四房共改1600栋,针对困难家庭实施善居工程37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