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81002630727J/2025-165148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应急管理
发文机关: 虎山街道 成文日期: 2025-07-24

记东门社区“睦邻在线”游泳安全巡逻队

发布日期:2025-07-2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虎山街道

7月14日傍晚,江山港老东门桥段岸边人头攒动,一个平均年龄65岁的群体格外醒目——他们携带救生哨、身着红马甲,在1.5米深水域的岸边来回巡查,这是虎山街道东门社区“睦邻在线”游泳安全巡逻队夏日里的一个工作场景。2007年成立以来,这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队伍已坚守19载,他们用脚步丈量河岸,用行动守护着一方水域的平安。

“1.5米深的江水看着浅,底下的暗流能卷走一名壮汉。”有着18年巡逻经历的王朝新语气凝重。2006年盛夏的悲剧,是所有队员心里的一块“伤疤”。两名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不幸溺亡,让大家意识到1.5米深的水域里藏着怎样的凶险。“必须建立常态化防护机制!不能让江水再带走一个家庭的希望。”在时任东门社区党委书记周小菊的倡议下,祝丰达、柴法武等8位退休老同志挺身而出,组建了首支义务游泳安全巡逻队。

如今,在须江江畔,这支队伍已发展为拥有30人的专业志愿服务团队,队员主要由辖区内的老干部、老军人、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志愿者、党员干部及热心居民组成。“我们这支队伍,是带着使命在守护。”王朝新说。“老王作为目前队中坚守最久的成员,他对这片水域的暗坑、水流走向等都了如指掌,我更擅长观察人的状态。”队长毛影依笑着拍了拍王朝新的胳膊说。2014年刚退休时,这位有着多年警务经验的老民警,特意跟着队里资历最老的王朝新熟悉水域。彼时,王朝新已经在这里守了6个夏天,对1.5米深的江水中哪里有漩涡、哪段河岸青苔滑脚、哪处易发生事故都记得分毫不差。“穿警服时保护群众,退休了换身红马甲,就想接着守护这片地方。”毛影依说。

每年7月至9月的17时至19时,巡逻队员的身影一定会准时出现在岸边,这是属于他们的“上下班时间”。“这个时间段水温适宜,孩子多,是意外易发期。”毛影依表示,对他们来说,这两个小时的巡逻藏着太多细节:看孩子是否远离深水区,提醒成人不要游太远,留意陌生水域的暗流痕迹。“看那个穿蓝色泳衣的小孩,离深水区太近了。”毛影依话音未落,“滴—滴—”王朝新的哨声已经响起,清亮的声音穿透水面,岸边的巡逻队员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向孩子打“游回来”的手势,有的已经入水向孩子游去。

随着通禄门城市广场的建成,该河段人流量大幅激增。傍晚的江边,流动摊贩连成一片,戏水的孩子追逐打闹,烧烤香气与江水声交织。东门社区党委书记徐俊峰坦言:“这里的人气旺了,我们的这根弦也绷得更紧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队员们望着攒动的人头,哨子吹得更勤了。令他们欣慰的是,“曙光”“红盾”“蓝天”“红十字”等专业救援队伍相继参与须江巡逻,守护的力量正在不断壮大。“以前就我们几个‘老家伙’,现在不一样了。你看那穿救生衣的,是曙光救援队的。”毛影依指着岸边说。从2007年的8人小队,到如今游泳安全巡逻队队员与专业力量联动,这份坚守早已变成“众人墙”。

暮色渐深,人潮渐散,护泳队队员的身影被路灯拉长。“只要还走得动,就来吹这声哨。”毛影依和王朝新结伴沿着岸边往家中走去,望着漆黑的江面,他们的话语如哨声一般,清亮、坚定。(雅沁 晨悦 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