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81002630655R/2025-164906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 |
发文机关: | 廿八都镇 | 成文日期: | 2025-07-16 |
7月11日上午,笔者在廿八都镇枫溪村传统村落综合提升项目施工现场看到,七八名工人正在枫溪街铺设石板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枫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深军介绍,全长700米的枫溪街是仙霞古道中的一段,铺设石板路十分讲究,需按照道路原来的高度或略矮的高度铺设,防止雨水渗漏到两侧房屋的墙角和门板。
随后,笔者走进江山市重点文保单位曹玉书旧宅,木结构门柱、镂空花窗装饰尽显古韵,室内墙面粉刷一新。“电线护套管不是塑料管,采用不锈钢套管,起到防火的作用。”徐深军指着一处电线说,在修缮古建筑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细节,更换霉烂变形的木构件、破损的屋瓦,修复破损墙体及抹灰,恢复方砖地面或三合土地面,尽量保留原来建筑的古朴风貌。
枫溪村传统村落综合提升项目于去年10月开始实施,项目投资2000万元,主要对村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古民居建筑进行修缮,提升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目前,已完成7幢古建筑修复,还有10幢正在修缮,预计整个工程在今年10月完工。”徐深军说。
据了解,2014年,枫溪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有万寿宫、水星庙、水安桥等20余处古建筑,其中文保单位11处。为守护古建筑、古民居,枫溪村专门成立了由村干部、文保员、网格员组成的文保队伍,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采访当天,一位村民反映自家的老房子出现白蚁,向村干部求助。村干部迅速组织人员帮助村民搬移物品,随后由专业人员对白蚁进行喷药防治。文保员李正英介绍,村里老房子年久失修,时常接到村民反映门板虫蛀、屋瓦破损漏水等问题。“这次实施枫溪村传统村落综合提升项目,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消除了很多安全隐患,村民都叫好,我肩上的压力也减轻了。”李正英说。
文物保护,机制保障。廿八都镇成立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建立全镇文物安全网格管理机制,将全镇36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同时,该镇确立项目建设(建房)文物审核制度,文物活化利用项目需向市文物局报批,并由镇文化干部、文保员、资规员共同确认建设项目周边是否涉及文保单位及其“两划”地带、“三普”登录点文物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等情况。
文物并非“沉默的遗产”。近年来,廿八都古镇引入多批中高端文商旅业态入驻古建筑、古民居,如非遗豆腐共富工坊、咖啡馆、复古主题餐厅、精品民宿等,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选择,更推动了古镇旅游空间的提质扩容。同时,廿八都镇建立“文保单位+非遗项目”结对机制,定期在古戏台开展划旱船、木偶戏等表演,并通过培训,让当地村民掌握剪纸、刺绣等技艺,增加收入,从而增强村民对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发展。此外,廿八都镇历史文化研究会聘请当地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在市文联主办的《仙霞》杂志刊发一期古镇特刊,弘扬古镇历史传统文化。
廿八都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继续坚持“保养修缮为主、活化利用为辅”的原则,通过精准保护、创新利用与群众共治,推动文物从静态保护向动态传承,招引更多的新业态,为廿八都古镇二期保护与旅游开发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