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810026306394/2025-163592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
发文机关: 碗窑乡 成文日期: 2025-06-05

碗窑乡破解农户“丰收的烦恼”

发布日期:2025-06-0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碗窑乡

连日来,在碗窑乡,大片油菜田完成收割,一辆辆满载秸秆的车辆从田间地头驶出,送往秸秆集中收储点,变成一包包有机肥被农户运回家中。

“现在田里的秸秆成了宝贝。我家3亩田的油菜秸秆,换了12包羊粪肥。”5月30日,碗窑乡府前村村民何先生清运完秸秆后,高兴地领取了满满一车肥料。

前几年,一到丰收季,村民们既喜又忧,喜的是农作物丰收了,忧的是田里的秸秆不知该如何处理。为解决群众在农业生产中的“急难愁盼”,解决秸秆焚烧源头问题,在市、乡两级人大代表的积极建言和履职助力下,碗窑乡政府探索试行“秸秆换肥”绿色循环模式,即秸秆离田清运后,农户可以按照每亩田油菜秸秆换取4包、约100公斤羊粪的标准进行兑换,收储点再将回收的秸秆加工成饲料,实现秸秆“收、运、储、用”全闭环处理。

府前村湖羊养殖共富羊场率先试点“秸秆换肥”模式,受到了村民们欢迎。在该村秸秆集中收储点,笔者看到空地上堆着不少回收的秸秆,前来兑换肥料的村民普遍说“好”。“回收的秸秆成了湖羊的‘健康餐’,湖羊的羊粪变成了有机肥,再通过‘秸秆换肥’兑换给农户,让秸秆真正实现循环利用。”市人大代表、府前村党委书记杨建平说,农忙时节回收的400余吨秸秆经饲料化利用,可节约饲料成本近1万元;湖羊年产的200余吨粪肥,经过无害化处理,全部返还农田,可降低每亩种植成本约100元。

“代表们提出加大回收力度的建议,目前已被碗窑乡人民政府采用。现在秸秆回收范围扩展到周边多个村,除油菜秸秆外,还可以回收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应季就收。”杨建平一边查看秸秆转运情况,一边介绍道。

在府前村试点的基础上,碗窑乡其他行政村也开始尝试推行“秸秆换物”模式,并丰富兑换物品清单,包括有机肥、食用油、日用品等。“我们通过‘以物换物’的形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秸秆回收。”市人大代表、达河村党委书记何子洪说,村里统一组织秸秆清运,现场核对种植面积后,第一时间就将日用品发放给农户。据统计,今年碗窑乡参与“秸秆换物”的农户已超过1000户。

从代表的一个建议,到惠及千家的生态实践,碗窑乡将持续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打造“种植—养殖—肥田”的绿色循环产业链,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绿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