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踏青赏春。然而,眼痒、鼻塞……各种过敏问题也接踵而至,成了恼人的“麻烦精”。连日来,我市各大医院的皮肤科门诊过敏性皮疹患者显著增多。
“医生,帮我看下我的脸,昨天野餐回来后觉得有点痒,今天早上起来已经肿了一大块了。”近日,32岁的王女士急切地来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经医生检查后,王女士被确诊为花粉过敏导致的接触性皮炎。
“每年3月到5月是过敏性皮肤病的高发期,前来就诊的患者以年轻女性为主。”皮肤科医师王立冬介绍,过敏性皮炎指的是过敏性皮肤病,大多为接触过敏原所导致的。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有皮肤红疹、瘙痒、疼痛、皮肤溃烂、皮肤干燥等。谈及过敏原,他解释说,昼夜温差大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外出踏青不但可能接触到花粉、浮尘等过敏原,还有可能因为紫外线照射引起过敏反应。除此之外,尘螨春季活跃度较高,换毛季的宠物皮屑也容易引发皮肤过敏。
其实,很多患者在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时,会误以为自己只是患上感冒,从而自行服用感冒药治疗。“过敏症状往往在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出现,一般不会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而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除了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王立冬提醒,过敏症状和感冒症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市民要学会正确区分,以免延误治疗。如果皮肤出现反反复复的瘙痒、皮疹,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诊治,谨遵医嘱用药干预,防止引发哮喘等其他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春季过敏呢?王立冬说,避开过敏原是关键,再对症处理过敏表现,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晒措施,在户外活动(非运动)时,戴好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洗脸部、手部、头发、衣服,用生理盐水洗鼻,最好立即洗澡,更换衣物。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如果不得不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可以提前服用或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