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全市各中小学通过丰富活动形式、完善运动设施等举措,让“黄金15分钟”与“活力2小时”交织成学生舒展身心、全面发展的成长网络。
每个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江山实验小学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来到操场上进行跑操活动。操场上,篮球、乒乓球、轮滑、跳远等各项体育运动也在热火朝天进行着,在操场边“AI运动吧”的助力下,学生们的运动榜单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在大屏上展现,热力十足的运动排行榜,激励着“不服输”的学生们积极投入体育锻炼。“我比较喜欢跳绳、立定跳远这些运动,‘AI运动吧’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成绩,让我们更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水平。”学生郑匀皓开心地说。
如何用好“课间15分钟”,让更多的学生愿意走出教室?江山实验小学一方面借助AI技术精准量化、有效监督学生每日体育锻炼情况;另一方面在大课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锻炼,还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踢毽子、滚铁圈、跳皮筋等适合课间15分钟的短时间体育活动。
“下课铃响后,当堂课的老师会先组织学生在教室内做脊柱操,做完之后孩子们到户外去进行活动,踢毽子、滚铁环、跳绳、丢手绢等成了孩子们游戏的首选。”江山实验小学副校长陈小慧介绍。
在城北小学,每天2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被规划为四个时段:上午40分钟的“集中式”大课间、午饭后30分钟的室外体育活动时间,下午20分钟“集中式”小课间以及每天固定的体育课或课外活动课。学校还在校园内设置了健体类、益智类等多类型活动区域,构建多维活动体系。
上午大课间,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教学楼走廊上排起了队,依次进行向上正脊操、姿态操、室内操……这些课间操均由学校体育老师自创,动作舒展、节奏明快,既契合学生成长需求,又兼具趣味性与锻炼效果。“为保证孩子们每天2小时的运动时长,我们设置了跑操、单杠、双杠、跳马等各项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也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城北小学副校长姜晓燕说。
“加长版课间”不仅仅是增加课间时长,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全面升级,让每个学生享有自由奔跑的权利和自主探索的乐趣。接下来,我市各中小学将不断创新课间活动形式,强化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让“黄金15分钟”与“活力2小时”成为素质教育的“呼吸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