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881002630671C/2025-160845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发文机关: 市气象局 成文日期: 2025-02-26

江山市气象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2-2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气象局

江山市气象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工作理念,做强做实“网格+气象”先行示范,不断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和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一、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

2024年,江山市气象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领导下,连续第五年获衢州市气象部门综合考核第一名,获全国气象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验收优秀单位通报表扬、衢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气象部门事业单位集体记功奖励、全省气象部门优秀党建品牌。4人次获市厅级以上表彰表扬。1项工作获全省气象部门创优工作。

(一)“网格+气象”有突破

高质量试点高分验收。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以98分高分通过中国气象局专家组验收,并获中国气象局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验收优秀单位通报表扬。全国现场会获充分肯定。2024年5月29日,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现场会暨气象高质量试点示范交流会在江山成功召开,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宋善允,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司领导,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全国各省(区、市)、单列市气象局领导等160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期间,江山市高标准完成“网格+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县乡村三级的实战运行演示,得到与会领导和嘉宾的充分肯定。“网格+气象”江山经验全国推广。中国气象局正式发文推广“网格+气象”江山经验,并致感谢信感谢江山市委、市政府在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建设中的鼎力支持,肯定江山市通过“网格+气象”工作试点创新,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做了典型示范。

(二)防灾减灾有成效

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更完善。融入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不断完善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优化递进式预报服务流程,气象职责纳入《全市乡镇街道岗位指导目录》,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科普宣传、应急联络、灾情收集和报告等工作纳入网格员职责清单,进一步深化“网格+气象”工作。监测预报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2024年江山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贺村镇万青山X波段相控阵雷达建设,有效填补江山市气象低空探测盲区。融入“三民工程”基层治理模块,迭代升级“网格+气象”防灾减灾应用3.0,打造风险灾害管理事前、事中、事后闭环体系,支撑“网格+气象”大应急联动体系建设。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零失误。有力应对“4.2”强对流、“6.24”大暴雨、“8.30”短时大暴雨等15轮次强天气过程。发布预警信号301条,其中高级别预警60条,决策服务材料125期,启动高级别预警叫应16次,其中橙色14次,红色2次,叫应防汛责任人1800余人次。重要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精细周到。发布专题气象服务167期、融媒体材料365期,为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衢饶示范区建设深化协作交流暨2024年“三山”艺术展演活动、中高考等21场次重大活动提供优质气象保障服务。

(三)助力发展有贡献

为农气象服务常抓不懈。立足气象服务助力乡村共富,结合本地为农服务实际需求,申报立项省气象局科技项目1项、市县科技项目3项,强化为农服务气象支撑。通过电话指导、微信群提醒等开展农业气象服务50余次,发布各类服务短信48条。追云播雨护民生润民心。按照市领导指示,加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度,开展增雨作业11轮次,积极助力农业抗旱、水库增蓄和空气质量优化。气象科普宣传有声有色。开展灾害性天气“一过程一科普”宣传,微信微博阅读总量超230万人次。江山气象科普馆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获评浙江省局“省级气象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组织开展面向防汛防台责任人、网格员、学生等的讲座培训和科普讲解大赛等活动26场次。年内通讯稿刊登中国气象报16篇,政务信息3篇,获李岩益副省长批示1次。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要求,推动气象安全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气象许可审批事项实现100%“网上办、掌上办、跑零次”。对全市129家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实行动态监管,组织开展气象执法检查125次,易燃易爆危化企业检查覆盖率达100%,查改、消除问题隐患14处。会同综合执法部门办理气象行政执法案件2起。加大气象法律法规的宣贯工作,协助衢州市气象局开展气象立法调研。

二、202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下一步,市气象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六干”作风持续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守牢守好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全力做好重大天气和重要活动气象保障服务。

2.深化“网格+气象”工作,做好2025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62次全会宣传展示。 

3.融入“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深化“湖羊”“蜂业”“猕猴桃”产业等“一业一策”气象服务。

4.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助力农业抗旱、水库增蓄和改善空气质量。

5.争取中国气象局干部研修中心基层教学点在江山挂牌落地。

6.加快谋划推进城乡气象安全保障、低空经济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等一批“十五五”重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