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81002630655R/2025-00353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
发文机关: | 廿八都镇 | 成文日期: | 2025-01-14 |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主攻项目、主抓招商,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牢固树立“项目建设是第一支撑”“招商引资是一号工程”“营商环境是第一保障”的强烈意识,全力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卓有成效。这一年,镇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6批次,根据组织安排外派专职招商干部,完成亿元项目江山市泰安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项目供地,并为我市成功招引百亿级棒杰新能源项目作出积极贡献。二是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优先突出的位置,健全并严格执行《廿八都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操作办法(试行)》,全力以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目前,居家养老未来生活馆、廿八都镇森林康养示范区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破题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当好新时代“店小二”,在企业用工、职工就学等方面,加大政企服务力度,毫不动摇支持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共帮助企业调解薪资纠纷8起,输送务工人员100余人,办理户口迁移“跨省通办”、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等事项300多件。
(二)坚持打造特色、打响品牌,文旅经济蹄疾步稳
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地理位置优势,创新文旅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全省甚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旅品牌。一是文旅业态再升级。深化“味美浙江•百县千碗”美食街区建设,打造闽菜赣菜馆、燕皮馄饨、豆腐工坊等特色店铺,推动铜锣糕小作坊改造提升,完成5家“5S”小作坊认证,打造轻量化产品。成立廿八都镇历史文化研究会,开发“念廿•不忘”特色IP及文创产品,打造忠义文化展陈馆、福松书院等多个文旅项目。紧扣以集镇为重点,浮盖山、兴墩景区为补充的民宿酒店发展布局,推动归野溪云、归也·1980等高端民宿建设运营,兴墩岭头秘境森林酒店成功签约,悦榕庄度假酒店洽谈推进,全力打造“高端客栈集群”。二是文旅环境再优化。按照“全域景区化”理念,推进浔里村、林丰村国家3A级景区创建工作,浔里村通过资源评估,9个村实现省A级景区村全覆盖。开展5A景区复核工作,引导景区商户规范经营,累计开展各类巡查整治40余次,确保景区秩序平稳。深化“仙霞探古”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实施廿八都未来乡村建设灯光亮化、村镇融合、农旅体验园等项目,全力推动旅游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三是文旅活动再造势。全力推进“念廿•不忘”全域旅游品牌创建,成功承办江山市旅游发展大会暨廿八都未来乡村开街、古镇音乐节等大型活动,古镇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承办“衢台同源·一叶同根”衢台茶文化交流活动,成功创建衢州地区唯一的省级对台交流基地。开展古镇美食、民宿等自然人文系列短视频制作和宣传活动,推出古镇美食文化节、侠客行、“商帮文化”沙龙等特色主题活动10余项。
(三)坚持共享成果、共同富裕,民生事业不断跃升
始终紧扣民心增福祉,着力发挥社会保障实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是满足社会民生需求。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帮扶,累计受益低收入困难群众4581人次,涉及金额320.12万元。聚焦“一老一小”,推进镇居家养老未来生活馆建设,推动“共享食堂”常态化运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廿八都小学荣获衢州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浔里村妇儿驿站荣获衢州市示范型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下沉,江山市人民医院专家定期到镇卫生院坐诊,丰富乡村医疗资源。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串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振兴讲堂、文化站和群众文艺团队,累计开展112场文艺汇演,拓展独具古镇特色的品质文化生活圈。二是擦亮美丽乡村底色。深化未来乡村建设成果,获2023年3-4月份江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流动红旗”。实施“大搬快聚 兴城共富”农民集聚安居工程,目前已完成234户的搬迁公示,其中已拆房摇号81户,公寓楼安置77户,迁建安置4户。全面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大宣传、大排查、大执法行动,开展排查整治20余次,收缴长期未使用的捕猎工具400多件,联合执法部门立案查处3人,重拳打击非法捕猎、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深入推进大气治理,制定并严格执行《廿八都镇露天禁烧工作机制》,落实专人监测点位动态、组团联村常态化开展巡查,PM2.5累计均值为18μg/m³。三是推动集体经济增收。聚焦农民增收致富,充分挖掘各村资源,通过物业出租、闲置资源盘活、资产参股、“村企合作”等多元方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浔里村、山峰村、周村村三村联建农旅体验园产业扶贫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7万元;盘活兴墩村大礼堂、夯土房等闲置资产10余处建设高端民宿,目前已为村集体增收94.25万元;探索“景区+商户+农户+村集体”多元合作模式,打造豆腐工坊等共富工坊6家,带动村民就业100余人,其中“念廿不忘”和“豆很好”共富工坊被评为江山市三星级共富工坊。全镇9个村完成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万元全覆盖,6个村达到30万元,4个村达到50万元。
(四)坚持高位推动、高效治理,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一是基层治理有声有色。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廿八都镇2023年度网格工作考核细则》,持续开展网格月度例会、月度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开展反邪教、禁毒、电信防诈骗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探索推行“跨省网格”,强化“网格+”融合治理,联合边界村镇网格员,合力破解项目攻坚和安全生产难题,总结提炼的《廿八都镇创设“三联”工作法》被衢州政法动态专篇刊登。一年来,共受理各类上报事件2307件,办结率达100%。二是矛盾调解有质有效。全力护航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加强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密切掌握重点领域、重点群体涉稳动向,集中化解信访老旧积案,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充分发挥辖区内25名网格员作用,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共办理“12345”政府热线投诉100件,办结率达100%;办结群众信访案件17件,其中市交办、督办件2件,化解率达100%。三是安全生产有力有序。深入开展安全隐患领域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累计排查燃气、食品、森林防火、道路交通、网络诈骗等重点领域100余次。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年交通安全“比晾晒”考核获3次榜首,6次前三;开展消防、防汛演练20多次,获全市防火大练兵大比武第3名;处置健康证过期换证、食品安全问题投诉等各类问题17个,顾客满意率达100%。
(五)坚持强化作风、担当作为,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全镇上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一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推动主题教育在基层见行见效。从严从实抓好十五届市委第三轮巡察整改工作,“七张问题清单”整改深入推进。二是依法行政稳步推进。自觉接受镇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全年共收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70余条,收集选民意见建议7187条,已全部反馈交办完毕。编制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清单,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三是作风建设更加扎实。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公务餐”等各项管理规定。发动镇干部积极参与江贺经济走廊转型升级、棒杰项目、铁锤山项目等重点征迁工作,在“大战大考”中锻炼干部队伍。落实“四维考评”、交办督办、十条军规通报、作风评价等制度,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全体镇村干部的强烈共识。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投资拉动,突出高质量发展新重点
一是开足马力聚焦产业扩大招商。跳出“山区思维”,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速目标项目落地。深入实施“廿商回归”工程,强化主要领导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发挥商会、新乡贤等作用,结合我镇自身发展定位,加大高端民宿、特色餐饮、数字化体验馆、旅游数字经济企业等重点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壮大“地瓜经济”藤蔓,将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引进古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全力以赴聚焦发展深挖潜能。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力度,结合廿八都本地资源优势,加快实施竹木加工小微园建设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有效巩固土地抛荒整治前期成果,充分流转利用成片田地开展大豆、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打造产供销“一条龙”模式,实现村民增产增收。三是千方百计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激发廿八都镇商会活力,整合各方资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实行领导包保、干部跟踪服务机制,做到环环相扣、常抓不懈,以一流的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力保障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畅通业主信息反馈沟通渠道,做到业主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致力统筹发展,凸显文旅融合新作为
一是做优特色提升。按照“丰满提升一期、适时启动二期”的思路,加强与旅游企业合作对接,持续推进廿八都古镇一期景区品质提升,有序推动小竿岭水库扩容、浮盖山景区索道、集镇枫安路枫桥路两侧基础设施提升等一批前期项目落地建设。谋划创建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实施景区业态产品、服务管理“微改造、精提升”,创新游客体验,推动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区向千万级核心景区冲刺,不断实现聚人气、引人流、促消费的目标。二是做好品牌打造。推进林丰村、浔里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持续抓好“念廿•不忘”品牌推广工作,深挖古韵浔里、梦里花桥等特色资源,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充分发挥廿八都镇历史文化研究会智囊团作用,深挖商帮、姓氏、民俗、非遗等特色文化核心内涵,讲好文化故事、加快业态集聚,推动北堡门、姜遇鸿旧宅等区块民宿招引建设,全力打造“廿八都国际商邦小镇”和“高端客栈集群”。充分挖掘古镇山水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森林康养、峡谷漂流等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带,全力争创省级运动休闲乡镇。三是做实运营增收。加强未来乡村运营增效,积极利用“衢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块招牌,着力推动研学游深化发展。继续创建省级非遗体验基地,推进景区一批体验工坊落地运营,推动廿八都木偶戏等非遗活化利用,为古镇文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加强对廿八都豆腐、铜锣糕、薏米酒等一些标志性产品的包装营销,推动铜锣糕小作坊改造提升全覆盖。定期开展“95联盟花园”整合营销推介,加大廿八都古镇系列抖音短视频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古镇美誉度和知名度。
(三)破题乡村振兴,激活古镇共富新引擎
在古镇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村集体经济增收等方面聚焦用力,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向高水平迈进,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古镇。一是焕新古镇面貌。深入实施新时代“千万工程”,优化美化集镇区域、205国道沿线建筑风貌、森林游步道、景观节点,加快治理违规搭建等影响古镇风貌的顽瘴痼疾。持续实施“大搬快聚 兴城共富”农民集聚安居工程,以“共富搬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全镇风貌提升。二是探索共富路径。利用各村优势、盘活闲置资源,深化行政村抱团发展模式,做实“企业+村集体+农户”联结富民机制,推动林丰村、兴墩村入股江山市食用菌产业园党建联建共富综合体和农旅体验园二期等抱团项目建设,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推动共享食堂就餐人数增长,探索村企联建模式,深化共富工坊示范创建,持续推动“两共”工作升级。巩固浔里村未来乡村建设成果,谋划推进花桥村未来乡村建设,抢抓时间节点,加速推进居家养老未来生活馆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一老一小一残”、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急难愁盼问题。三是推进生态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强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和维护,严格落实河长制,助推江山市全域幸福河湖精品示范县创建。系统推进大气综合治理,抓实抓细露天禁烧巡查整治工作。坚决守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底线红线,持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全面营造全民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浓厚氛围。
(四)推进平安建设,打造社会稳定新基石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迭代升级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建设多元化智治平台。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数智优势,推动“七张问题清单”“三民工程”、防汛防台等重大数字应用实战见效。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整合镇平安法制办、派出所、人大、综合执法、网格员等人员力量,把纠纷调解、政策宣传、便民便企关口前移,推动综合信息指挥室高效运行。二是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压实网格责任,持续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深化平安建设,强化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跨省网格”创建为契机,强化边界镇村沟通协作,推动浙闽赣三省边界区域实现共联、共建、共享、共富。三是健全实战化应急机制。紧抓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从严抓好道路交通、景区管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治理,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筑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五)厚植为民情怀,建设人民满意好政府
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锻造绝对忠诚之魂。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做深做实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只要是镇党委决定的事,只要是对全镇发展有利的事,只要是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镇政府都将坚定不移抓执行、抓落地。二是笃定依法行政之道。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镇人大主席团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切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铆足实干强镇之劲。坚持把执行力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强化“四维考评”“干部作风评价”“十条军规典型事项通报”等机制的结果运用,把考核、评价、通报结果作为评优评先、选拔任用、学习培训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树立选贤任能鲜明导向,切实改进干部作风、推进工作落实。四是坚守清正廉洁之本。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加强财政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加强巡察整改结果运用,完善项目工程建设、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管控机制,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