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瑜红委员:
您在江山市委员会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工匠”精神培育的建议》的提案(第059号)悉。现将有关情况函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在议案中提出的宝贵建议。从2019年的“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到2022年的“浙派工匠”民生实事,再到2024年的“三支队伍”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技能培训的各项政策,重点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用工需求,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平台载体建设、工匠精神弘扬,不断健全技能培育、技能创富、技能生态体系,为各行各业培养适配度高的技能人才。截至目前,我市技能人才总量达8.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8万人,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关于您提出的相关建议,在此作简要解答。
一、培育才成才沃土。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扩宽人才储备。我市已构建起“3+1”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基本实现职技教育布局与本市发展战略对接、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适应。近年来,人社局以新型学徒制培训、“订单班”为载体,指导企业同培训学校、技工院校深入合作,推动企业需求端与人才培养端精准匹配、高度融合,扩宽人才“储备链”。如指导江山高级技工学校先后与13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同行业协会共建产业学院2家、同企业共建企业学员4家,2021年以来与安贝实业、58同城、阿里云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冠名班”17个。目前,江山技师学院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二是深化试点工作,推动企业自培。人社局深入企业一线调研,疏通企业痛点难点,指导规上企业备案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现对口人才自主培养。我市共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49家,累计自主培养技能人才2838人,其中江变公司被遴选为浙江省第二批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工”制度试点企业,累计自主培养技师71人、高级技师10人、特级技师1人。
二、架引才聚才繁枝。一是以奖促优,强化头雁引领。依托新时代浙江工匠、南孔精英等人才培养项目,通过评选前宣传、评选时组织和评选后表彰,健全领军人才选拔体系,选树一批如姜振军、郑肖飞、周建明等技术过硬的高技能领军人才。江山市累计培育专家2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新时代浙江工匠47人。二是以赛促进,树立示范典型。发挥职业技能大赛“看、比、学、赶、超”功能,连续10年举办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及各类单项竞赛,组织选手参加浙江省技能大赛、衢州市职业技能竞赛等高水平赛事,助力技能人才登高。三是以宣促行,浓厚重技氛围。依托微信公众号、报刊杂志、门户网站等载体积极宣传技能领军人才事迹、技能培训相关工作及技能赛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相关宣传材料多次在《中国劳动保障报》、《浙江人社》、“潮新闻”、《衢州日报》、“江山发布”等媒体上发表。下一步,将进一步丰富宣传载体和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浓厚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三、注爱才重才活水。一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薪酬制度。以“新八级”制度为先导,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为载体,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激励更多技术工人投身学习、提升自我。如江变公司建立并实施“新八级工”薪酬制度,对学徒工到首席技师不同层级人才发放每月100元至3000元不等的技能工资,2024年1-4月兑现技能工资20.95万元,惠及员工141人。二是聚焦人才成长需求,建强配套体系。建立健全涵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高技能人才津贴奖补、新时代浙江工匠领军人才支持资金、住房补贴等一揽子配套政策,比如对按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参训人员,按证书等级给予800-5500元不等的培训补贴;对取得特级技师、高级技师、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在当年发放20000元、5000元、2000元奖励,并给予高级技师10000元、二级技师5000元的高技能人才津贴,多方发力让劳动者参训无顾虑、成长有动力。近三年地方财政累计兑现浙江工匠领军人才支持资金42万元、高技能人才津贴奖补801万元。
感谢对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们继续建言献策,促进江山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