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81002630882Y/2024-120373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发文机关: | 江山经济开发区 | 成文日期: | 2024-03-06 |
一、2023年特色亮点工作
2023年,江山经济开发区深入践行“产业为王、兴工强市”发展战略,坚决扛起“衢州当龙头、全省争上游”重振江山工业雄风的使命担当,奋力书写工业经济高分答卷,为江山在三省边际中心县城建设征程中提供坚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十项工作取得新亮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超常规的举措统筹推进园区经济发展。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53.63亿元,同比增长2.08%。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64.05亿元,同比增长66.56%,其中工业投资39.74亿元,同比增长33.64%;政府投资24.37亿元,同比增长179.01%。
(二)省级高新园区认定成功。江山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2018年列入省级创建以来,聚焦体制重塑、产城融合、产业培育、创新生态,园区营业收入、亩均增加值、研发经费等指标大幅增长。2023年11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园区。
(三)化工安全建设提档升级。两新产业园自2019年启动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以来,对标对表,不断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全力降低安全风险等级。2023年12月,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D类(较低安全风险等级)化工园区。
(四)工业用地空间强推快腾。江贺科创走廊2023年实现767户农户集中搬迁和135家企业腾退签约,其中完成搬迁腾空企业93家,形成连片开发熟地3600亩。两新产业园108家签约企业已腾空验收51家,累计腾出空间3000亩。
(五)产城融合步伐蹄疾步稳。强化水电气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产型生活型服务功能配套建设,3个产业邻里中心、3个企业小微园、江贺公路7.1公里拓宽改造等提速建设,化工专用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完工,3条“一县一县道”省重点工程、技师学院等一批项目前期稳步推进。
(六)招大引强取得历史突破。全年共招引项目23个,协议总投资202.5亿元,新增用地2037亩。其中,宏业再生、百家万安、甬山科技、森源电器、友邦变压器、泰安电气、中民筑友、恒昌链条等亿元以上项目8个,特别是总投资80亿元的棒杰新能源项目成功签约,为开发区注入强大活力。
(七)重点项目攻坚如火如荼。全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20个,开工率超过90%。碳一新能源、欧派特种门窗、天际未来工厂、科润高端装备等17个项目已竣工验收或投产投用,南方水泥、烯谷、万里扬、百家万安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快推快建。
(八)主体转型培育卓有成效。时尚木制家具产业集群入围浙江省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协同区,中高压变压器特色产业集群入围2023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8家,天际互感器认定为全市首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润智控成功争创省级绿色低碳工厂,坚膜项目实现我市新材料企业首批次认定零的突破。
(九)要素资源保障不断强化。全年完成土地报批组件1911亩,完成万里扬、百家万安、赛兆香精等企业土地出让1356亩。持续做优国有资产,开投集团资产总额、经营效益、投资总额、实现固投等均创历史新高,全年融资76.68亿元,累计到位政府债券资金7.44亿元,基金投资22.44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十)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实施“强体瘦身”行动,管委会内设机构由原先“1办7局”精简为“1办3部1局”,并成立3个企业社区,按照“条抓块保”模式,集中人员力量下沉服务,累计受理交办企业提交、入企反馈等各类事项255余件,办结率达98%。科技、经信、招商三个主要经济部门整建制搬入开发区合署办公,构建起“部门围绕开发区转、开发区围绕企业转”的工作格局。
二、2024年工作思路举措
2024年,江山经济开发区将锚定全市“百千”工程目标和“全年红”目标,紧扣“工业经济主平台、项目建设主战场、招商引资主阵地、对外开放主窗口”职能定位,加快平台能级跨越发展。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制造业投资达到6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园区经济体量占全市比重达到70%,省级开发区排名进入前40强。
(一)狠抓平台建设,全力提升空间承载新动能
1.坚持规划引领。开发区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全域全体系推进园区平台规划体系编制。两新产业园控规,计划3月底前完成报批稿正式报批;莲华山工业园控规,计划4月底前完成报批稿正式报批;《浙闽赣(江山)科创大走廊整体行动规划》,计划4月底前完成正式稿。围绕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发展战略,发挥两新产业园作为衢州国家高新区江山片区的职能定位,在巩固现有新能源电池、光伏新能源基础上,向电子化学品、高端功能材料等方向延伸,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我市未来产业的引爆点和支撑点,强化市县互动,推动联动发展。江贺科创走廊规划打造“一廊两翼”,主廊道依托省级高新园区,布局龙头企业、科创中心、智慧生态中心、产学研中心、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产业孵化研发等功能布点,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优化创新研发环境;南北两翼依托城南新城、贺村小城市,形成壮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同时,规划建设开发区“产城会客厅”,打造展示开发区形象新窗口。
2.加快空间拓展。围绕腾出1.8万亩以上工业用地的目标,江贺科创走廊方面,重点做好一期扫尾,3月底前完成生活性物流区块2户房屋征收(戴小宝、废品收购站)以及5个区块遗留集体土地补征收(生活性物流、毛塘二、廖水木业周边、亚格、许男),4月底前完成4家货币安置企业搬迁腾空(巨油能源、华美塑料、宽大电子、亚盛建材),力争全年新开发用地空间1600亩。根据规划时序和重大项目落地需求,谋深谋细江贺平台二期项目。两新产业园方面,加快“四个一批”企业腾退,全年完成土石方清运300万立方米,力争全年新开发用地空间1270亩。以上两个平台涉及的入小微园和迁建安置企业,6月15日前完成31家意向入驻莲华山小微园企业的搬迁腾空,同步加快18个异地迁建项目的落地开工。莲华山工业园方面,重点推进EN18和ES16区块的集体土地征迁,力争全年新开发用地空间500亩。
3.强化配套提升。加快完善“一区三园”平台生产性生活性配套,企业住房方面,力争莲华山人才公寓(568套)、城南人才公寓(1038套)年内主体完工,城南新城公寓一期(1520套)、莲华山邻里服务点(371套)、莲华山小微园职工宿舍(280套)年内竣工投用。安置用房方面,力争两新产业园拆迁安置房(171套)今年12月交付,江贺走廊荷花安置点今年6月开工,敖坪、路口安置点今年7月开工,狮峰安置点今年8月开工。教育配套方面,新建技师学院,扩建提升大溪滩小学。小微园方面,莲华山小微园16幢厂房已具备企业入驻装修条件,办公综合楼、宿舍楼计划今年9月竣工投用;四都小微园6幢厂房计划今年9月底前交付企业入驻装修。道路建设方面,重点推进7.1公里江贺公路拓宽改造工程,确保今年12月底前主道路完工通车。安全提升方面,重点实施两新产业园综合管廊、数字化园区二期、园区封闭化管理等项目。
(二)狠抓项目攻坚,全力掀起大干快上新热潮
1.紧盯项目招引。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链,瞄准链主型企业、龙头企业,紧扣开发区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规划,精准开展招商选商、以商引商、产业招商,重点跟踪一批涌高新材料、江汇新材料、浙江屹锂等重大招商在谈项目,加快洽谈落地,确保全年新引进4个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抓好补链强链招商,深入研究门业家居、高端装备、智慧消防等重点培育产业现状和产业链规划,引进一批优质大项目、好项目。抓好小创平台招商,加快项目成果转化,服务园区产业发展。
2.紧抓项目进度。围绕“一季度开工35%、二季度开工70%、三季度力争开工100%”目标,健全完善每周研判、双周例会、每月晾晒、一对一专员服务等专班化、清单化、闭环式推进机制。加强跟踪对接,做好政策处理,持续推进审批流程优化和再造,最大限度压减时限、提高效能,力促五扬、科润、百盛等25个新项目及早动工,跑出“加速度”。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工作原则,锁定时间节点,全力确保棒杰、万里扬、南方水泥、中科锂电等4个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效率,力争南方水泥、万里扬、百家万安等40个续建项目主体完工或投产,其中新百丰、家丽屋美、盼家门业等29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
3.强化要素保障。用地保障上,全年计划组件报批土地约14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00亩。资金保障上,依托开投集团用足用好金融工具,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项目融资、租赁贷等方式,持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力争8亿元企业债首发,提前储备约50亿元项目贷款额度。向上争取上,紧盯上级政策动向,按照“能多则多、能快则快、能早则早”原则,全力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对接。
(三)狠抓培育创新,全力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1.突出主导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依托研一、碳一、烯谷、万里扬、金石、棒杰、中科锂电等优质项目资源,加快形成涵盖新能源电池、配件、储能设备等全产业链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支持天际、科润、申达、永利百合等企业以点带面推动产业做大做强。门业(全屋定制)产业,持续推动规上木门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加速向全屋定制转型升级。消防应急产业,依托国家应急消防产业示范基地,做好消防产业乡贤回归,加大超亿消防上市支持力度。健康生活产业,依托恒亮、星菜、红盖头等本地重点企业,做强核心产品,放大宣传效应。
2.突出创新主体培育。与科技、经信等部门通力协作,鼓励企业走好创新路线、高端路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从知识产权、研发经费投入、科技人员等方面精准分类指导,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年新增培育30家以上。重点围绕“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培育,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产品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重点培育企业,加强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通过深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对外科技合作,完善科技项目凝练攻关机制,促进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上,全年新增30家。省隐形冠军企业培育上,今年排出培育库企业6家(盛汇化工、百家万安、江山变压器、鑫源电气、伦宝管业、亚宁消防),确保新增1家(盛汇化工),力争2家(百家万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上,今年排出15家培育库企业(澳宇新材料、坚膜科技、盛汇化工、宝威电气、同景新能源、欧派门业、江山变压器、百家万安、新华新材料、亚宁消防、亿正电工、超亿消防、逸含化纤、鑫源电气、源光电气),确保新增2家(澳宇新材料、坚膜科技),力争4家。
3.突出规模体量培育。“小升规”企业培育上,重点针对产值1000万以上接近升规门槛的规下企业,通过政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全年力争“小升规”30家以上,推动烯谷科技、金石新材料、赛晶电子等7家企业完成月度升规。龙头企业培育上,力争全年新增1家20亿元以上企业(南方水泥)、3家10亿元以上企业(碳一、万里扬、亿正电工)。上市企业培育上,建立股改上市企业后备库,针对不同梯次的企业,确定不同交易所和板块目标,协同中介机构明确上市的时间节点,确保天际互感器年内在北交所上市,百家万安、金航钢管、永利百合、碳一等12家相对比较成熟的重点培育企业加快股改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