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881002631033K/2024-00021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机关: 江山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 成文日期: 2024-01-02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1-0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市招商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全年目标任务,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挂帅发力,项目推进不断加速。坚持招商引资“一线工作法”,领导带头招商,发挥“头雁效应”,持续落实20亿元以上项目由党政主要领导挂联、1亿元以上项目由其他市领导挂联,实施重大招商项目“一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推进小组、一名店小二、一套工作方案”的全周期服务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听取专题汇报,及时研判、决策、协调重大事项,加快推进棒杰新能源、中科锂电等重点招商项目进度。落实好招商引资项目洽谈研判决策机制,常态化运行重大项目“周更新、月研判、季竞赛”制度,加快构建重大产业项目接续开工、连续竣工的梯次滚动发展格局。优化“双招双引”考核办法,聚焦多元招引,进一步加强制造业、外资、电商、人才、数字经济等项目招引力度。我市1-9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5.8亿元,去年同期41.9亿元,同比增幅9.31%。衢州认定我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7个,其中1-5亿元项目32个,5亿-10亿元项目1个,10亿-20亿元项目2个,20亿-50亿元项目1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在衢州争先创优招商引资考核中,一季度到位资金增幅、重大项目两项指标综合得分均名列六个区块第二,二季度到位资金增幅名列六个区块第二,三季度两项指标综合得分名列六个区块第一。

(二)专职招商主力,专业招商更加精准。持续打造“两专两勤”专职招商队伍,不断加强队伍管理、业务培训、实战锻炼,提升专职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利用“招商在线”管理平台,严格管理各专职招商局外出招商的天数,各专职招商内部常态化管理,本年年度各专职招商召开内部例会42次,自主研判项目59条。聚焦五大产业链,突出两新产业项目招商。今年以来专职招商员共走访企业3061家,接待客商383批次,获取项目信息202条,深化研判有效项目信息31条,引进中科锂电、乔治巴顿品牌产业园、百盛光电微晶玻璃生产线项目等。落实衢州市《全市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市县统筹联动落地机制实施方案》,加强与衢州招商中心、衢州驻外招商组对接,用好市本级各片区招商组资源优势,整合要素资源,共享招商信息,承接符合我市产业定位的重大招商项目,2023年总计承接衢州招商中心、衢州驻外招商组流转项目14个。

(三)转型升级给力,产业招商提质增效。聚焦两新产业园转型升级、江贺经济走廊转型升级,聚焦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门业(全屋定制)、高端装备制造、健康生活、消防应急等五大产业链,产业招商更加精准,总投资15亿元的百家万安门业智能工厂项目、总投资10.7亿元的科润智控智慧新能源电网装备生产线项目、总投资4.24亿元的甬山智能科技年产29000件非晶合金立体卷铁芯及变压器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百盛光电年产2.4亿片微晶玻璃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38亿元的赛兆香精年产3500吨日用香精及2000吨食品香精生产线项目相继落地。成功举办“浙锂看江山·蓄能共启航”2023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江山峰会,现场参会观众达到600余人次,线上观众累计超20万人次,得到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市委书记朱素芳给予肯定批示。

(四)招商方式得力,招大引强成效明显。基金招商方面,充分发挥国资公司的资源和资金优势,与社会资本共建产业基金或投资入股已有基金,实现由传统债权经营向股权专业化营运新发展模式转变,推动招商引资由被动“政策招商”向主动“资本招商”良性转变,为招商引资注入新鲜活力。与衢州信安资本设立衢州信莲基金,引进总投资102.55亿元的棒杰股份年产16GWN型高效光伏电池片及16GW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产线项目。网络招商方面,依托“江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平台,设立“投资江山”专栏,涵盖“走进江山”“招商动态”“项目推介”“投资服务”“招商在线”等模块全方位展示江山资源优势、产业体系、营商环境、优惠政策等要素信息。开发基于浙政钉平台的线上推介平台及产业热力图等,将线上招商平台建成“招商推介会”“项目发布会”。中介招商方面,充分利用中介机构信息量大、招商专业性强、招商资源多、组织网络覆盖面广、招商成本低、市场空间充分等优势,与知名咨询公司、投资机构、会计审计评估公司、智库、商务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招商合作关系,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市场化招商新机制。

二、存在问题

今年的招商引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招商项目落地机制不够完善。招商项目落户难一直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大难题。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特别是非经济部门对招商的产业政策、园区规划等相关信息了解不够,对项目落地流程不熟悉,碰到问题往往不知道找那些部门咨询。同时存在着其他部门招商热、职能部门要求严等问题,往往一个项目信息,可能部门单位对接了很久,结果到项目决策咨询时被经信、环保、规划、国土等职能部门一票否决。

(二)责任单位推进不平衡。2023年对全市37个责任单位下达了新引进项目任务,目前通过考核情况看,尚未有单位完全完成新引进项目任务,还有19个单位未有新项目引进(文旅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水利局、经信局、双塔街道、虎山街道、清湖街道。上余镇、新塘边镇、坛石镇、凤林镇、长台镇、石门镇、碗窑乡、大陈乡、保安乡、塘源口乡、张村乡)。

(三)项目落地推进需再提速。今年通过决策的28个项目,已供地项目14个(亿元项目6个),还有14个项目(亿元项目12个)未供地。如博奥、格林、源光等项目已决策多月,但还处于政策处理、用地指标需要解决阶段。14个供地项目,入库出数项目仅有7个,友邦、台链、米尔、志成阀门等项目已供地2个月以上,至今还未申报入库;已入库的中科、棒杰两个20亿元以上大项目,虽已破常规动工,但至今还未取得施工许可证。

2024年工作思路

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以“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五大产业“五链融合”,深入推进招商机制精准化、招商项目优质化、招商队伍专业化、督查考核科学化,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2024年新引进计划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8个(制造业34个)。其中,10-20亿元制造业项目4个,20-50亿元制造业项目1个,50-100亿元制造业项目1个,10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个;省外内资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市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投资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个。总到位资金55亿元(含制造业35亿元)。

一、注重实效,不断推进招商机制精准化

(一)加强顶层设计,保持市县联动。深化市领导挂联机制,继续筛选一批成熟度高、具有产业导向的重大招商项目,由市级领导挂联领衔,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进一步巩固“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的项目推进格局。强化向上对接,积极向衢州市委、市政府对接争取,将江山作为衢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副中心,加强与衢州驻外招商组的工作协同、信息共享,项目互推,提升招商合力。

(二)完善服务机制,保证项目闭环。依托现有“招商在线”信息平台,保障项目信息归集、洽谈推进、决策签约的高效流转,实现全流程跟踪督办;强化项目运营监测、生成项目指标数据,形成全周期综合评价。优化重点招商项目协调服务机制,紧盯在谈及已落户的重点产业项目,实行一对多的干部帮办推进制度,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少限制、多支持,少干预、多服务,促其早落地、早投产、早出效益。

(三)跟踪落地项目,保障项目服务。继续对已成功落户江山的招商引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解决企业在增资扩产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安商工作。

二、注重产业,不断推进招商项目优质化

(一)加快产业谋划。加快工作产业谋划。进一步深化各产业研究,研究制订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产业链招商计划,做好优势产业链招商分析和招商线路图,编制具有高可行性的产业招商项目建议书,谋划一批以目标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招商项目。依托优势谋划大项目。依托空间优势,聚焦五大产业“五链融合”,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谋划一批动力及储能电池、高端特色功能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等项目;依托生态资源谋划一批旅游、文化、休闲、养老、健康产业项目;依托山地资源,谋划一批健身休闲、体育景观、体育节会等休闲养生衍生项目等相关服务业招商项目。

(二)推进产业链招商。对延链强链补链项目开展攻坚行动,加快引进一批链主型、基地型、龙头型的重磅项目,重点推进烯谷科技富锂正极材料生产线(二期)、百盛光电微晶玻璃生产线、科润智慧新能源电网装备、五扬两新园区绿色气体岛管道供气、甬山变压器生产线等项目。对内加大培育,关注本地企业内生发展,引导四都和峡口工业功能区有扩建需求的优质企业到江贺科创走廊发展壮大。现有开发区平台产业联动发展,两新产业园三类用地布局的上游材料类“链主型”企业,江贺科创走廊二类用地相应布局下游设备类及终端产品类“链群配”项目。积极与衢州智造新城协作联动,围绕“打造衢州市锂电材料副中心”进行联动决策、协同布局。重点招引新型锂电负极材料、隔膜等动力电池(储能)主材项目,加快承接智造新城氟硅材料的下游延伸段,积极发展电子化学材料,推动工业级材料向高端电子级材料延伸。

(三)深化科技招商。紧盯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科技创新,注重知名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项目引进。持续关注上海、深圳等科创资源集聚地区和北京、武汉、西安等科教资源丰富地区,加速引进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紧盯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科创企业,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符合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双重目标的科技型项目,发挥头雁效应,促进产业集聚。紧盯院所平台。加强与“双一流”高校及大型国(央)企研究院所合作,高水平推进与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 、东南数字经济研究院合作,不断优化 “院所研发、江山转化”“院所孵化、江山产业化”的项目落地模式和路径。

三、注重培训,不断推进招商队伍专业化

(一)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招商人才选拔、使用、培训、考核机制,优化专职招商员考核办法、管理办法,加强专职招商员正向激励,大幅度提高专职招商员待遇,选拔一批懂经济、善招商的优秀领导干部充实到专职招商队伍中,切实配优配强招商力量,留住优秀人才,稳定招商队伍。

(二)加强学习培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制订招商干部学习计划,开展招商方法、政策研究、接待礼仪、项目谈判等专业技能培训及基金招商、知识产权等专业知识学习,与此同时,“请进来”结合“走出去”,开展外出培训、对话企业主、“树学标杆”等系列活动,提升招商干部队伍整体专业招商能力。

(三)加强后勤保障。要进一步完善专职招商局的考核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经费保障,研究出台商务接待办法等制度,解决专职招商“后顾之忧”,确保专职招商人员安心招商,取得实效。 

四、注重激励,不断推进督查考核科学化

(一)坚持例会制度。市委市政府定期专题听取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招商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办法。分管市领导每两周组织召开一次招商项目推进会议,研究推进重大项目招商的路径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招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定期考核督查。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年考核”,每月深入项目现场督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度,每季度通报各责任单位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落实。

(三)浓厚招商氛围。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大会,激励先进、查找短板,提升各责任单位的招商责任感和紧迫感,督促各部门单位“动起来”“跑起来”,全力开展招商工作。继续高规格举办两新产业峰会(论坛),精选会议内容,创新办会形式,发挥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平台作用,精准把脉我市两新产业重点突破方向,进一步提升招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