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810026310171/2023-154127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机关: 市营商办 成文日期: 2023-08-31

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重点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3-08-3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

2023年上半年,江山市营商办在市委、市政府和衢州市营商办的正确领导下,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主线,以服务营商大局为根本方向,率先垂范、勇于担当,全力推动我市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的打造。

一、聚焦一号工程,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1.制定营商环境建设顶层设计。牵头制定五年提升计划和2023年工作方案,出台《江山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以“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五年整体跃迁”的总体目标,分“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28条工作措施;出台《江山市2023年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构建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突出“五链融合”特色,融入服务链体系建设内容,围绕“招商、育商、便商、护商、安商、崇商”主线,提出了六个方面,提出了26类共108条具体任务清单,明确了我市营商环境总体推进思路、时间表和任务作战图。

2.建立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建立工作组织机制,建立“一号改革工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江山营商环境整体推进,在专班下设1个综合组,负责日常工作协调,设置政务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5个专项工作小组,进一步明确了每个环境各自改革任务要求,确定了小组牵头单位,负责常态化抓好方案落地和具体改革领域任务承接贯通、向上对接等任务。二是建立专班例会制,原则上每双周召开专班例会,研究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任务推进情况;每月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存在难点堵点问题;每季度召开推进会,营造比学赶超改革氛围。定期梳理改革清单和问题清单,量化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时间节点。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制定2023年江山市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工作评价细则,对工作推进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庸、懒、散、慢、推、拖”等问题加大问责力度。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和“六治六提”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3.推进改革攻坚指标优化提升。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聚焦省市对江山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整体优化,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测量指标、无感监测营商指数“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指数、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高质量“一网通办”率、营商环境事项一次性化解率5项改革攻坚指标稳步提升,进一步明确各具体指标牵头部门,指导相关责任部门将指标提升细化到最小颗粒度,推动实现指标数据和办事服务质量双提升。建立了“提醒预警、分析研判、交办整改”的处置机制,全力督促责任部门针对性完成整改提升,确保各项指标“能优尽优,能升尽升”。今年以来,累计发送市级各部门指标提升相关督促提醒交办单14份,各部门均按要求进行了相应整改,有效推动9个具体指标整改提升。

4.打造特色亮点有成效。积极参与改革创新亮点谋划实施,深度挖掘具有江山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累计向省市完成营商环境“微改革”、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等典型案例申报17个,其中《江山市畅沟通优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经验做法获刊省委办《浙江信息》2023年第13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素保障改革》《探索高质量发展“贤”模式》两个案例入选2023年衢州市第一批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

二、聚焦示范创建,持续夯实社会信用基础

1.主动对标对表,压实创建标准。对照示范区创建要求,补短板,强优势,不断规范信用制度,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健全约束机制和服务体系,强化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和应用,高标准创建示范区。目前已通过第三轮评审,排名全省第一。

2.全力提高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针对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指标短板,加快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共享,全力提高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上半年,我市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位列全国前五,全省第一。

3.强化信用监管,激发市场活力。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对19家近三年来行政处罚超过10条的企业开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推进企业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制定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计划,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和信用规则应用。截至6月,我市掌上执法开通数2125人,执法检查4876次;双随机抽查1886次,即时检查1919次,掌上执法检查4875次,掌上执法率99.97%;应用信用规则率99.16%,跨部门监管率47.30%。

4.全力推进“信用+”建设。全面筑牢营商环境信用基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动能。推进“信用+金融”建设。依据信用信息构建预授信模型,银行实现对企业精准授信,在线全流程放款,信易贷平台融资已达281亿元。根据企业信用维度等级,可再次享受对应等级不同档次的利率优惠。推进“信用+政务”建设,健全“A、B”纳税信用等级分类服务管理机制,分级分类提供“办问协同”的一体化办税服务。探索建立项目主体信用审查联评机制,在明确责任主体的基础上,企业只需编制一份报告,办理一次审批,审批时间缩短到原来的1/4,编制费用节省近半。推进“信用+监管”建设。梳理出81个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对守信主体实施告知承诺制。在35个领域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截至目前开展守信激励4865次,失信惩戒436次,大力推进失信专项治理,黑名单企业净退出20多家。

三、聚焦做实服务,持续擦亮为企业服务品牌

1.做实政企对话,政企生态实现蜕变。一是深入一线查问题。深化网格化为企服务机制,切实发挥纪委监督作用,常态化组织开展组团联企等为企服务活动。建立服务专员制度,选派288名精干力量担任服企专员。成立服务小组,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分类拟定具体事项易堵环节处置意见,形成责任明晰的服务网络。2023年至今,收集解决企业诉求48个。二是邀请企业提问题。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包干,四套班子领导共同参与,政协、人大、工商联牵头统筹,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全面跟进,搭建政企恳谈月度例会平台,围绕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企业融资等领域设置专题,邀请企业家提意见、讲问题,2023年至今,收集解决企业诉求15个。三是异地走访找问题。建立挂联服务异地商会制度,深入开展“政企沟通万里行”活动,组织市领导、部门乡镇“一把手”前往全国江山异地商会召开政企恳谈会,截至目前,已走访福建、安徽、长春、南京、济南商会,收集各类诉求77个。

2.构建闭环机制,提升诉求办理质效。一是交办事项综合评价。建立健全交办事项销号机制,对答复意见满意的,进行销号和备案管理;对答复意见不满意的,要求责任单位说明原因、限期整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耐心解释争取企业理解。2023年至今,已累计交办事项140个,企业回访满意率达98%。二是跟踪督查持续落实。依托江山市企业服务云上社区系统,建立企业服务“红黑榜”晾晒制度,开发“红黑榜”晾晒功能,以“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确保事项处置到位、服务到位。通过系统后台,实时显示企业诉求进展缓慢的企业社区,便于专班工作人员持续跟进督查。三是总结提升确保长效。建立办理情况回访制度,全程了解部门解决企业诉求实际过程,提炼优秀经验做法,并将此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2023年至今,江山服务企业相关做法经验已在《全市服务企业工作简报》刊发5篇。

3.优化惠企服务,强化服务精准度。一是开展“一站式”服务。开设“工业强市政策专窗”,建立“一窗受理、分流派单、部门办理、统一反馈”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线下“一站式”政策兑现服务。强化政企通平台运用,推进涉企政策补助全流程线上闭环,通过每月通报,加快政策兑付进度,2023年至今,我市即申即享、免申即享事项占比为93.3%,已累计为2074家企业兑现惠企政策资金2.37亿元,兑现金额衢州最多。二是推进“企业社区”实体化建设。2023年在江山经济开发区预备设立四个企业社区,其中两新产业园、莲华山工业园各设立1个企业社区,城南工业园分设2个社区;企业社区职责主要包括党群建设、职工服务、企业服务、平安建设、人居环境等方面5大类23小类共85项基本职责。同步建立健全企业社区治理体系、管理机制、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治理格局更加优化、服务水平更加高效、资源利用更加集约、人居空间更具品质”目标。截至目前,已启动莲华山企业党群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四、聚焦服务提升,持续优化窗口服务质效

1.加强窗口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强化日常巡查,促进窗口工作作风转变。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狠抓窗口日常管理,做到日有固定巡查、周有问题通报、月有绩效考核。建立联合巡查机制。每天由督查科干部和窗口负责人组成的督查组对窗口工作纪律、日常规范、环境卫生、创文工作等方面开展督查活动。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212个,窗口工作作风得到显著提升。二是建立窗口问题单独反馈机制。针对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较多的窗口。与其窗口负责人进行一对一的问题反馈。督促窗口负责人加强对自身窗口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将窗口管理责任进行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层级管理模式,从而使大厅的管理针对性和时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加强窗口考核,提高服务实效。一方面深化月度绩效考核。根据《窗口及窗口个人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每月评选出先进窗口及服务之星,以绩效考核强化窗口工作人员管理,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开展季度考核工作。根据《窗口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要求,每季度开展窗口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对窗口的公务员和事业干部评选等次,分数结果作为年度公务员和事业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营造了窗口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了窗口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迭代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聚焦电子证照多场景应用、一网通办等改革,迭代升级政务服务“智办、智管、智治”综合应用,充分考虑事项难易程度、办事人员年龄等因素,梳理适合自助办理、网上办理、掌上办理类服务事项,提供个性化咨询引导,深化政务服务自助办理,确保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到 97%以上。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窗口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兜底服务。推进窗口服务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推行初、中、高三级职业技能培训考核机制,实现窗口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持续开展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星级评定,优化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加强服务管理,实现星级大厅在基层全覆盖,让更多事项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3.县乡一体,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一是加强业务培训。牵头组织人社、医保、公安、民政、卫健、残联等业务部门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人员开展集中培训,推动公安、人社、医保、民政等部门更多政务2.0事项向村(社)延伸。二是开展督查考核。制定《“六抓六比・八大竞赛”乡镇(街道)8+X重点工作营商环境建设指标考核细则》,每两个月对各乡镇(街道)营商环境建设指标完成进行评分,有效提升了各乡镇(街道)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五、下半年重点工作思路

下半年,营商办将继续聚焦“一号改革工程”深化实施,系统梳理、全面总结、深入谋划,承接落实好具体改革任务,动态清零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各项指标稳步提升。

(一)多措并举,推进营商环境指标再优化

一是聚焦指标短板,对牢考核抓提升。对标对表省市“一号改革工程”考核体系,学深吃透“八八战略”五个改革攻坚指标规则要求,及时向上对接,根据考核要求变化及时调整适应。动态跟踪各项指标运行情况,督促指导各指标责任部门按照时间节点将各项指标整改提升计划落细落实。力争实现“一号改革工程”年终考核指标综合成绩在衢州保3争2拼1。

二是聚焦突出问题,找准需求抓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项目建设推进缓慢、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庸懒散”、便民设施“使用不便”等难点堵点问题,抓快整改,对账销号。坚持问计于企,问需于民,真正从企业群众需求出发,找准找实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切实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补短板,强弱项,推进顽瘴痼疾动态清障。

三是聚焦品牌打造,找准路径创特色。打响江山营商环境品牌,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出更多江山声音。深度挖掘江山在全省、全市开展较早且成效明显的经验成效;创新谋划实施一批锲合江山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改革举措,形成一批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案例。

(二)拉高标杆,推进信用示范创建再完善

一是全力提高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针对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指标短板,全力提高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确保我市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走在前列。

二是继续夯实信用工作基础。持续做好“双公示”工作;扎实推进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做好信用承诺履约、分级分类监管、信易贷、信用宣传等工作,不断提高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不断提升信用监管无感监测政府诚信度、万人失信率、26县考核(地方政府债务重大违约事件、重大失信事件)等指标。

(三)形成闭环,推进为企服务品牌再提升

一是构建企业诉求办理闭环。持续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等专场活动,面对面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推出“前台受理+中台统筹+后台落实”的“三台互动”问题处理模式,实时解决企业各类困难,打造问题“发现—交办—办理—评价—办结—回访—考核”完整闭环,解决企业诉求。

二是构建惠企政策兑现闭环。依托“政企通”多措并举推进惠企政策线上兑付、高效直达,实现政策资金100%通过“政企通”线上兑现,设立“惠企政策专窗”,提供线下兑现“一站式”服务。

三是构建监督管理闭环。优化企业服务“云上社区”线上平台,构建智能化、一站化、链条化的企业服务生态,推动企业诉求跨部门、跨层级线上流通,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分析、提醒、监督作用,对企业服务过程、效果实施全方位、全流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