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81002630735D/2023-153925 | 主题分类: | 财政、金融、审计/财政 |
发文机关: | 市财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3-08-21 |
一、2022年度财政决算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28.9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28.45亿元的101.8%,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3%。加上中央税收返还收入1.92亿元,省转移支付收入34.5亿元,衢州市转移支付收入0.62亿元, 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收入5.4亿元,上年结转1.36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27亿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17.3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0.12亿元,从其他资金调入12.2亿元,全年收入合计102.66亿元。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88.01亿元,增长6.4%。加上上解支出7.35亿元,债务还本支出0.48亿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0.08亿元,以及按照规定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4亿元,全年支出合计98.86亿元。
年末收支相抵,2022年结转(结余)3.8亿元。
与向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的决算数与执行数一致,但上级转移支付实际补助比预计执行数增加1.96亿元(主要是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增加2.59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减少0.63亿元),上解上级支出比执行预计数减少0.44亿元(主要是地方财政收入增收分成上解比预计数减少),年末决算结转(结余)资金比执行预计数增加2.4亿元。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功能分类科目主要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18亿元,增长11.2%,主要是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的增支;农林水支出13.35亿元,增长8.9%;教育支出11.08亿元,增长6.2%;卫生健康支出7.95亿元,同比下降(以下简称下降)10.5%,主要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衢州市级统筹减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41亿元,增长10.2%,主要是加强乡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增支;交通运输支出5.61亿元,增长2.6%;城乡社区支出4.63亿元,下降12.3%,主要是一般债券安排项目的支出减少;公共安全支出3.68亿元,增长2.3%;科学技术支出3.55亿元,增长15.1%,主要是涉企政策资金提前兑现增支;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36亿元,下降28.4%,主要是景区免门票政策跨年兑现减支;债务付息支出2亿元,增长8.6%;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06亿元,增长163%,主要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等涉企政策资金提前兑现增支;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43亿元,增长50.1%,主要是服务业发展政策资金提前兑现和消费券发放增支;节能环保支出0.66亿元,下降23.1%,主要是以前年度结转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减支。
按支出的经济科目分类:机关工资福利支出23.21亿元;机关商品和服务支出11.08亿元;机关资本性支出6.27亿元;对事业单位经常性补助支出14.27亿元;对事业单位资本性补助支出3.05亿元;对企业补助支出9.51亿元;对企业资本性支出0.66亿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7.41亿元;对社会保障基金补助支出9.18亿元;债务利息及费用支出2亿元;其他支出1.37亿元;合计88.01亿元。
年初预备费使用情况。2022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8300万元,实际支出8300万元,主要用于疫情防控物资采购、隔离点建设支出。
省专项转移支付情况。2022年省专项转移支付补助8.88亿元,比上年增加0.65亿元,支出5.8亿元,结转(结余)3.08亿元可于2023年继续使用。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预算周转金情况。2022年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27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4亿元,年末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2.94亿元。未动用预算周转金,年末累计结存预算周转金227万元。
“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2022年安排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2934万元。年末“三公”经费支出决算为2493万元,为预算数的85%,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接待费554万元,公车购置费479万元,公车运行及维护费1460万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比上年下降18.2%,其中:公务接待费减少206万元,下降27.1%,主要是受2022年疫情反复和“公务餐”政策实施的影响;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比上年减少347万元,下降15.2%,主要是公务用车购置审批和管理加强,年内公务用车更新减少。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39.6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2.4%,下降47.2%,支出决算46.6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8.3%,下降37.1%,与向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
2022年省转移支付收入0.99亿元,衢州市转移支付收入6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10.48亿元,再融资债券收入2.9亿元,加上上年结转10.91亿元,全年收入合计70.94亿元。
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6.66亿元,下降37.1%,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土地指标调剂收入安排的支出减少。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9亿元,上解支出0.03亿元,调出资金17.3亿元,全年支出合计66.89亿元。
年末收支相抵,2022年结转(结余)4.05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决算情况
2022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决算为128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38.1%,加上上年结转4万元,省转移支付收入13万元,全年收入合计1298万元。与向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全年支出72万元,完成预算的80.9%,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0万元,全年支出合计1272万元。
年末收支相抵,2022年结转(结余)26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决算为13.65亿元,支出决算为11.29亿元,收入比向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增加0.4亿元,支出比向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减少0.02亿元。
当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收支结余2.36亿元,加上年初结余7.02亿元,年末累计结余9.38亿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初我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以下简称政府债务)为111.52亿元,其中政府债务111.4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为0.07亿元。
按照有关规定,2022年我市由省级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18.78亿元,其中:5亿元新增一般债券用于S221清湖大桥及接线改建工程(清湖大桥工程)等18个项目;10.48亿元新增专项债券用于江山市永泰里等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等9个项目;3.3亿元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
此外,2022年本级财力安排的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支出4.12亿元,其中:偿还本金0.08亿元,支付利息4.04亿元。
2022年末,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26.86亿元,以上余额在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查批准确定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27.19亿元之内。
2022年,市财政部门坚决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市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批准的预算,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胜”,决算情况总体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财政增收,激发市场活力、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发挥财政支撑作用,收支平衡难度加大;二是系统推进资源要素的统筹高效利用还需加强;三是过“紧日子”工作仍需纵深推进。对此,我们将结合市人大和审计部门指出的意见建议,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努力提升财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
二、2023年1-6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1-6月,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市财政部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三个“一号工程”和我市重点工作,集中财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县提供坚实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收入执行情况。1-6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8.32亿元,同比增长1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亿元,完成预算的57.8%,增长12.1%。
重点收入情况:增值税(50%部分)7.13亿元,完成预算67.9%;企业所得税(40%部分)1.58亿元,完成预算47.3%;个人所得税(40%部分)0.47亿元,完成预算29.4%;城市维护建设税0.68亿元,完成预算57.2%;契税1.27亿元,完成预算39.1%;非税收入3.51亿元,完成预算70.2%。
支出执行情况。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08亿元,完成预算61.3%,比上年同期增长2.9%。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功能分类科目主要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33亿元,同比增长10.5%,主要是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增支;卫生健康支出4.29亿元,下降29.2%,主要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减支;教育支出7.03亿元,增长17.4%,主要是落实教育现代化政策增支;农林水支出6.31亿元,增长20.3%,主要是农村综合改革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增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8亿元,增长15.8%,主要是消费券、电子商务政策兑现增支;科学技术支出1.87亿元,下降38.3%,主要是部分政策资金已于上年提前兑现;交通运输支出3.15亿元,增长19.9%,主要是为响应“8+4”政策资金兑现要求,交通运输专项资金拨付进度加快;城乡社区支出1.42亿元,下降28.6%,主要是债券资金安排的支出减少;公共安全支出2.21亿元,增长27.7%,主要是公安基层派出所迁建增支;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0.12亿元,下降92.5%,主要是部分政策资金已于上年提前兑现;住房保障支出1.78亿元,增长13%,主要是单位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增支;商业服务业等支出0.44亿元,下降60.4%,主要是部分政策资金已于上年提前兑现;债务付息支出1.14亿元,增长10.4%,主要是新增债务本金导致利息支出增加。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收入执行情况。1-6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79亿元,完成预算25.3%,下降8%,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土地指标调剂收入下降。
支出执行情况。1-6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61亿元,完成预算40.8%,下降54%,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土地指标调剂收入安排的支出减少。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因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审计报告5月底才完成,预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将于8月底入库。同时,1-6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发生支出。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收入执行情况。1-6月,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86亿元,完成预算70.6%,增长18.6%(2022年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衢州市级统筹,在对比上年度数据时同口径剔除该项基金),主要是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增加。
支出执行情况。1-6月,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7亿元,完成预算47.9%,比上年同期增长5.1%。
(五)政府债务情况
1-6月,我市由省级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11.7亿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4亿元,主要用于江山中学基础设施改造(二期)工程0.3亿元、江山二中改造提升工程0.08亿元、贺村新城初中新建工程0.3亿元、江山市城东实验学校风雨操场建设0.1亿元、江山观成实验学校改扩建工程0.07亿元、贺村派出所及交警贺村中队迁建0.1亿元、城中派出所迁建0.25亿元、江山市城乡基础设施改造提升0.14亿元、江山市城中路雨污管网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0.1亿元、江山市市政设施改造提升工程0.21亿元、S221清湖大桥及接线改建工程(清湖大桥工程)0.55亿元、江山市淤头至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贺村姜家公路规模调整(桑淤大桥及接线工程)0.45亿元、江山市江山港流域综合治理工程0.8亿元、长丰大道辅道建设工程0.3亿元、规划S316(里坞)-S315(十村)连接线0.2亿元、三桥溪(清湖大桥至莲华山大道段)改移0.05亿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7.7亿元,主要用于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综合科技实训大楼新建工程项目0.2亿元、江山市永泰里等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1亿元、城北片区雨污管网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1.5亿元、江山市污水处理综合提升工程0.4亿元、江山市长坑垄水库备用水源提升工程0.6亿元、人民医院迁建3.3亿元、江山市绿色建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0.5亿元、江山经济开发区贺村工业平台园区配套设施改造工程0.2亿元。
1-6月,政府债券还本付息合计7.46亿元,其中,再融资债券还本5.2亿元,本级财力安排偿还一般债本金0.08亿元,本级财力安排偿还专项债本金0.06亿元,一般债券付息支出1.14亿元,专项债券付息支出0.98亿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我市政府债务余额为138.48亿元,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三、2023年1-6月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财政收入看,一是经济进入恢复回升轨道,但增速低于预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二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持续下降,税收等经常性收入增长乏力,基层财政运行压力不断加大。
从财政支出看,各领域对财政支出需求较大,一是“三保”支出、科技创新发展、涉企政策兑现等方面支出保障需求加大;二是面对经济运行不稳定的大环境,扩大有效投资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财政资金在增投资、稳增长和优结构等方面投入不断加大。
四、2023年下半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和措施
随着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相继落地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持续加力,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将比较突出,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需要更高的财政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围绕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我市财政收支目标计划,下半年财政部门将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拓税源、稳增收,做好财政收入文章
牢牢把握我市重点产业税源的原动力,认真落实中央、省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以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加大与发达地区的对接力度,更加注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指标调剂工作,做好土地生财文章,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二)优配置、强供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统筹经济运行与民生保障的关系,加紧落实省“8+4”经济政策,继续优先保障教育、医疗、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民生领域资金,持续增强基层“三保”能力。严格控制非必要、非刚性支出,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推进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让财政资源更好地用在刀刃上。
(三)防风险、守底线,站好财政监督岗哨
发挥财政监督作用,加强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两直”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债券资金管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坚持开好“前门”、严堵“后门”,绝不允许脱离预算约束在法定限额之外违规和变相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开展“财会监督年”活动,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强化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政运行风险。
(四)强改革、激活力,聚焦财政改革目标
按照浙江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参照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构建新一轮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着力解决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保障水平。
附件:附表1_2022年财政总决算公开报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