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81002630970D/2023-152700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机关: 市经信局 成文日期: 2023-06-30

市经信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3-06-3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市经信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工业强市”主旋律,扎实推进工业强市九大专项行动,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好发展。1-12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376.1亿元,同比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78.9亿元,同比增长0.4%;工业投资44.87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制造业投资33.09亿元,同比增长23.8%,技改投资16.86亿元,同比增长23.3%;规上工业亩均税收18.34万元/亩(税收实际贡献口径),同比增长21.9%。

一、积极向上争取,获得各级试点激励。严格落实“两勤两专”工作机制,积极向上对接争取。2021年度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评中位列第一档,获得15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9月1日,我市作为山区26县的唯一代表在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现场会暨“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推进会作典型发言。木门数字化服务平台(金鹊软件)入选了全国“第一批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平台”,全省仅有10个平台入围,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600万元。入选全省首批24个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木门行业】。时尚门业智能家居产业申报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省仅14个地区申报。

二、实施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智能制造提质扩面,以“未来工厂”为引领的新智造群体不断扩大,2022年新增智能制造项目35个,累计实施255个。天际互感器成为省级未来工厂试点【衢州共2家】,伦宝管业新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累计认定8家,衢州第一】。成功承办全省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推进会。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江山模式”入选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重大应用成果名单【全省共6个】。数字经济系统考评综合评价连续三次排名全衢第一【6月、8月、10月】,10月考评结果位于全省第一梯队【全省90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0】。

三、强化项目招引,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深做实“江山人经济”向“江山经济”转化文章,成功招引习谷科技、万里扬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年引进亿元项目35个,到位资金55亿元。创新项目研判决策机制,加速项目研判,在收到项目可研报告后一周内提出研判意见。今年累计决策项目157个,总固投92.63亿元,其中新增用地类项目24个,计划新供地面积1393.73亩;租赁技改类项目133个。建立化工行业项目研判专家库,委托省化工专家专题研判重点化工项目,保障决策科学性。两新产业园搬迁工作中共有异地重建项目37个,已完成决策13个【盼家、家丽屋美、恒成、王牌链业、恩得瑞工贸、奇恩特、珠峰、金利源、祝家庄、金链、新百丰、千秋、永昌】。

四、优化政策体系,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牵头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上规升级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惠企扶持政策。设立“工业强市政策专窗”并增设企业服务热线,优化运行机制,实现流程再造,政策兑现时间从原来65个工作日缩短到20个工作日内,促进政策兑现提速增效。全年政策专窗共受理1122家(次)企业的申报资料,累计兑付惠企资金3.1亿元。

五、坚持梯度培育,实现企业融通发展。大力实施“1122”工程,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成功助推科润智控上市,成为江山市第3家上市公司、衢州市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衢州唯一】。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累计培育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其中2022年新增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累计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其中2022年新增18家。科力车控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伦宝管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凝聚合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市委科创委员会,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科技型企业108家,规上企业研发费增长17.6%,均创历史新高。欧派门业获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立项。

六、创新工作举措,提升企业服务品质。创新出台“历史最好、衢州第一、三省边际领先”的产业人才住房补贴等政策,全年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5人,全职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建立“1+3+X”企业升规培育联动机制,会同税务、统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属地平台监测跟踪小升规培育库企业数据,定期会商研判,推动企业上规升级。开展“百名干部助百企”精准服务活动,形成助企发展工作合力,实现企业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七、抓实除险保安,推动行业绿色发展。高标准完成木门行业整治,关停18家,提升225家,实现废油漆渣等危险废物减量达90%,规上企业碳强度下降10%,行业VOCs去除率达80%,削减量300余吨/年。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圆满完成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成671家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建设工作,超额完成衢州下达目标【衢州目标593家】。推进“无疫工厂”创建工作,58家重点工业企业制定闭环生产预案和演练预案,指导23家企业做好进口商品物防工作。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重点抓好1个国家级、3个省级重点信访户、1个市级信访群体稳控及化解工作,确保二十大期间无人员赴省进京上访。

八、聚焦腾笼换鸟,统筹攻坚征地拆迁。积极参与两新园区转型升级攻坚战,牵头领办3家企业【伟佳粉末、朗峰制漆、带立新材料】搬迁腾退,顺利完成签约、过户,并帮助企业解决后续生产存在的难题。全市上下形成合力,15天完成444户农户搬迁签约,21天完成108家企业腾退签约,腾出平台空间5051亩。统筹推进万里扬项目麻车区块原铁合金厂收储,于11月4日顺利完成签约,目前正在督促协助15家企业腾退搬迁。重点推进高耗低效企业整治,省市列入考核的50家高耗低效企业已于11月全面完成高耗低效出清,共盘活高耗低效用地1148亩,腾出能耗指标8.74万吨标煤。

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市经信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力争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70亿元,同比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90亿元,同比增长15%;制造业投资42亿元,增长30%,为我市打造三省边际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衢州实践的示范窗口扛起担当。

一、完善支撑体系,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一是强化工业强市推进机制。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九大专项行动,按照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创新链、服务链“五链”融合的思路,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门业(全屋定制)、高端装备制造、健康生活、消防应急五大标志性产业链,健全完善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协同创新、协同制造,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完善经济形势分析制度,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会同统计、发改等部门以及各属地平台研判指标情况,突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块的分析和调度。二是推动涉企政策落细落实。修订完善《加快开放创新推动工业质量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提振企业经营和投资信心。落实好国家和省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积极主动承接省市“8+4”政策体系,充分利用好工业强市政策专窗,实现惠企助企政策一站式兑付,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降低运营成本。三是紧盯试点活动申报举办。抢抓试点创建机遇,积极争取“新星”产业集群培育、试点县创建等示范建设机会,重点与柯桥联合申报“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共富示范县(市、区)结对创建”试点,力争时尚木制家具产业列入第二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江山市中高压变压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提升细分领域竞争优势。积极承办“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高规格举办中国(江山)门业·全屋定制博览会,全力打响江山“中国木门之都·定制家居名城”区域品牌影响力。

二、狠抓工业投资,推动项目建设高效化。一是抓项目编排。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按照“前期抓落地、落地抓开工、开工抓投产、投产抓达产”等四种实施类别,提前谋划编制项目盘子。2023年共编排工业强市领域项目138个,年度计划投资81.2亿元,其中续建类项目57个,计划投资36.18亿元,新建类项目53个,计划投资27.79亿元,前期类项目28个,计划投资17.23亿元。二是抓项目研判。建立工业项目“3+X”科学研判工作机制( 3指浙江省专家、衢州专家、环保安全等部门专家,X指视项目情况增加的相关人员),不断优化化工行业项目专家库,通过多领域专家咨询,从环保、安全、技术等方面全方面高效研判项目,确保项目前期研判分析到位,以最快速度精准决策,保障项目尽早落地。三是抓项目推进。每月由经信局牵头会同相关属地平台、职能部门精准把脉,个性化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疼点、难点、堵点问题,加快万里扬汽车结构件、习谷富锂正极材料、碳一二期、研一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快建设、快投产。

三、实施智能制造,推动企业发展数字化。一是培育一批示范型项目。持续开展智能化诊断和专家指导活动,强化标杆企业数字化转型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支持天际互感器未来工厂试点建设,加快推进科润、大秦等30个重点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培育1家未来工厂,3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二是实施一批轻量化项目。以门业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县建设,按照“做样学样、牵头总包、标准合同、监理验收”的路径,推进“N+X”轻量化智改模式复制推广,力争2023年实现规上数字化改造覆盖率80%以上。三是做大一批数字化产业。以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依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和江贺经济走廊新发展平台,发展锂电池新材料、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产业,推进同景科技、研一新能源等在库数字经济企业提档升级,推进烯谷科技、赛晶电子、中科锂电等一批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出数,力争全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营收达65亿以上。

四、坚持培大育强,推动企业培育梯度化。一是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全面落实《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持续推动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企业码)运用。深化政府主导、村镇联建、企业开发、工业地产等多元开发的格局,力争新建成小微园1个,新增三星小微企业园1个。二是纵深推进中小企业培育。深入推进培大育强工作,加快培育出科润、研一、交投、碳一、金石等一批超10亿元以上行业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领军企业。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服务,按照“评育用”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开展创业创新、知识产权、融资畅通、人才培引、质量品牌、市场拓展、数字转型等专项服务,提升小微企业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力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4家,省隐形冠军企业累计达到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到46家。三是扎实抓好企业上规升级。落实《江山市工业企业升规入库工作机制》,推进“1+3+X”部门属地联动,动态建立,制作企业升规工作流程和部门属地责任导图,探索“材料瘦身”及“流程简化”,确保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实现新增“小升规”企业35家。邀请第三方专家团队免费对全市120家规上企业进行管理对标诊断提升工作,增强企业管理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探索具有江山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

五、深化亩均改革,推动资源配置最优化。一是完善亩均绩效评价办法。参照衢州市级评价办法进行拟定,充分吸取企业反馈意见,结合原政策执行期间发现的问题,全面完善亩均绩效评价办法,优化评价流程,制定《江山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2023-2025)》,确保亩均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二是实施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围绕省市有关开展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工作要求,通过动态摸排、分类建档、清单管理等方式,重点对规上工业企业、实际用地3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开展排查,通过资源要素倒逼提升一批、小微园安置一批、税务辅导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政府收购储备一批、转型升级一批,引导帮扶高耗低效企业转型升级,有效提高综合效益。全年计划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70家。三是开展企业闲置厂房盘活。根据企业类型,分类施策,通过“自主盘活、转让盘活、收储盘活”等三种方式,确保实现闲置厂房动态清零,切实提高闲置厂房利用率,拓宽企业发展路径。

六、鼓励节能减排,推动行业发展绿色化。一是抓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贯彻落实《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进技术的提高,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促进工艺装备的节能降碳,确保节能降碳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抓好节能降碳推广工作。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广节能技术装备,实施节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加大节能技术的改造力度,做好2023年度4家企业入围项目省级节能降碳项目库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和兑现工作。三是抓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力度,在节能减碳技术改造上,加大对自有技术应用的投入,自有创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淘汰落后装备和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竞争力,力争创建9家市级绿色低碳工厂,7家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四是聚焦有序用电工作。配合发改、国网供电等部门,优化全市工业企业夏季、冬季的负荷用电管理方案,尽最大努力降低用电负荷管理对工业企业生产的影响。

七、强化风险防范,实现发展生产安全化。一是强化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要求,指导督促工业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协同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工业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检查,集中开展竹木加工企业消防安全整治、“园中园”“厂中厂”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二是强化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全面贯彻“保健康,防重症”工作部署,做好“应急医疗物资直通车”的贯通使用,切实加强物资储备、助企服务、研发生产,开展常态化演习,确保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响应及时、供应迅速。三是强化信访维稳工作保障。深入贯彻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精神,紧盯亚运会、全国两会等重要活动时间节点,实施每日会商机制,全力抓好各项信访案件的稳控化解,确保活动期间无人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