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810026303481/2023-151450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教育 |
发文机关: | 市教育局 | 成文日期: | 2023-04-28 |
各市属学校、督学中心、民办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五一”假期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安全,让全市学生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五一”假期,现就做好“五一”假期学生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要求
深入贯彻上级政府部门有关“防风险、守底线”的工作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切实提高安全工作认识。压实校长(书记)、分管领导、安全员、班主任等校园安全工作职责,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全员责任制,落实“学校放假安全不放假”的安全工作要求,全力预防“五一”假期学生各种意外事故。
二、聚焦宣传,健全工作机制
要聚焦宣传,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假期安全宣教网络,切实提高教育成效。要建强用好班主任队伍,明确班主任的安全教育职责,发挥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宣传优势,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媒介,向家长推送假期安全知识、预警信息,提升家长安全意识。营造氛围,创设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宣传员的安全宣教工作格局。
三、未雨绸缪,做实隐患排查
深刻吸取金华武义“4.17”火灾事故和“4.18”北京丰台长峰医院火灾的事故教训。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的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的事故隐患。各学校责任主体要时刻绷紧安全弦,压实校园各个岗位工作责任,盯紧防汛防溺、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集体活动组织、困境学生、舆情管控、员工管理等涉校重点、敏感领域,举一反三,以钉钉子精神“过筛子”“堵漏洞”,不留死角盲区,坚定有序开展“五一”节前及常态化的安全大排查和大整治工作。落实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三张清单”,对每项排查发现的隐患,逐一销号整改。
四、夯实举措,关注重点领域
(一)交通安全。切实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假期前做好属地交警进校园等专题交通安全宣讲活动。向家长做好预警,提醒学生、家长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1.加强步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道、过斑马线,不推搡不扎堆,不闯红灯,不跨越护栏,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养成过马路“一停二看三通过”的好习惯。
2.加强乘车安全教育。不得乘坐拼装改装车、报废车、载货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机动(电动)三轮车,无牌无证以及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车辆,不乘坐超员、超速、人货混载等安全无保障的车辆。
3.加强骑车安全教育。不满12周岁学生不得骑自行车;不满16周岁学生不得骑电动自行车;严禁满16周岁学生骑行超标、违规加装、未经登记的电动自行车,及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等情况;未满18周岁不得骑车载人;严禁学生无证驾驶各类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只能搭乘12周岁以下儿童,且搭乘6周岁以下儿童时应当使用固定座椅。适龄学生要文明安全骑车,严禁占道、抢道、未按规定车道行驶;闯红灯、逆行、违法载人载物;并排骑车、打闹以及骑行中接打手机等危险驾驶行为。
(二)防网络诈骗。做好“每日警情”和其他反网络诈骗宣传,切实做到毫不松懈、日日宣防、久久为功。引导以案为鉴,防范警惕不够,杜绝事不关己的态度和认识。要通过“每日警情”详尽了解涉案人被骗细节,剖析被骗原因,自查自纠日常网络行为,切实提高学生、家长的反诈意识。
1.不轻信、不乱点、不贪图便宜小利;不侥幸、不涉足风险博弈,防范各类网络诈骗!
2.防范各类网络通讯、支付平台个人信息窃取和盗用,做到不滥加好友,不轻信网络“好友”哄骗教唆,理性甄别。
3.非实名制QQ、微信等通讯信息要谨慎使用,未经核实(电话语音、实时视频)真实信息前,不借钱、不转账、不支付。
4.牢记“六个凡是”,凡是网上推荐投资炒股、博彩、虚拟货币交易的都是诈骗;凡是网络贷款要先交手续费、解冻金的都是诈骗;凡是以商家名义,主动联系退货款、快递费的都是诈骗;凡是“兼职刷单”的都是诈骗;凡是网上购物,要求私下交易、转账至个人账户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线上操作转介资金,注销贷款账户的都是诈骗。
5.提醒家长做好支付密码设置,不打听、不窃取家长各类支付密码,减小风险,不绑定信用卡、大额储蓄卡;日常使用设置限额,不随意使用扫脸、指纹确认等快捷支付方式。
6.学生网络购物,尽量由家长代劳,要通过官网支付,杜绝线下交易。
7.自觉接受家长监督,多参与健康的文体活动,克制、自律网络使用,克服网络依赖。
8.要有自我保护和求助、报警意识,遇事不慌、忙事不乱,不受网络软暴力挟持和胁迫,要向身边人求助,尤其在万元以上的大额转账前,保持清醒,多问一个为什么。
(三)防汛防溺。高度重视“五一”假期防汛防溺教育和预警工作,针对可能出现雷电、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和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等次生灾害要提前做好预警。加强学生防汛防溺安全教育,严令禁止学生放假离校后,在江边、河边、溪边、水库边、池塘边及沟渠管道等危险水域,观看洪水、抓鱼捕虾、打捞垂钓、刷洗戏水等涉水危险行为;汛期严禁学生私自结伴外出游玩,严防雷击、滚石、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
(四)防范疫情。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假期倡导学生做到少聚集、少聚会、少聚餐,尽量不到人员集聚或密闭的公共场所,强化落实“讲卫生、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会、用公筷”等个人防护措施。按照《浙江省教育系统应对第二波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兜住底线,防范重大风险。“五一”期间,气候湿潮,是传染性病菌的高繁殖季节,同时昼夜温差较大,极易引发学生被传染。学校要视情发布温馨提醒,推送相关讯息,提高学生、家长对易发传染病知识的了解知晓,做到科学防范,促进卫生习惯的养成,尽量减少对生活、学习的影响。
(五)关注重点学生。落实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责任,摸清影响学校稳定的人的因素,分析研究学校存在的矛盾纠纷和隐患,做到抓小、抓早、抓苗头、防患于未然。
1.落细大排查:强化校园各岗位工作职责,做好“一日一排查、一周一统计,一月一上报”,全面参与、生生动员,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高度关注学困、贫困、身心问题、亲子矛盾、非正常交往等困境生,全面做好校园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2.抓实大家访:将家访活动作为保安全、促提升、育新人的重要举措,务实需要、即知即访。做到学困生、留守儿童和疑辍学、长期请假、心理问题、单亲家庭等重点学生不漏一生,全面覆盖。跟进家庭矛盾,重塑良好亲子关系。
3.做好大教育: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和宣讲体验活动。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的作用,定期对师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律素养。结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脚踏实地、行之有效开展如下工作。
4.紧盯关键人:关注特异学生日常表现,加强家校尤其是节假期间信息的沟通,经常性与属地村(社)网格保持联系,构建和完善学生身体、心理、行为异常学生预警机制,第一时间介入异常行为表现的管控工作。要实施有效干预,督促家长履行监护人职责。对行为异常的学生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建立德育导师、领导帮扶、党员结对等关爱帮扶机制,及时加强教育和转化。
五、规范学校值班值守
节假日期间学校要加强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遵守值班纪律,确保联络畅通,严禁擅自离岗。遇有突发事件和重要紧急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和处置,同时在30分钟内做好电话口头逐级上报和1小时内浙政钉书面上报,不得虚报、迟报、漏报或瞒报。
江山市教育局
202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