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81002630014G/2023-00108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林业 |
发文机关: | 市林业局 | 成文日期: | 2023-01-06 |
今年以来,江山市林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衢州当龙头 全省争上游”奋斗目标,以“提士气、转作风、争一流”作风建设为抓手,按照“争先创优、融入融合、积极有为、压紧压实”的工作总要求,奋力开创林业工作新局面。
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印发江山市第1号总林长令。4月18日,朱素芳书记、徐明峰市长联合签发《关于推进林长履职持续强化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通知》,从林长巡林、森林防灭火、松材线虫病防控、国土绿化美化、森林资源管护等五个方面,明确林长制任务,压实林长责任。二是制定林长制配套制度体系。研究制定江山市林长制市级会议、信息公开、协作、督查、考核办法等5项林长制配套制度,让林长制推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健全林长制网格责任体系。公布市、乡、村三级林长名单,明确责任分区范围和工作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全市划定250个护林责任区,公开选聘234名护林员,组织开展4期护林员培训,并配备手机和服装等相关装备,全面开展巡护工作。
(二)以大力开展国土绿化为抓手,提升绿化品质。一是做好“示范”文章。加快推进中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完成山地造林2742亩、森林抚育9049亩、退化林修复4122亩、 新造油茶490亩、油茶改造1900亩、林区道路建设7.2公里、平原绿化600亩、“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4个。制定《“彩化江山•诗画之城”专项行动建设方案》和《诗画风光带示范段绿化彩化美化工程方案设计》。二是做好“增量”文章。超额完成省下达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任务,面积5428亩,完成率108.56%。全面提高绿化造林补助标准,珍贵林、一般林、油茶、补植改造分别提高500元、300元、700元和500元。做好新增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我市和苍南两地代表浙江省在华东片线上调研座谈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利用“浙里种树”全面开展“3.12”义务植树活动。三是做好“提质”文章。完成江山市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五年实施方案,并通过衢州验收。依托中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面完成森林抚育任务。乌木山区域生态修复项目有序推进,已完成五号、六号两区块。
(三)以强化资源管护为抓手,保护生态安全。一是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除治攻坚战。超额完成上半年松材线虫病除治任务,除治面积10.69万亩,完成率203%;除治株数25508株完成率243%;除治质量14217吨;实施打孔注药3万支,注药松树1.97万株。完善“三统三最五机制”工作法,对枝丫比例不足、漏清、质量不达标等情况,严格执行处罚。通过应用“数字森防”系统,管理更加科学,效率更高。二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投入资金35.6万元,完成14株古树保护任务。启动张村乡秀峰村古树公园前期工作,完成资料收集和规划论证,形成建设报告。探索古树名木保护新思路,谋划通过综合保险让保护更有保障。三是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举办“保护野生动物 共建美丽江山”主题征文绘画摄影比赛,累计收到投稿130多篇、照片300多张、绘画作品1012张,评选出获奖作品194份。利用“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特殊节点,采取展板、电视、报纸、新媒体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有效提供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较好完成野猪危害的综合保险理赔指导工作。
(四)以培育林业产业发展为抓手,助推共同富裕。一是林下经济助农增收。积极开展“中国黄精之乡”申报工作,完成申报请示文件提交和实地调研考察,计划在江山举办中国黄精产业高峰论坛;完成2021年度林下多花黄精产业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已验收506亩;成功申报甜柿及杉木林下多花黄精复合经营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中央补助140万元,拟建示范基地120亩、种苗繁育基地10亩;完成油茶林下套种生姜100亩。二是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完成油茶种植491亩、更新改造667亩、抚育改造1363亩,配套油茶林区道路建设(硬化)9.27公里。完成国家粮油保供任务1111亩,完成率105%。启动2022年柴村村油茶基地内薄壳山核桃和红花油茶景观示范带建设项目,做好前期工作。三是促进森林康养稳步发展。启动实施廿八都森林康养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对仙霞古道浮盖山段进行景观提升和道路修复、新建太极湾栈道900米和约32亩竹木生态产业园等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森林康养服务保障能力。
(五)以森林防火和林业执法为抓手,守牢生态底线。一是加强基层一线防灭火队伍装备建设。投入资金72万元,实施森林火灾早期处置能力提升项目,建成村级微型森林消防站20个,配备扑救基本物资装备并对队员进行器具使用和防灭火知识培训,提升处置能力。二是坚持常态化防灭火宣教。与主流媒体签订宣传合同,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户外LED屏、展板等多种方式开展全方位宣传,不断提升防火意识和能力。三是多措并举落实防灭火工作。通过开展以案说法、专项督查排查、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压实责任,完成森林消防水桶安装900只,全市蓄水量达6081吨;排查火灾隐患261处、完成整改258处。四是配合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成立领导小组积极配合执法改革,进行执法事项和案件梳理,完成6名人员和1辆执法车的转隶交接。上半年受案50起,其中查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23起。
(五)以全力向上对接争取为抓手,强化争先创优。一是全力争取重点项目林地指标。今年是重振江山工业雄风的开局之年,一大批市重点项目亟待落地。我局面对林地指标严重不足的困境,全力向上对接争取,累计已获得林地指标253.64公顷(衢州第一),是计划指标(62公顷)的4.09倍,为“开门稳”、“半年红”提供强有力保障。二是全力争取补助资金和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已争取资金上级各类资金补助7388万元(不含绿色奖补);成功申报廿八都镇森林康养示范区项目,连续第三年为我市争取到省重点林业项目支持(全省县级唯一)。三是全力申报争取第二批“耀眼明珠”。江郎山作为全省第二批名山公园,申报参选全省第二批“耀眼明珠”。经过激烈竞争,最终以综合得分第一的身份成功入选,使我市成为全省唯一拥有林业线双“耀眼明珠”的县市区。四是当好创文和防疫排头兵。我局作为乌木山社区创文牵头单位,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协调街道、社区、包干单位等多方力量扎实开展创文活动,助力全市打好创文翻身战、攻坚战、决胜战。举全局之力支援“3·15”“4·25”疫情防控,累计参战人员超过1000人次。
二、2022年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抓好争先创优,服务全市大局。一是全力向上争取。积极对接市重点项目使用林地需求,精准做好林地指标争取,加快审批提高效率;谋定2023年度省林业专项资金和重大林业项目上报争取清单,做深做细方案设计;申报创建森林人家2个、森林氧吧2个。二是加强招商引资,督促正航整屋定制和大唐林光互补项目按计划完成投资,全力争取东北林大华东科创中心落地江山,加强与金牌橱柜、盼家门业、金江纺织等意向企业对接。三是服务中心工作,牵头做好乌木山社区创文和配合全市防疫工作。
(二)抓好林长制工作,压实林长责任。一是召开一次市级林长会议,进一步明确林长工作职责和责任区划分,做好巡林护林,层层压实责任。二是探索林长制信息化建设,加强向上对接,将推行林长制工作与数字化改革相结合,建立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在线分析、智能查询、考核调度等功能平台操作。三是做好督查考核工作,对各级林长履职情况、乡镇林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等开展专项督查和年度考核。
(三)抓好两项防控,守牢生态底线。一是做好森林火灾防控,争取继续开展10个微型消防站建设,增加虎威威等基础设施,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巡查和野外火源管控,不断提高森林防火意识。 二是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组织开展疫情排查,严格制定防控方案,枯死松树除治与打孔注药相结合、“即现即清”与“集中清”相结合,运用数字化手段强化除治监管,严格控制疫情蔓延。
(四)抓好四项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一是强化自然保护地保护监管,初步建立自然保护地数字化平台(金钉子),开展数字化巡护管理,探索自然保护地共建共管机制;做好两项总规的修编报批(江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仙霞国家森林公园);推进“保护地+科普”活动。二是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开展1项规范性文件修订(江山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1个古树名木公园建设(张村乡先锋村)和1项探索性工作(古树名木综合性保险)。三是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启动资源本底调查和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继续加强野猪种群调控。四是做好公益林保护,与国土三调数据融合,做好变更调查与“双增考核”调查,及时规范发放生态补偿金。
(五)抓好项目推进,助力共同富裕。一是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要排好时间表、作战图,倒逼施工单位按计划推进,特别是中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乌木山公园生态修复、廿八都森林康养示范区等上级重点项目,以及林下多花黄精种植等带动林农致富项目,确保年度任务年度完成。二是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在督促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强化质量监管,严防偷工减料和降低标准,特别是要把好验收关,保质保量完成。三是严格资金拨付与绩效,按施工合同约定支付进度款,把好审核关。同时做好项目决算审计和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六)抓好党建统领,提升作风效能。一是提高政治担当。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贯彻落实衢州市第八次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二是推进清廉林业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六治六提”和“提士气转作风争一流”作风建设行动,筑牢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三是提升履职能力。加强业务学习,强化责任意识,积极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引导干部自我承诺、自我加压,督促干部勤学、善学,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