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81002630014G/2022-148244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林业
发文机关: 市林业局 成文日期: 2022-04-28
发文字号: -

江山市重大林业疫情防控指挥部
关于印发《江山市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5-2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林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江山市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已经制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江山市重大林业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2年4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江山市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

 

为打赢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战,巩固美丽江山和大花园建设成果,筑牢“浙西门户”生态和生物安全底线。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森林资源及松林资源概况

根据最新的森林资源普查数据,全市林地面积217.8万亩,森林面积210.75万亩,森林蓄积量778.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54%。其中涉及有松树分布的小班总面积127.16万亩,松树蓄积量255万立方米。

(二)松材线虫病发生和防治情况

江山市在2019年成为松材线虫病疫区,现属于全省中型疫区中疫情相对较轻县,有疫点乡镇(街道)18个。江山市领导重视、积极除治、攻坚克难,探索了“335”机制和“枝桠比例法”等除治做法,采取部门联动、刑衔接,查处了一批行政和刑事案件,较好地遏制了疫情的快速扩散蔓延。自2013年秋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全市已累计除治面积18.89万亩,清理疫木3.49万吨,实施松林抚育提质0.41万亩,改造成珍贵健康林0.42万亩,喷药防治2.24万亩,打孔注药16.5万支,查处并销毁外来疫木近千吨,累计投入资金2754万元。

根据2021年秋季普查,廿八都镇持续无疫情,其余18个疫点乡镇(街道)共有枯死松树12940株,其中疫情小班725个、疫情面积5.27万亩、疫木数量10462株,平均每亩疫木0.2株,呈零星散发状态,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疫情面积、枯死松树数量分布情况为:双塔街道9599亩1124株、虎山街道7212亩1380株、清湖街道2185亩242株、大陈乡1213亩331株、贺村镇2239亩902株、坛石镇7212亩2782株、大桥镇11317亩2104株、凤林镇3393亩584株、新塘边镇1303亩117株、碗窑乡2112亩329株、上余镇4922亩446株、峡口镇17株、石门镇48株、长台镇30株、四都镇26株。张村乡、塘源口乡、保安乡零枯死。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按照“全面清、全域清、全程管、数字赋能”的防治要求,不断完善防治机制,实施“疫木清理、健康森林建设、打孔注药”综合治理,落实“集中清理、即现即清”相结合,打好“疫情围剿战”,内防扩散、外防输入,持续保持疫情发展下降趋势,逐步拔除疫点、降低病死树数量、大幅压缩疫情发生面积,形成“动态清零”局面,有效维护我市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为浙江省牢固筑守生态安全的“浙西门户”,为国家黄山防控区贡献江山力量。

三、行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高标准高质量除治,不断取得疫点数量、疫情面积、病死树数量“三下降”。到2025年,疫情面积减少3.5万亩以上,其中大桥、坛石、双塔、虎山、凤林等疫情较重乡镇(街道)压缩疫情面积60%以上,清湖、大陈、上余、四都、碗窑、贺村、新塘边、峡口、保安、石门、长台、张村、塘源口等13个乡镇(街道)实现基本无疫情,江郎山风景区、仙霞岭保护区、西山休闲地、廿八都镇等区域维持零疫情。

(二)分区目标

根据全市松材线虫病疫情分布情况、地理位置以及松材线虫病发生特性,按照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突出重点的原则,将全市划分为重点保护区、重型疫点乡镇、中型疫点乡镇、轻型疫点乡镇四种类型。

重型疫点乡镇(5个):分别为大桥镇、坛石镇、双塔街道、虎山街道、凤林镇。

打好“攻坚战”,以集中除治+即现即清相结合,全面清理枯死松树,严抓除治质量,严防疫情继续扩散,并通过健康森林建设(松林改造)、打孔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逐步压缩疫点,实现疫情面积断崖式下降。

中型疫点乡镇(6个):分别为贺村镇、新塘边镇、上余镇、碗窑乡、清湖街道、大陈乡。

打好“围剿战”,高质量彻底除治疫木,辅以打孔注药、健康森林建设等手段,持续保持疫情下降趋势,逐步拔除疫点、降低病死树数量、减少疫情发生面积,到2025年实现基本无疫情。

轻型疫点乡镇(7个):分别为四都镇、张村乡、塘源口乡、长台镇、石门镇、峡口镇、保安乡。

打好“歼灭战”,及时发现和彻底清理枯死松树,“发现一株,清理一株”,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控制疫情,严防疫情反复,消除疫情危害。力争2023年实现基本无疫情。

重点保护区:廿八都镇、江郎山风景区、仙霞岭保护区、西山休闲地以及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古村落等列入重点保护。

实施重点保护,落实检疫封锁,建立与完善基层监测,严禁非法收购、调运松科植物及制品的行为,防范疫情传入,持续巩固防治成效。

四、行动措施

(一)疫情监测普查

依据林长制要求,组织护林员开展疫情日常监测和春秋季专项普查,充分利用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组建市、乡、村三级监测体系,实现疫情监测网格化全覆盖,全面覆盖127.16万亩涉及有松树分布的小班。及时准确发现、报告疫情。及时查明病枯死松树所在位置(小班)、数量、枯死原因,填写枯死松树调查表,以及做好样本收集、分析、鉴定工作。

(二)主要防治措施

开展以《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为指导,以乡镇(街道)等为单位实施,实行“属地管理、政府主导”的防治模式。鼓励购买社会化服务,推行专业化绩效承包防治。

1.枯死疫木除治。坚持以疫木清零为核心的疫情除治制度,根据松材线虫病的发病规律,按照全面清、常年清的原则要求,有序组织和科学开展疫木清理,落实集中除治攻坚和即现即清动态清零机制,每年4月15日前完成冬春季集中除治工作,5月至9月完成即现即清除治工作。预计五年攻坚除治面积20万亩。

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林草局《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和《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规定,清理的松木枝干、直径1cm以上的枝桠全部清理下山,统一堆放在指定的空旷地带,及时装车,运往市内疫木定点加工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cm并进行剥皮处理。根据省级技术要求,使用数字森防app定位清理地点、记录枯死木清理前、清理后照片、装车照片、疫木加工厂过磅照片等相关信息。成立质量监督小组,督查枯死松树清理质量;动员社会力量,探索推广“你点我除”等模式,加强疫木清理工作和山场监管;继续实施第三方清理质量验收,强化过程和结果监管。

2.打孔注药。在松材线虫病新发生区、重点景观防控区、重要节点、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古村落等,注射松树预防针剂,保护重要松树5万株以上。

技术要求: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按照《浙江省打孔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实施方案》的要求,采用打孔注药的方法进行注射防治。根据松树胸径的大小,注射不同的剂量。每株松树作好标记,逐株记载胸径,并编号。委托专业技术公司实施,并由技术人员进行监督。

3.健康森林建设。按照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要求,结合松材线虫病疫情除治实施退化林修复0.9万亩。利用省级以上森林抚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生态工程项目,统筹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有计划地对疫情发生小班松树实施除治采伐、营建彩色珍贵健康森林,逐步降低疫情面积和松林比例。

4.检疫检查。严格执行《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的各项规定,强化疫木管理,落实检疫封锁,遏制疫情人为传播扩散。深入排查和打击违法违规采伐、运输、加工、经营和使用疫木及其制品的行为,切实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加强区域协作,主动融入“浙赣皖”黄山防控圈、“衢州-上饶”联合检疫执法机制。

停止松木商品性采伐,禁止群众擅自上山采伐,严禁房前屋后等堆放疫木,防止疫情向外蔓延;加强对涉木企业监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加工和经营松材线虫病疫区的松木及制品。

加强办证中心检疫证办理窗口管理,健全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调运苗木、松木及其制品的现场检疫制度。

(三)档案管理

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政府和主管部门制定印发的松材线虫病文件、防治方案、相关会议资料等,疫情监测、普查、取样、检测鉴定工作台账等,检疫检查、涉木企业及个人登记情况等,疫情除治作业、疫木监管、现场图片、检查验收、工作总结等各项资料整理归档,并妥善保管。

五、防治成效检查

按照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的防控要求,每年开展防治质量检查。采取现场和内业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验收检查。一般分为春季检查、秋季检查、即死即清检查。

春季检查。主要包括:除治作业区病死(枯死、濒死)松树清理情况,除治作业区伐桩处理和枝桠处置情况,除治迹地周边居民房前屋后薪材、木材存放情况,枯死松树除治监管情况,以及年度除治任务完成情况等。

秋季检查。结合秋季普查进行,包括检查除治区内松材线虫病发生、媒介昆虫防治、山场除治、疫木监管、检疫封锁等情况,并对照上年度秋季疫情发生情况,评价本年度防治成效。

即死即清检查。主要检查新发现枯死木除治质量,包括伐桩和枝桠处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数字森防”app使用是否规范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在市重大林业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及时协调解决除治与治理工作中的疫木管理、资金投入、除治计划等事项。

市林业局负责松材线虫病的疫情监测、检疫检查、防治方案设计,促进森林健康;市财政局负责松材线虫病防治资金安排和监督使用;市公安局负责配合林业部门开展疫情封锁,维护疫情发生区的社会治安,依法查处阻碍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行为;市综合执法局负责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经营加工行为;市发改局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市科技局协调、支持开展重大林业疫情防控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防控技术;市新闻单位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宣传,加强舆论引导;电力、通讯、广电、旅游、邮政、交通运输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并与林业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二)强化考核,落实任务

以林长制为抓手,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纳入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市政府与乡镇(街道)签订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目标责任书,把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责任考核,全面压实各乡镇(街道)松材线虫病防控的主体责任,履行松林疫情调查、枯死松树清理、疫木监管、检查验收、政策协调、宣传教育等防治职责,构建长效防治责任体系。

指挥部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中组织有力,完成目标任务的,报请市政府给予通报表扬;措施不落实,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报请市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对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乡镇(街道)进行问责。

(三)技术支撑,综合防控

结合实际编制《江山市年度松材线虫病疫情除治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不断创新机制,总结经验,提高防治水平。同时,对开展的督查、奖惩结果进行及时通报,并与周边的市(县区)建立疫情通报和协调工作制度。

(五)广泛宣传,增强意识

充分利用媒体、现场会、科技下乡、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防治的重要性。宣传松材线虫病对生态、经济、社会的危害性,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和困难度,争取农户、社会各界的理解、配合、支持并参与防控工作,增强群防群治重大林业疫情的防控意识和保护森林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