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81MB1593581B/2022-146595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机关: 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2-03-25
发文字号: 江农发〔2022〕2号

江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2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3-2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2022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三农”工作“衢州当龙头、全省争上游”作出突出贡献。



江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3月25日

2022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重点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总目标,对标“两藏、两美、两全”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为主抓手,聚焦乡村振兴“五大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实现“衢州当龙头、全省争上游,争当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二、主要目标

——农业高质高效。粮食、生猪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3+X”特色产业体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基本建成,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见行见效,农业“两区”建设持续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两非”整治再推进。2022年度,新建高标准农田0.3万亩,实施绿色农田建设0.21万亩;打造万亩(万头)特色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率达98%以上;力争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建农机综合服务中心5个。

——乡村宜居宜业。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工作全市域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再升级,加快推动未来乡村“点上出彩”、“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带上精彩”、全域美丽乡村“面上整洁”,强化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争创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2022年度,新启动3个未来乡村建设,争列第二批省级未来乡村试点1个;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46个、新时代中国幸福乡村2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4个,打造省级美丽乡村风景线1条。

——农民富裕富足。保持“十四五”期间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重点人群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得到稳步提升,乡村共同富裕建设成效凸显。2022年度,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50%的行政村达到50万元以上、25%的行政村达到100万元以上;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

三、工作路径(五大行动)

(一)实施“双强”行动

1.聚焦“3+X”特色产业。建立形成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竞争力强的“3+X”特色产业体系。2022年维持蜂群23万箱,承办召开“2022年中国蜂业博览会暨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助力江山蜂业品牌提升;完成塘源口猕猴桃综合体项目建设,引进猕猴桃新品种3个,开展徐香猕猴桃适宜采摘期试验,制定徐香猕猴桃采收标准及流程;实现食用菌种植量1.16亿袋(瓶)、产量3.6万吨、产值3.9亿元,加快推进浙江君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建成投产,推动食用菌产业园项目初步形成规模效应;全市茶园面积达到3.85万亩、产量2340吨、产值1.75亿元,进一步提升茶产业附加值,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全产业链发展;中药材总种植面积达到2.75万亩、产量2100吨、产值2.45亿元,以道地药园建设为导向,新发展药食两用基地3个,开发以黄精为主要原料的药食同源产品2个,新发展种苗繁育基地1-2个(航天育种培育基地1个),谋划推动计划投资1亿元的同仁堂健康产品园项目落地实施;在贺村、峡口发展工业化循环水养鱼,打造渔业扶贫共富体项目。推动规划总面积约2100亩(建设用地需求24.5亩)的浙江西垄人生态农业园项目落地实施,探索稻蟹共养模式;依托华欣湖羊生态示范园实施投资6000万元的江山市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

2.聚焦全域宜机化改造。谋划推动高标准农田和主导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加快农机“一县三基地”建设(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农机服务中心、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农机创新试验基地),计划新建农机综合服务中心5个、江山“滴滴农机”数字管理中心1个,引进推广猕猴桃等产业的机械采果设备。全力争取2022-2024年全域宜机化改造试点,年底完成宜机化改造面积1.32万亩,重点加大对丘陵山区机耕路和排水渠道的建设力度。

3.加快农业强镇建设。持续推进大桥镇国家级粮食产业强镇建设。做好“江山味道”品牌注册,做好江山绿牡丹茶、江山猕猴桃、江山黄精等3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包装营销。

(二)实施“乡建”行动

1.未来乡村建设。对标“一统三化九场景”的要求,按照打造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则,以“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为主轴,积极开展省级、衢州市级未来乡村试点村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大陈、清漾、枫石未来乡村建设,新启动清湖街道丝路清湖未来乡村片区实验区、廿八都镇浔里村未来乡村、贺村镇耕读村未来乡村等,梯度培育凤林镇白沙村、新塘边镇勤俭村、张村乡秀峰村等,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具有江山辨识度的乡村新单元。

2.“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以年底贯通为首要目标推动诗画风光带沿江道路贯通工程上余范围段落地实施。以人居环境提升为重点继续打造四都镇双溪村至双塔街道大夫第村8公里示范段,持续深化风光带沿线环境整治提升。依托未来乡村建设、未来农业园区打造继续开展标杆村、一县一园创建工作。深入实施风光带沿线绿化彩化美化工作,打造一条示范段。推进诗画风光带重点项目10个以上,总投资17亿元以上,高质量谋划推进一批招商引资新项目落地诗画风光带。开展一季一赛事(活动),谋划推动一批主题明确、形式新颖、级别高、影响力强、关注度高的赛事(活动)落地诗画风光带。

3.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落实《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一2025年)》,全力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围绕争创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的总体目标,持续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新时代中国幸福乡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建设,力争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全覆盖。新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2个、一般村6个;加强农房管控督查,打造拆后利用示范村5个;依托房地信息系统,推动农民建房100%线上办理。

(三)实施“共富”行动

1.深化强村兴村。聚焦全面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重点落地实施光伏发电、华欣湖羊、工业化循环水养鱼、金鸡小镇等产业联结项目,利用扶贫、移民、消薄等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市财政专项资金,采用村集体抱团投资入股参与等方式,力争全市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50%的行政村达到50万元以上、25%的行政村达到100万元以上。

2.深化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人口集聚方面,统筹运用好农民集聚安居、跨村跨乡建房、使用权流转范围和流转对象放宽等具体政策,打通农村人口转移的制度通道;推进峡口、贺村、城南三个集聚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村村民向中心城镇集聚。两进两回方面,全面摸排符合“两回人员”审查条件的潜在人才资源,引导“两回人员”在线认定,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为来江创业创新人才提供产业空间和居住保障。金融赋能方面,完善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在全市铺开农房抵押工作,计划实现农房抵押500余户,贷款金额1.5亿元。数字赋能方面,完成19个乡镇的19个重点村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三维模型制作,方便实时管理和监督;建立宅基地资格权管理体系,通过推进全市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摸清农户资格权信息,完善宅基地资格权数据库,实现资格权在线查询、认定和注销。

3.深化增收促富。重点围绕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收入”,根据衢州“保三争二”目标要求,我市提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左右。根据市争先创优工作安排,我局牵头乡村振兴专项工作推进组,统筹抓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项考核指标。目前已按照全市“拼一争一”目标,分乡镇、分产业、分月度制定任务指标并全部落实到位。

(四)实施“数字变革”行动

1.加快建设“乡村大脑”。以全省第二批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涵盖全市域范围,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和乡村治理服务的大数据平台。通过归集、梳理涉农数据,解决涉农数据各自为政,数据无法共融共通等问题。建设涉农数据驾驶舱,实现各区域农业自然资源、农业产业、生产主体等情况直观、形象、动态展示,建成 “猕猴桃”“食用菌”2个产业大脑。

2.落地一批多跨场景应用。迭代建设多跨协同的乡村振兴重点应用场景,对依托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的低收入农户帮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肥药两制”改革等已上线应用,确保其在全市的使用率、激活率稳步提高;聚焦江山特色产业,以数字化改革10项“一件事”场景应用为抓手,持续谋划推进“蜜蜂”“白菇”“村播”“乡村旅游”等“一件事”数字化改革,提升“未来社区”“滴滴农机”“非法捕捞处置”“垃圾分类”“项目投资”等数字化场景应用影响力。

3.推动产业数字化改造。探索数字农田建设,依托省农业农村厅的数字农田监管系统,建成覆盖全市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和农用地,包含空间位置、面积、质量和利用情况的“一张图”综合平台;推进数字技术与种植业、畜牧、渔业生产深度融合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终端检测和数据分析能力,推动江山市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湖羊)项目建设,积极对接衢州市农业碳账户建设,打造江山数字化低碳牧场。

(五)实施“队伍重塑”行动

1.推进自身队伍变革重塑。2022年是农业农村系统变革重塑年,将在深化干部“积分制”考评基础上,实行模块化管理,构架“大模块”体系,分别由分管局领导牵头,相关科室打通使用。聚焦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建立五大模块,分别是大“双强”模块、统筹农业“双强”工作;大“乡建”模块、统筹未来乡村、诗画风光带、农房风貌整治、中国幸福乡村、历史文化村建设等乡村建设工作;大“共富”模块、统筹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工作;大“项目”模块、统筹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大“督考”模块、统筹综合考核、工作督导工作。

2.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重点推动农经队伍建设,积极推动精简高效配备农经人员,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市委办〔2021〕40号)的相关意见“农经员调整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意见报市委组织部审批”,配强基层农经队伍。培育农创客、新农人、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2200多人,探索建立从业资格准入机制。

3.加强两项安全保障。紧紧围绕“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的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全程监管、重点监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总要求,坚持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管“两手抓”、“两手硬”。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明确监管责任,坚持标本兼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为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江山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2年3月2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