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81002630196L/2022-153393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统计
发文机关: 市统计局 成文日期: 2022-11-01

江山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系列分析之三:人口自然变动

发布日期:2022-11-0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人口自然变动是指人口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和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变化的过程,它不仅受生理因素所制约,也受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三孩生育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从限制生育政策阶段进入逐步放开生育阶段,生育率低位企稳缓慢回升。另一方面,随着养老、医疗制度不断健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但由于老龄化程度加深,导致人口死亡率有所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维持低增长水平,人口发展处于“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再生产阶段。

一、生育变动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反映出人口发展中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比重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生育水平处于超低区域。但随着生育政策的优化调整,二孩、多孩生育增多,总和生育率逐步企稳回升,生育变动趋势出现积极信号。

生育水平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所出生后有生命现象的活婴总数与育龄妇女(指15至49周岁的女性人口)总数相比达到的程度。“七人普”对10%人口进行生育情况的抽样调查,汇总数据显示,我市近10年来生育水平明显下降,育龄妇女生育状况发生较大变化。

(一)育龄妇女状况

1.育龄妇女人口总量持续减少,占女性人口比重明显下降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山市育龄妇女人数为96891人,比“六人普”的115256人减少18365人。育龄妇女人数占全市总人口比重为19.60%,比“六人普”的24.63%下降5.03个百分点,占女性总人口的比重为39.30%,比“六人普”的49.39%下降10.09个百分点。

2.育龄妇女年龄构成发生变化,生育高峰期妇女明显减少

十年间,各年龄组妇女比重变化差异较大,20-44岁妇女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比重明显下降,特别是25-34岁的生育高峰期妇女,比2010年减少2664人。

(二)生育情况

1.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略有增长

2020年我市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指一年内活产出生人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之比)为35.77‰,比“六人普”时的30.20‰上升5.57个千分点。各年龄段生育率变化差异较大,除15-24岁妇女的生育率下降明显外,其他年龄段生育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法定婚龄前的15-19岁低龄妇女生育率有下降趋势,从“六人普”比“五人普”上升5.92个千分点,转为“七人普”比“六人普”下降4.46个千分点;30-34岁年龄组上升幅度较高,上升39.57个千分点。

2.生育孩次构成状况改善,多孩生育率上升

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有生育的15-49周岁育龄妇女中,一孩生育率为14.52‰,比“六人普”下降4.29个千分点;二孩生育率为18.97‰,比“六人普”上升8.81个千分点;三孩及以上生育率为2.28‰,比“六人普”上升1.04个千分点。从生育的孩次构成看,生育一孩的比例与“六人普”的62.28%相比下降21.67个百分点,二孩和三孩及以上比例分别比“六人普”提高19.40个和2.27个百分点。

3.平均生育子女数继续减少,存活率略有下降

2020年江山市15-64岁妇女平均每人活产子女数为1.35胎,比“六人普”的1.57胎减少了0.22胎,下降达14.01%;平均每个妇女存活子女数为1.30胎,比“六人普”的1.54胎减少0.24胎;存活率96.51%,比“六人普”下降了1.66个百分点。

4.高学历妇女、智力型从业妇女生育较少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育观念,生育水平差异非常明显,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育龄妇女,其平均活产子女数为1.59胎,其中未上过学妇女平均活产子女为1.74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育龄妇女的平均活产子女数为0.92胎,比“六人普”提高0.23胎。

职业是影响生育水平的又一重要因素。不同行业的工作状态、社会角色、经济收入都直接影响不同职业妇女的生育行为。2020年江山市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为1.39胎,专业技术人员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为1.03胎,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为1.16胎,而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为1.70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为1.55胎,不同职业妇女活产子女数差异明显。从具体职业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的育龄妇女的平均活产子女数最高,达1.70胎,最低的为从事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03胎。

二、死亡变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各级政府在全面综合改善民生方面加大力度,着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与此同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死亡人口的年龄构成以老年人口为主。

1.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显示,我市2020年死亡人口为3837人,死亡率为7.76‰,比2010年“六人普”的8.27‰下降了0.51个千分点。其中,男性2294人,占总死亡人口的59.79%。

2.女性死亡水平均低于男性,预期寿命高于男性。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女性的分年龄组死亡率均低于男性,即使在女性生育旺盛期的20-29岁年龄段也是如此。其中,10-14岁组的差距最小,90-94岁组的差距最大。女性较低的死亡水平使得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

三、自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是各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它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

全市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为4117人,死亡人口3837人,自然增长280人。出生率为8.33‰,比“六人普”下降1.1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7.76‰,比“六人普”下降0.5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0.57‰,比“六人普”下降0.64个千分点。

分乡镇(街道)看,出生率最高的是碗窑乡为10.60‰,塘源口乡最低为5.17‰;死亡率最高的是塘源口乡为19.29‰,最低的是双塔街道为3.58‰;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双塔街道为4.45‰,最低的塘源口乡为-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