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81002630196L/2022-152941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统计 |
发文机关: | 市统计局 | 成文日期: | 2022-10-18 |
1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江山人口规模平稳增加,常住人口总量居衢州第2位;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年龄结构呈“一升一降”特征,“一老”人口比重上升,“一小”人口比重下降;人口流动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一、常住人口总量
据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各章节均简称“七人普”)结果显示,江山市常住人口49441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各章节均简称“六人普”)的46786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6550人,增长5.67%,年平均增长率为0.55%。全衢州6个县(市、区)中除了龙游县出现负增长外、其它五个县(市、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正增长。
与上一个十年对比,2010年的“六人普”与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各章节均简称“五人普”)相比,江山市常住人口减少5360人,下降1.13%,年均下降0.11%,近十年比上十年增加21190人,人口总量明显呈增长趋势。
江山市常住人口在衢州市的比重为21.72%,与“六人普”相比,下降了0.32个百分点。
江山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97956户,家庭户人口为471626人,占总人口的95.39%,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8人,比2010年“六人普”的2.56人减少0.18人;比2000年“五人普”的2.85人减少0.47人。家庭规模的进一步缩小,主要是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农村村民的生育和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引起人口出生率降低、独生子女家庭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增多、迁移流动人口增多、空巢老人增加等现象。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47880人,占50.14%;女性人口为246532人,占49.8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0.49上升为100.55。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7165人,占15.61%;15-59岁人口为285297人,占57.70%;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1950人,占26.6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6930人,占19.61%。我市人口不断向老龄化方向演变,表现在少儿系数快速下降,老龄比重不断上升,同2010年“六人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12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5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6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93个百分点。同2000年“五人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70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8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8.78个百分点。
2020年江山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数为4605人,比2010年“六人普”增加了43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0.93%,比2010年提高了0.04个百分点。36个少数民族在江山都有常住人口,按人数多少排列前五位的分别为布依族1312人、苗族1081人、畲族564人、壮族305人和土家族245人。
二、人口城乡分布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随着江山市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人口向城市群集聚的趋势仍在延续,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七人普”数据显示,江山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市221269人,占44.76%;居住在镇的人口为68000人,占13.7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5143人,占41.49%。同2010年"六人普"时相比,城镇人口增加88928人,乡村人口减少62378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5.69个百分点。
三、人口区域分布
各乡镇(街道)常住人口规模呈现三种趋势:第一种趋势:双塔、虎山两街道是市人民政府及机构驻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集聚力强,经济发展快,吸引了大量市内、外,省内、外人口,常住人口从“六人普”的152032人增加到“七人普”的179846人,十年间净增27814人,增长了18.29%,占全市常住人口36.38%,比“六人普”提高了3.88个百分点;第二种趋势:清湖街道和贺村镇地处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强劲有力,增强了人口集聚功能,人口总量稳中趋升,十年常住人口分别净增10886人和4227人。第三种趋势:廿八都镇、保安乡、张村乡,塘源口乡因其地理与经济的原因,常住人口下降幅度较大,外出人口逐年增多。特别是张村乡,因下乡脱贫十年间常住人口下降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