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881472061872M/2021-120015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 |
发文机关: | 江山传媒集团 | 成文日期: | 2021-03-09 |
近日,海洋纪录片《东向大海》在浙江卫视和各大平台播出,该片是浙江广电集团“东西南北中”纪录片工程的收官之作,以海洋为视域,记录“两山”理念引领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描绘东海之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全片“上天入海”,多视角呈现东海浩渺,用理性的“说明文”语态创新主旋律纪录片的表达,为世人看见、读懂新时代的中国打开了一扇海洋之窗。
立足海洋 经济铺陈经略东海的“全景图”
《东向大海》,顾名思义,是一部面向东海、以海洋为题材的纪录片,作为“东西南北中”纪录片工程之“东”,其承载着讲好东海故事的重任。东海之浩瀚,如何言说?面对其澎湃的波涛、悠远的历史,创作者没有循着大而全的思路架构全片,而是别出心裁地找到了“破题”之道,即立足现实当下,立足时代潮头,选择从海洋经济入手,展现中国向海而行的发展实践。这使纪录片既有宏阔的视野,也有具象的切面,显现出不同于其他海洋纪录片的独特气质。在这样的立意之下,全片分为《瞰潮》《探海》《乘风》三集,分别从“天上宏观视角”“水中微观视角”和“地上中观视角”三个维度诠释东海的海洋经济。
第一集《瞰潮》把航拍设定为主镜头,先后记录超级巨轮引航、连岛工程主箱梁安装、风电工程叶轮缝合等海上超级工程的历史性瞬间;第二集《探海》深入近海和远海鲜为人知的领域,展现东海自然资源修复的艰难历程;第三集《乘风》讲述东海人在产业转型的驱动下,勇于开拓,积极创新,探索出与东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路径。全片既有宏大叙事,也有人间烟火,既有难得一见的东海伟大工程,也有普通人打拼奋斗的人生故事,这些画面和情节在唯美精致的镜头之下,铺展出一幅经略东海的时代图景,特别是每集片头的先导片以VR技术全景航拍东海各个地标,并以超广角画面在电视平面呈现,用颇具时代感和科技感的镜头语言尽展东海壮阔,融汇万千气象,令人心向往之。
透视东海 实践述说绿色发展的“生态经”
上个世纪,东海沿岸曾因无序捕捞、粗放生产而陷入资源匮乏的窘境,进入新时代,在海洋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东海坚定地走上了资源修复之路。纪录片冲破时空局限,深入挖掘和呈现一系列故事和场景,充分展现浙江在“两山”理念引领下,从政府主导到民间自觉,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水平发展海洋经济的生动实践。如第二集《探海》讲述了多个护海、养海、牧海的故事。延绳钓是一种古老的捕捞技艺,因“不伤幼鱼母鱼、只捕获成鱼”而成为世界上最为生态的捕捞方式,其险峻和辛劳也甚于各种现代机械化的捕捞作业。在浙江玉环,李祖胜和船员们坚守着这一非遗技艺,玉环政府也持续加大扶持力度,致力将这种利于渔业繁殖、生态友好型的捕鱼方式传承和发扬下去。大黄鱼是东海四大鱼中的第一号鱼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却因为捕捞过度而基本匿迹。被誉为水产界“袁隆平”的刘家富老人将一生的心血投入到大黄鱼人工培育实验中,从鱼苗零育出到育出一百尾,再到一千尾、一万尾,直至今天可以育出几十亿鱼苗,老人让东海边再次响起大黄鱼的叫声,也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大海馈赠的幸福。又如第一集《瞰潮》,通过一个个海上工程记录东海绿色发展的脚步,从联通世界的智慧港口到飞跃天堑的跨海大桥,从远涉重洋的超级船舶到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东海的奔腾潮水联通中国与世界,带来丰饶的资源,对东海的守护再造、与东海的和谐共生正使海洋经济成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纪录片从海洋工程、生态修复、海上贸易、对外开放等视角阐释东海与人、与发展的关系,凸显保护东海之于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使绿色发展的东海故事开眼界、醒耳目、入人心。
聚焦人物 故事彰显东海儿女的“精气神”
作为一部海洋题材的纪录片,《东向大海》瓢取时代的潮水,也定格每一朵微小的浪花,在它别具一格的“构图”下,大时代和小人物交相辉映,东海人于转型中迸发的创造力,勤劳质朴的基因传承,以及对乡情乡愁的呵护,无不在这种对照中折射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如第三集《乘风》,用充满时代感的笔触,记述数个东海儿女因潮而生、因潮而兴、因潮而变的故事。玉环坎门镇渔民林召永曾经从事海货运输保鲜生意,后因沿海工厂环保不过关被关停,事业一度停摆。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索,林召永变卖家当,投入巨资创造性地打造了一艘巨型海上加工船,采用深海捕捞、海上加工的方式,仅需26分钟就能完成海货生产,既保证新鲜度,也避免二次污染。从环保整治的困境,到改变思路的重获新生,正是不断求新求变,让林召永摸索出一条新型渔业的发展之路。浙江“三门青蟹”远近闻名,它的驰名也源起于主动转型、主动变革。台州三门涛头村曾因一场台风使农田全部变成盐碱地,村民们因地制宜、弃种改养,将“三门青蟹”推向国内市场。青蟹养殖带头人林后宜更是将目光投向东南亚,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建立合作,通过输出养殖技术成功培育出三门青蟹蟹苗,不仅让水产养殖的“中国标准”第一次输出到海外,还为马来西亚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可靠的途径。而在宁海蛇蟠涂,东方日升公司投建的“渔光互补发电项目”让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鱼虾养殖产生交集,最大化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在温州洞头区鹿西岛,郑祥武、石福明等人创制的“大黄鱼智慧网箱”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自动清淤排污,让传统水产养殖插上数字翅膀。与东海同呼吸、共命运的东海人还有很多,如《瞰潮》中养护西堠门大桥的桥梁工程师,《探海》中守护珍稀鸟类的志愿者,《乘风》中回乡创业、文化寻根的二代东海人……他们的智慧体现在破釜沉舟的创新中,体现在因势而动的变通中,体现在精益求精的匠心中,体现在留住乡愁的坚定中,纪录片将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与东海的发展、与国家的进步、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奏出“每一朵浪花都澎湃”的新时代交响,余音绕梁,久久回荡。
《东向大海》播出后,在观众中广受好评,反响热烈,全网播出量已近9500万,热度持续升温。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东向大海》用国际化的视野、时代化的叙事将人们的目光牵引至深邃的蓝海,引领世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并从中读懂中国走向深蓝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