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81002630145C/2021-141869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科技
发文机关: 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1-11-22

2021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2021-11-2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一、三季度基本情况

1、研发经费投入稳步增长。2021年1-9月,全市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6.62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2.55%,同比分别增长2.18亿元和49.3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0.38个百分点。32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经费支出的有228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69.72%,与上年同期比,77家企业实现研发经费清零,有30家“破零”企业研发费支出达到100万元以上。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3%的企业有142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43.42%。纳入统计的7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4.17亿元,同比增长30.6%,占全市研发经费总额的62.96%。为康制药、珠峰机械2家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达到10%以上。

衢州各县市区2021年1-9月规上工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情况

地    区

累计(亿元)

去年同期(亿元)

同比增长%

占营业收入比重%

衢州市

44.67

27.89

60.2

2.38

柯城区

16.32

10.14

61.1

1.99

衢江区

7.49

5.02

49.3

2.47

常山县

3.75

2.15

74.1

2.99

开化县

2.98

1.29

131.2

2.56

龙游县

7.43

4.84

53.6

2.97

江山市

6.69

4.45

50.3

2.57

排名(各县市区)

4

4

5

3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展不快。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0.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17%,比上年同期下降1.95个百分点。全市32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企业有128家,比2020年增加7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39.6%。其中产值实现正增长的企业有99家,浙江川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274.52%,有28家企业产值增幅达到50%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25亿元,同比增长9.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0.4%,比上年同期下滑1.3个百分点。

衢州各县市区2021年1-9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情况

地    区

累计(亿元)

累计同比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衢州市

181.79

15.8

49.09

柯城区

67.21

15.3

47.61

衢江区

38.70

17.8

61.15

常山县

15.60

28.0

45.70

开化县

11.69

25.4

58.92

龙游县

28.09

10.3

48.74

江山市

23.25

9.6

40.37

排名(各县市区)

/

6

6

二、存在问题

1、企业研发投入质量不高。2020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7.23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2.41%,而全市R&D经费投入只有3.24亿元,研发经费转为R&D经费转化率只有44.8%。全市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1.04%,比上年下降0.23个百分点,低于衢州市平均水平0.75个百分点,占比居衢州各县市区末位。广大中小企业真正致力于新产品、新工艺、新工法、新服务的R&D经费投入不足,研发投入大多为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增加产品功能等小革新。

2、企业实施项目质量不高。近几年我市企业承担实施各级种类科技计划项目偏少,2017年以来承担省级以上、市级重点研发项目分别只有4项、3项。本市级项目目前正在实施的产品智能化专项,每年立项数也只有15个左右,专项覆盖的产业领域较窄,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消防产业,对全市整个产业体系的科技创新带动性不强。由于没有政府资金的引导带动和支持,企业实施的项目基本都是革新类、研发投入少、技术含量不高的小改小革项目,难以有高质量的R&D经费投入。

3、高新技术发展质量不高。我市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不多,总量偏小。根据国家统计口径,我市只有128家规上企业能对上156个高新技术制造业行业类别中的25个类别,且近几年列入统计的企业数增长不多,新招引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很少。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25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0.6%,远低于全省2019年59.6%的平均水平,占比和增速均排名衢州末位。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偏少,且规模偏小,全市9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规上企业7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只占规上企业总数的22.0%。2020年营业收入十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家欧派门业(22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企业研发投入引导。以项目为手段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不断优化指导服务,激发企业实施项目的意愿。一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面向全市重点发展产业,解决相关产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瓶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省市重点项目申报。扎实企业申报、实施项目基本功,积极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增强企业项目实施能力、提高项目科技创新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增加企业R&D经费投入。

2、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做实传统产业高新化提升和高新产业规模化扩展。一是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畅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培育机制,做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和规模,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二是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引进。在招商引资项目决策咨询中加强对科技创新指标的把控,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招引,同时对招引入驻优势企业建立动态跟踪周全服务机制,力争项目落地三年内培育为高新技术企业。

3、完善公共服务创新平台。为企业对外合作、提高创新能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创新平台。一是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前期对接基础上进一步加紧与浙工大开展深入洽谈,加快江山市浙工大产业(数字消防)研究院建设进程。二是推进城北科创小镇建设,厘清科创小镇功能定位布局和产业方向,研究配套政策体系,配合发改局加快启动小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