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81MB159359X3/2021-140309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
发文机关: |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成文日期: | 2021-10-19 |
今年的国庆长假,不少衢州旅游业人士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整个国庆假期,我市文旅市场安全有序,全市共接待游客120.8万人次,同比增长4.2%,实现旅游收入11.4亿元,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乡村游火爆,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乡村游热度渐高
在国庆旅游优秀成绩单上,我市乡村游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热度持续上升,令人眼睛一亮。根据综合运营商手机信令大数据和旅游消费调查显示,今年国庆七天小长假期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为80.6万人次,占全市总接待量的67%。各县(市、区)持续加强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推出的一系列康养休闲、古村文化、未来乡村、民俗非遗、特产美食等主题乡村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验,去乡村露营旅游、研学旅游成为热门旅游方式。
余东村的表演人员
10月16日,记者来到柯城区沟溪乡碗窑碗东未来乡村时,发现这里的陶瓷体验馆里依旧熙熙攘攘,拍照打卡的游客热情不减。制陶师傅曾三满正在做碗,他身旁的木架上摆满了陶坯,曾师傅聚精会神,如置身无人之境。许多游客则在一旁跃跃欲试。“我是从微信朋友圈上发现这个热门景点的,国庆节人太多,我就抽空现在带孩子来看看。”市民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衢州的乡村建设越来越好,很适合全家出游散心,所以当天他一家三口带上丈母娘也来了。
游客坐着观光车参观余东村
据了解,柯城区余东未来乡村开展国庆七天乐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据不完全统计,到余东、碗窑碗东未来乡村的游客超8万人次,带动餐饮、文创产品、采摘游和研学露营体验等相关产业消费超600万元。江山光谷小镇、耕读景区等一批接待设施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景区同样受到本地及周边游客追捧,如光谷小镇景区的卡丁车、游乐园等项目吸引了很多游客,接待量较去年增长196.2%。开化马金镇霞山古村的非遗表演、花牵谷景区的金秋菊展等活动在假日期间共吸引了3万余名游客参与体验。衢州乡村旅游市场日渐火热,让许多乡村呈现出产业兴、人气旺的红火态势。
“优”体验带旺人气
“国庆期间,我们一家基本上是在开化度过的。除了游玩根宫佛国和古田山景区等,在下淤未来乡村玩了两天。感觉开化的风光确实有些独特,下淤村的一些体验项目也很有创意。”在杭州做生意的衢江区莲花镇人徐先生告诉记者,在下淤未来乡村游玩时,他和家人不但欣赏了开化美景,还参加了皮划艇趣味赛、品尝了当地美食等,假期过得非常愉快。
游客在开化下淤村泛舟
“现在到乡村游玩,游客们除了关心安全、卫生、特色等方面的因素,有没有吸引他们参与的体验项目,也成为他们选择出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因此,乡村游项目要关注游客这方面的需求。”市文旅局工作人员介绍,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旅游业成为最受影响的行业之一,往常人满为患的热门景区更是受伤,但乡村游却在夹缝中顽强成长起来了。“今年受国内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假日旅游还是以乡村游、周边游为主,因此许多地方乡村游火爆不难理解。”江南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也因为乡村游的火爆情况,在国庆长假期间,市文旅局重磅推出了42个景区镇42条乡村游线路,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游客在龙游姑蔑城景区里游玩
乡村游的体验项目,如果能同特色景点的打造和民宿的建设融为一体,对游客的吸引力就更大一些。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高等级民宿60家,包括5家白金宿、10家金宿、45家银宿。此外还有6个市级民宿集聚村。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我市民宿总量增长了20%,其中精品民宿新增80余家,全市省级高等级民宿和特色文化主题民宿培育单位新增74家。本地高质量民宿的崛起让很多家庭有了“宅民宿”式“沉浸式度假”的选项。
与此同时,乡村游中可以体验到的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大餐”也让游客意犹未尽。江山大陈古村在国庆期间每天都有《大陈见面》实景演出;余东村中国乡村美术馆里每天都有游客排队打卡;七里乡的杨坞红军烈士陵园每天有七八百人前来参观……随着乡村旅游景区在业态、设施上逐步成熟和完善,游客选择景区的偏好早已不再唯“知名度”马首是瞻,而往往喜欢选择那些体验感更好、休闲度假型的乡村景区。
家门口稳赚“风光钱”
乡村游的热度上升,给我市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近几年,衢州注重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乡村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同步开展,通过优势互补、跨行业合作,不仅打响了衢州乡村旅游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乡亲们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村庄1006个,其中3A级154个,景区村覆盖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市各地,涌现出了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致富村,许多村民在家门口稳赚“风光钱”。
小朋友在余东村进行研学活动
柯城区余东村近年来先后建起社区服务中心、共享食堂、共享图书馆等基本配置和中国乡村美术馆、南孔文创等特色场景,通过卖画、卖版权、卖文创,不断做大做美这幅“余东农民画”。一个800多人的小村庄,参与农民画创作的成员有300多人,有些村民通过画画,一年收入有十余万元。
衢江区莲花国际未来乡村利用得天独厚的田园优势,在16.8平方公里土地上,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5G场景应用,融合古村、农耕、文创、康养、研学等元素,着力推进“社群重构、空间塑型、产业创新、文化铸魂”,孕育出社区恬美、家家和畅、处处智慧、人人幸福的田园图景,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游览,带动了当地民宿、农家乐的火爆,群众增收致富,获得感、幸福感倍增。
江山市贺村镇耕读村通过十多年积极探索打造高端旅游品牌,村庄越来越美,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衢江区杜泽镇老街2019年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完成改造后,成为热门旅游点。“以前营业额一天两三百元,基本上是附近的村民购买,现在一般每天有两三千元营业额,节假日达上万元。”老街上的传统糕点坊主人谢志雄夫妻高兴地相告。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主打花海经济的常山县徐村村、位于诗画风光带上的龙游县小南海镇团石村等一批网红村,老百姓在景区里生活、在家门口赚钱,其乐融融。
“热游”背后的冷思考
在日渐火热的乡村旅游中,细细观察和思考,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心的问题。比如有些乡村过分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开发模式单一;在缺少景区规划的情况下,依葫芦画瓢,在开发乡村景点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城市化倾向也影响到乡村旅游的特色。为此,不少前往网红乡村景点打卡的市民表示,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出的游玩照片经常出现“撞图”的情况。还有不少的乡村景点及农家乐、民宿等,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服务、管理能力没能和游客增长现状同步跟上。此外,相当一部分乡村景点及农家乐、民宿等,有一个较普遍的烦恼:节假日门庭若市,而平时则门前冷落鞍马稀。
乡村游究竟要以何取胜?如何消除“成长的烦恼”?在当前乡村游大热的背景下,如何把资源变资本、让网红成“长红”呢?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里对此已有整体规划。文旅系统在“十四五”规划五年时间,要开展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在现有景区基础上,实施“五精”工程,让环境更精美、设施更精良、服务更精心、体验更精致、运营更精细。为缓解如产品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特色、同业竞争现象严重、部分乡村标准化品牌性差等诸多问题,市里将重点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推动农村全域景区化,实现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重点围绕“春、夏、秋、冬”大力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四季活动,按照旅游景区环境标准的要求开展整治工作,在连线连片、全流域整治上下功夫,努力使乡村旅游内外环境得到较大改观,让乡村景点魅力持久,使游客一年四季皆有项目可玩。
乡村旅游是民俗文化的载体,而民俗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为此,市里将整合多方力量,将绚丽多彩的衢州民俗文化根植到乡村旅游发展之中,既为乡村休闲旅游增添新看点,又为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找到最好的方式,有效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乡村旅游永葆“青春”,网红要想变“长红”,修炼“内核”是关键。许多业内人士和市民认为,除了景美,乡村游的配套服务要跟上,管理要到位,像如厕、停车、购票、秩序维护等细节问题不能忽视,吃、住、行、游、购、娱要全面进行人性化提档升级。除了硬件设施外,还要在提高游客满意度上下功夫。留住人心的往往是细微之处的服务,要让乡村的美景配上乡村服务的口碑。
采访中,许多市民提到,许多人热衷乡村游,游的是“绿水青山”,寻的是“快乐老家”,忆的是“游子乡愁”。因此,乡村旅游要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在保持乡村美景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掘、弘扬乡愁文化。只有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持续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才能留住游客并维持良好口碑,形成乡村景区长久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