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91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0-08-2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卫健局

九三学社江山市基层委员会:

你们在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加强我市中医药工作提升瘟疫防治能力的建议》(第91号)。现将有关情况函复如下:

一、强化中医药在抗击瘟疫中的独特作用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期间,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专门建立新冠肺炎中医药专项诊疗组,并抽调中医骨干一名在隔离病房开展中医药早期干预,累计为107余名相关患者提供中医药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具有季节性、流行性、传染性等特点,中医将其归属于“疫病”范畴。为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的号召,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现状,江山市中医院组织中医药专家制定了中医特色的防治方案,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中药熏蒸包、中药茶饮服务,开展中药预防方剂进医学隔离观察点等举措,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控疫情中的作用。

(一)中药熏蒸,气雾消毒室内环境。市中医院配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中药熏蒸包以艾叶、苍术、藿香等主要中药饮片为原料,具有芳香辟秽、化湿解毒的作用。其组方可以消毒空气,预防病毒感染,通过蒸汽熏蒸后,使周围空气里充满芳香的气味,清心安神。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医院将此法广而告知,推广到大众百姓家。此外,还在门诊、诊室、病房开展中药熏蒸,为住院病房提供安全、洁净的医疗环境。

(二)中药茶饮,提升市民抗病能力。为增强市民的抗病能力,提升免疫力,市中医院每天上午10时左右,为市民及医务人员提供流感预防汤,当茶饮,受到市民的赞许。中药茶饮由市中医院中医馆徐首航主任中医师提供,以中医名方“玉屏风合五虎汤”为主,结合我市地域特点和居民生活习惯加减而成,可鼓舞人体正气,增加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医院自制茶饮小包装,供市民选择,用茶泡水代饮,简便易行。

(三)中药预防方,走进隔离医学观察点。随着疫情发展,市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医务人员工作量大,每天超负荷的运转,为增强隔离点医务护员及隔离对象的免疫力,市中医院根据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的流感肺炎中医药治疗推荐方案,将配好的中药赠送给隔离点的医护人员及医学观察对象,共1000余份,为医学观察对象和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保驾护航。

(四)中药香囊,随身携带抗病毒。市中医院、碗窑乡卫生院等医院中药房制备了外用的中药香囊“避瘟散”,所用的药物芳香化湿,气味宜人,穿透力强,能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激发免疫功能,改变口鼻粘膜酸碱环境,抑制病毒入侵。悬挂于车里、屋内、随身携带,可以起到“避疫气,令人不染”的作用。

二、我市中医药工作发展现状

(一)健全机制方面。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药工作领导组织,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宣传、财政、编制、发改、人力社保、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任成员,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中医药工作。按照2013年政府确定的市卫健局三定方案,市卫健局目前设置了医政科(中医管理科),确定中医专干1名具体负责中医药工作。

(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市中医院作为江山市中医药中医服务工作的龙头,通过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和激励,中医药业务量进一步提升,今年1-9月中药饮片业务额达到530余万元,比去年同期提升29.4%;同时,市中医院建成了国医馆,由9名专家坐诊,进一步扩大了影响面。市妇保院目前中医妇产科、儿科业务也具备一定影响力。基层卫生院,全市13家乡镇卫生院先后列入中医馆建设项目,建成了不同形式的中医综合服务区,长台中心卫生院、上余镇卫生院、石门镇卫生院等卫生院在原先基础上,投入资金对中医服务区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

(三)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今年市政府公布了江山市第三届名医名中医专家名单,共有7名中医届骨干入选第三批名中医,占评选名医专家总数的28%;通过提前招聘、公开招聘、委托培养、西学中等多种灵活方式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培养,2020年,我市报名“西学中”培训班人员已超百人,目前中医药人员达到142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中级职称43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加强中医医术确有专长等资质准入政策的宣传,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有13人、6人、6人报名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培训,积极开展中医熏蒸艾灸等护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前绩效工资制度尚未打破,有待通过下一步深化医改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每年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中医专家均参与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定期派专家到基层卫生院帮扶带教,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四)财政投入方面。目前对中医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公立中医院离退休人员费用、社保费补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以及中医服务体系建设等。中医药事业发展上,2019年开始,我市设立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专项用于中医人才培养、中医能力提升等。近五年,市财政共补助中医事业扶持资金900余万元。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成才江山”“聚力江山”建设,一是对引进省、市名医专家,及医疗卫生学科带头人,设立了一次性20-30万元不等的安家补助,并每年给予2-4万元的人才津贴;二是大力培养名医专家,其中对名医、名中医、学科带头人,按获得级别不同,分省、市、县分别给予每年每人4万元、2万元、1万元的人才津贴;三是推动专家工作站建设,其中对经考核合格的专家工作站给予一次性5万元建站补助,列入衢州市级的专家工作站,三年内给予3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医共体建设上,2019年,我市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2019年,根据我市医共体建设补助原则,在原公立医院改革补助的基础上,市财政共投入医共体建设专项805万元、人民医院建设发展专项500万元、共享中心专项720万元;2020年,市财政已落实安排医共体建设专项825万元,人民医院建设发展专项500万元,以后年度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及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调整财政补助力度。

(五)医保支持方面。目前基本医疗保险由市级统筹,政策由衢州市局统一出台;药品的报销范围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及《浙江省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执行。目前衢州市针对中医服务的报销倾斜政策主要是:二级以上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规定的最高支付限额下的门诊医疗费用分别由基金支付30%和25%。关于扩大报销范围方面,目前尚难以解决,我们将持续向上级社保部门呼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继续通过提前招聘、公开招聘、委托培养、西学中等多种灵活方式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培养;在当地安排人员定向培养中医医生,发展为村卫生室医生;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资制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的待遇,特别是对坚守偏远山区的中医药人员更应予政策倾斜;同时创造条件,多给他们培训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二)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作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已写入“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后期,市卫健局将统一信息标准,加大整合力度,注重信息安全,以互联互通、实践应用为导向,大力推进“健康江山”建设,着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创造便捷、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到2025年,实现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市人口并整合共享,实现县域内外医疗机构间诊疗信息实时互通、实时共享、结果互认,实现医共体内中医药资源共享、在线支付、中药配送等一系列服务。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要求,加快实施异地容灾、数据备份等信息安全手段,确保系统稳定、数据安全,通过信息安全等保测评。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互联网+”健康医疗。

(三)进一步争取财政对中医药建设投入。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根据政府深入推进医改工作职责,结合财力水平,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推动我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以及2018年我市迎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等,市卫健局将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通过专家讲课、名医坐诊、科普宣传等,进一步提高各级群众对中医的兴趣,营造信中医、用中医的良好社会氛围。下一步,市卫健局还要紧跟群众健康需求和健康服务业发展要求,发动更多的医疗机构和中医名家提供权威的中医知识宣传。

最后,感谢你们对江山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们继续建言献策,促进江山加快发展。

江山市卫生健康局

2020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