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0-10-27 10:2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难中求进:2008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创业、富民强市”的要求,抗击战胜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审时度势出台“提升发展”、“保稳促调”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克服要素制约,难中求进,奋力攻坚,圆满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25.8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总收入10.3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1亿元,分别增长14.1%和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01亿元,增长15.1%;外贸进出口1.6亿美元,增长7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8亿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70元,均增长9.5%。

(一)发展方向在城市定位中更加明晰。我们按照彰显城市个性特色的要求,注重科学定位,狠抓规划引领,强化特色创建,城市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科学确立。充分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特点,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明确把城市定位为“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着力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新兴工业城市、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和构筑最佳创业城市、居住家园,及时调整战略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推进我市走特色竞争、率先发展之路。规划引领得到加强。建立城乡规划分级审查制,切实加强规划衔接,开展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完成市域总规、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概念规划、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入城口控制性详规等重点规划,认真抓好土地利用总规修编,编制完成凤林、峡口、新塘边等集镇总规和45个村庄整治规划。宜居城市逐步显现。深化“四城联创”,顺利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深入实施城市“三化”提升工程,完成江滨东路等8个绿化提升项目,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成西山健身公园、三塔修缮亮化、西塘古民居保护等10多个文化融入项目;双塔大桥竣工通车,文化艺术中心一期、须江游览桥主体完工,文教路、西山路等工程顺利实施,江贺公路收费站与高速收费实现叠加;全面推广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深入整治市容市貌,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

(二)工业经济在理念转变中扩量提质。我们始终突出主攻工业,注重转变理念,全面实施以产业、平台、科技为重点的工业提升“六大工程”,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工业经济进一步扩量提质。工业平台整合优化。对原有“二区四基地”14个布点进行整合优化,确立中部特色经济区和城北工业新城为工业主战场的战略地位,形成以江山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四都、峡口乡镇功能区为两翼的市乡二级工业平台开发体系。开发时序上,近中期以经济开发区山海协作园、十里牌和莲华山工业园为主,远期以城北工业新城为重点;开发机制上,对经济开发区实行“明确范围、划分税种、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激励政策。启动高新技术园区前期工作,收储十里牌工业园等优质工业用地1500亩,平台配套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二级平台新平整土地4507亩,新入园企业70家。产业培育重点突出。在原有12个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比较优势、产业导向等因素,明确将机电、电光源、木业加工、消防器材以及高新技术等“4+X”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制定出台“工业提升36条”、“保稳促调12条”,集聚政策和资源大力扶持重点培育产业和企业,着手编制“4+X”产业发展规划,“4+X”产业实现产值130亿元,增长39.7%。龙头企业实力壮大。三友公司与广东雷士集团实现战略合作;联城消防公司吸纳1500多个江山籍消防业主加盟,全国消防器材产品营销网络筹建有序推进;江化、红火、江山虎、申达等企业到内蒙古、湖北、福建等地实施扩张性战略投资;虎山集团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点火投产;江变、恒亮等企业上市工作加快推进。全市新增规模企业56家,其中亿元企业13家。科技创新明显加强。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5项;专利申请246件、授权120件,被认定为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成功举办中国(江山)机电产业提升科技论坛和木门行业高峰论坛;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个、浙江名牌产品6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个。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4.1亿元,增长25%。节能减排有效推进。全面启动“811”环保新三年行动,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00万元,完成污染源普查,扎实开展印花浆企业等四大专项整治,顺利实施污水处理厂等22项重点减排工程,2个纯余热发电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现代服务业在重点带动中加快发展。我们致力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注重重点带动,加大扶持培育,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休闲旅游得到新发展。江郎山丹霞地貌“申遗”稳步推进,“江郎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旅游“十百千”工程全面启动,清漾、和睦特色文化村一期项目建成开放,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加快建设,石门镇、碗窑村、清漾村通过省旅游强镇、特色旅游村验收。全年接待游客202万人,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1.8亿元,分别增长17%、18%。商贸物流有了新提升。深入开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题调研,着手修编现代物流业、商贸商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出台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认定和特色商业街(区)命名办法,加大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餐饮业、休闲娱乐业、物流业提升档次、集聚发展。浙西地区首家民营商业企业集团万商集团成立,浙江驰骋物流基地一期项目、城北大型超市主体完工,加贝、好又多两大购物中心开业。千镇连锁工程建设位居全省前列,兴合农资、刘氏贸易等公司被列为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左邻右舍等公司加快跨区跨省经营步伐。金融、中介服务取得新进步。农村合作银行顺利开业,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稳妥开展,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6.02亿元,居衢州市各县(市、区)之首;金融服务中心贴近项目业主服务,成功引入市外银行贷款3.67亿元,增长66.8%;市担保中心规模做大,新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5506.5万元。保险业、房地产中介、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加快发展,全年新增各类中介服务机构87家。林权流转中心稳健运行,流转集体林权7084亩、交易额2072.8万元。

(四)新农村建设在深化举措中顺势推进。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进步”三大主题,注重深化举措,深入实施富民惠民工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高效农业优化做强。食用菌、蜜蜂、果蔬、畜禽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食用菌种植3.1亿袋、增长24%,养蜂产值2.7亿元、增长10.6%,果蔬产值2.7亿元、增长21.8%;改造低产竹林、油茶基地7000亩;积极推广温氏“公司+农户”养鸡模式和生猪养殖“零排放”技术,出栏肉鸡681万羽,生猪饲养量达181.1万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同时,认真抓好粮食生产,推广农机作业面积43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富民工程深入实施。扎实推进农民素质工程,开展技能培训8490人、转移就业6525人。稳妥实施下山脱贫工程,9个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加快建设,新搬迁山区农民3534人。全面启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198个部门单位、企业与114个重点村结对帮扶,到位资金494万元,4038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6325户。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率先在衢州地区设立农业贷款担保资金,发放贷款283万元;稳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专设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救助资金,发放保费补贴、灾后重建补助资金1156万元,支付保险赔款926万元。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深入开展“两线整治”和农村洁化运动,完成71个村整治,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81%。扎实推进“910”绿化精品工程,大力实施千里富民林道建设,建成林道210公里,新增省、衢州市绿化示范村35个。实施凤林三岗低丘缓坡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21538亩,新增有效耕地6822.6亩。农村沼气项目加快实施,建成户用、规模养殖场沼气池4.65万立方米。认真抓好千库保安、千里渠畅、农民饮用水、农村公路养管等工作。

(五)项目招商在破难攻坚中取得突破。我们坚持项目投入第一抓手、招商引资第一工程的理念,注重破难攻坚,完善机制,保障要素,项目招商工作难中推进。项目工作成效明显。全市谋划提出前期项目1099个,列入衢州市前期项目计划30个,黄衢南高速衢州互通至江山北连接线、浙西农业综合物流中心、江山至广丰公路等3个项目新增为省重点项目。项目建设加快推进,74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开建68项,完成投资28.2亿元;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京台高速衢南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江山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老48省道江山段完成改建;220千伏清漾变、110千伏凤林变等电力工程建成投运,新农村电气化工程通过省预验收,城防工程贺村段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建设。招商引资实效提高。全年引进项目583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8.02亿元,增长9.2%,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亿元以上项目7个,“4+X”产业关联项目253个,我市目前最大招商项目――投资10亿元的新型电光源项目成功签约。新招商项目有540个开建、351个建成投产,其中英博国光年产l5万吨啤酒生产线竣工投产,总投资各2.4亿元的丽人纤维板、双氧水项目主体完工,总投资3亿元的中鑫毛纺项目开建。各级各部门主动对接省、国家政策措施,争取各类补助资金4.5亿元。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促进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安排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外贸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达1.6亿美元,增长72%,增幅名列衢州市第一。新批外资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资781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六)社会事业在协调发展中全面进步。我们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注重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全年新增财力73.1%用于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社保体系更加完善。“五费”合征稳妥推行,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和报销补偿标准,为城镇居民报销412万元、参保农民报销4000万元。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248元、150元提高到280元、168元,发放低保金985.01万元和物价补贴340.42万元;救助因病因灾困难群众1286人257.5万元;补助优抚对象、精减老职工1908人710.98万元;千名残疾人康复工程全面完成。390户农村困难户危房得到改造,第五批106套廉租房建成;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江山经验”向全省推广,发放直补资金776.7万元,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9个。积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募集赈灾款物合计1300多万元。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突出抓好零就业家庭、被征地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农村低保户劳动力就业援助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836人,帮助1898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优质教育更加均衡。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扎实推进,市域幼儿园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坛石、贺村片完成布局调整;文溪实验学校、峡口初中新教学楼等建成启用,城北中学主体完工,江山八中顺利迁建;职教中心晋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作业本费,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去年的230元、330元提高到300元、450元,省教育强市通过复查验收。公共卫生保障更加有力。卫生布局调整加快推进,20家建制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65家,市公共卫生中心疾控楼结顶,第四专科医院门诊综合楼投用,“120”急救资源实现公办民办医院共享;实行免费婚检;有螺面积减少15万平方米,手足口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加强;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达标通过省验收。文体等事业更加繁荣。扎实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试点,完成大陈汪氏、溪东王氏宗祠及凤林塔等重点文物修缮,江山婺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廿八都镇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成功举办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集并推广市歌《多娇江山》。举办全国企业羽毛球赛、首届工人运动会和工人文化节,清湖、新塘边、大陈被评为省体育强乡镇,荣获全国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先进集体。《今日江山》扩版,广电中心建成投用,市区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获得国务院表彰,第二次经济普查全面铺开。安全维稳更加强化。“五五”普法工作扎实开展,“平安江山”创建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扎实有效,11个市级以上安全隐患得到整改,安全生产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个零增长”,实现奥运期间上访“零进京”。规范整治“十小”行业,认真抓好问题奶粉重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省农村公共安全协管队伍建设试点通过验收。切实做好防汛防旱、动植物防疫、森林消防、粮食安全等工作。同时,人口计生、气象、人防、通信、外事、档案、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双拥、工会、工商联、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都得到了新发展。

(七)政府建设在优化服务中继续加强。我们按照“创新、为民、务实、有为、廉洁”的要求,注重优化服务,创新举措,政府执行力得到提升。行政服务进一步优化。积极开展服务园区、企业、项目“三服务”活动,推行工业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和工业项目代理代办员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出台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网管理办法,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行政服务和招投标两大平台建设,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面实行涉企收费公示制,停征或减免8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机构编制工作有效加强,分设规划局、外经贸局,设立中部工业区开发办,撤销白水坑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组建新的峡口水库管理局。开展事业单位整合规范工作,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加强,乡镇(街道)机关“六小”工程启动建设;村规模调整平稳实施,村庄总数从557个减为312个,第八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7个社区办公用房基本建成,55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完成建设;县前、菜农撤村并居顺利完成。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反馈意见得到整改,惩防体系和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体系,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执法机关作用,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依法依规查处65件违法违纪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532件人大、政协议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解决率分别达100%、89%。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尽管遇到了非同寻常的困难,但我市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团结协作、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有效监督、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给予政府真诚关心、鼎力相助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江山建设的驻江部队、武警官兵、在江省市属企事业单位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发展不快,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农村设施滞后,农业增效不快,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三是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不小,与节能减排的新要求仍有许多差距;四是财政增收难度加大,收支平衡的压力增加,与保稳定促发展的新要求仍有明显差距;五是社会管理有待加强,就业压力加大,安全维稳形势依然严峻,与建设和谐江山的新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六是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实,行政效能不高,与群众对优质服务的新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坚定信心:努力保持2009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和“两创”总战略的关键之年,并且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综观国内外发展形势,新的一年既面临严峻考验,又充满希望。一方面,国内外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影响加快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我市经济将不可避免深受冲击,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面临“寒冬”;另一方面,国家审时度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也及时采取“保稳促调”措施,强力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此,我们要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借机转型,顺势升级,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振奋精神,发挥优势,克难攻坚,力争新一年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基于上述分析判断,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突出做强“4+X”产业,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突出壮大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改善民生民利,着力统筹城乡建设;突出维护安全稳定,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信心,破难攻坚,奋发有为,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进出口总额增长1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省、衢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

一是要坚定不移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今年将是面临困难更多的一年,既要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又要充分认识危机中蕴含的重大机遇,迎难而上,合力攻坚,以百倍信心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增强干部的发展信心,引导干部深刻领会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坚强决心,坚持以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凝聚发展信心,深化举措,推进工作。要增强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加大各级扶工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引导企业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在危机中寻找商机,选准项目和合作伙伴,借势借力加大投入,加快提升发展。要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切实把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就业指导和援助,着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提振广大群众的消费信心。

二是要毫不动摇率先发展。率先发展是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要立足欠发达、经济总量偏小的市情实际,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争先意识,坚持“四个第一”理念不动摇,突出主攻工业,狠抓项目投入和招商引资,全力推进率先发展。要突出一个“快”字,既要充分激活内生活力,又要强化借力发展,能快则快、能上则上,积极打造增长极,着力做大经济总量,力争在发展速度上领先。要突出一个“好”字,既要量质并举,又要内外并重,注重挑商选资,着力提升发展水平,力争在发展质量上领先。要突出一个“强”字,既要在经济发展上争先,又要在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建设上求突破,着力推进富民强市,力争在综合竞争力上领先。

三是要不失时机转型升级。推进转型升级是实现“保稳促调”的关键之举。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动顺应国家宏观调控转向,不失时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要加快结构调整,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着力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要加强自主创新,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创新体系,鼓励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速提升产业层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资源集约、循环利用。

四是要齐心协力打造高地。打造发展高地是推进率先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全力优化服务,致力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城市。要强化政策扶持,完善细化激励政策、优惠政策、便民政策等,努力营造政策“洼地”,切实降低商务成本,创造一流的政策环境。要强化举措创新,善于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采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集中优势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要强化高效服务,以超常规、超常态的工作精神、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致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使江山真正成为投资兴业的乐园。

五是要千方百计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均衡、普惠、共赢”理念,切实改善民生、维护民利。在谋求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在加快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着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切实保障合法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六是要始终坚持勤俭创业。勤俭创业是从政之要、成事之基。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坚持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优良作风,争做勤政廉政表率。要勤奋工作,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做到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努力争创一流业绩。要节俭办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做到节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廉洁奉公,注重品行修养,始终严于律己、廉洁从政、秉公处事、干净干事,做到慎独慎微、警钟长鸣。

三、奋发有为:合力推进2009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根据上述总体目标要求,今年市政府将坚持以城市定位为方向,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着重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围绕建设工业新城,奋力推进工业经济新发展

做大产业规模提升竞争力。集中优势做强“4+X”产业。制定实施“4+X”重点培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落实“工业提升36条”,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集聚资源要素重点扶持“4+X”产业,精心培育主导产品,不断壮大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努力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其中“4+X”产业总产值175亿元,分别增长25%、30%以上。同时,要巩固提升建材、化工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羽毛球等优势特色产业。多措并举增强科技支撑。以创建省科技强市为契机,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意见,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和产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对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火炬计划等科研项目,加快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借助增值税转型改革良机,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0个、专利授权量达150件,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引导支持企业创牌。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年活动,完善检测检验服务平台和质量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参与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省地方标准制定;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和品牌申报认证,踊跃参加各种展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各2个。

切实帮助企业渡难关强实力。全面落实国家、省以及我市“保稳促调12条”等各类扶工惠企政策,让利企业,放“水”养“鱼”,扶优做强,年内增值税转型改革、出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以及减、免、缓、停和取消一

方涉企税费,预计可以减少企业税收上缴1.8亿元。深

三服务”活动,加强现场办公协调,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引导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抓质量拓市场,强管理练内功,努力降成本增效益。建立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密切跟踪关注企业生产、融资、投资等方面变化,加强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研判,做到早发现早防范。继续搭建劳务交流平台,大力引进紧缺人才,着力缓解企业用工难;鼓励企业家积极参加学习培训,着力提升自身素质和发展潜力。狠抓产业领军企业培育,鼓励企业通过合作联合、收购兼并等途径提升竞争实力;继续推进江变、恒亮、红火等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全市新增规模企业35家、亿元企业3家以上。

强化招商选资激发活力。坚持政府招商与社会招商齐头并进,配强力量,创新方式,不断提升招商实效,力争全年引进市外资金22亿元,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产业招商上,要深入实施提升产业招商意见,发挥产业招商组、组合招商组和产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重点围绕“4+X”产业,突出抓好产业配套及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招商,力争“4+X”产业招商实到资金突破13亿元。中介招商上,要大力宣传中介招商办法,广泛聘请社会中介招商员,积极调动社会中介机构、自然人的招商积极性,扩大招商信息源,广开招商门路,力争中介招商引进大项目实现“零”突破。区域招商上,要突出杭州、宁波、温州、昆山、东莞等重点区域,派驻专职招商组,强化定点招商,推进合适产业向我市转移,力争实现重点区域产业群联动转移的突破。外资招商上,要坚持以外引外、以商引商、以企引企,支持企业境外合作伙伴来江投资兴业;鼓励优势企业推出优质项目,实行外资嫁接招商,力争实现利用外资突破1000万美元。

狠抓项目建设积蓄动力。扎实抓好项目前期。建立项目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大考核激励力度,组建重大项目专门班子,做好项目包装,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力求有更多项目进入省、国家项目盘子。重点抓好杭(州)长(沙)客运专线、杭(州)广(州)高速铁路、丽(水)江(山)上(饶)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年内安排“四大百亿”工程62项,总投资65.6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8.04亿元,其中,百亿工业产业化项目30项,当年投资14.44亿元。要坚持市领导联系项目、定期督查通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增强要素支撑,抓好项目管理,着力提高项目开建率、投资到位率。突出抓好中鑫毛纺、欧派门业、迪奥汽配等22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固定资产投资超82亿元。

优化提升平台增强支撑力。着力优化规划布局。细化完善山海协作园、莲华山和十里牌工业园控制性详规,设定项目入园门槛。深入实施江贺经济走廊分阶段整治规划,抓好企业腾笼换鸟和转型升级。完善乡镇功能区规划,明确开发范围和产业定位,提升开发建设水平。继续推进城南工业园“退二进三”。加大多元融资投入。整合盘活国有资产,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探索“城园互动”开发模式,集中要素资源,推进平台建设。平台开发主体要创新举措,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增强平台滚动开发能力;各部门单位要用足用活政策资源,主动包装平台建设项目,全力向上争取支持,合力建设平台。推进熟地开发建设。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强力推进土地征迁,加快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抓好山海协作园“三纵三横”主干道和十里牌工业园路网建设,启动莲华山工业园首期开发,做好江东工业园四期等基础设施配套。同时,注重引进大项目大企业,提高入园项目质量和产业集聚度。全年保持2000亩以上工业用地滚动开发,力争新出让土地2000亩、引进企业50家以上。

(二)围绕打造旅游胜地,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亮点

加快做强休闲旅游业。打造精品景区。围绕江郎山一清漾、廿八都古镇―浮盖山、仙霞关―戴笠秘宅三大核心景区,全面推进旅游“十百千”工程,完善推出“二日游”精品线路,争创省旅游经济强市。完成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一期并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中国良种马浙江繁育基地、清漾一期后续工程等建设;扎实抓好江郎山“申遗”,推进“申遗”拆迁安置及景区环境整治,力争江郎山景区获得世界遗产大会提名。发展乡村旅游。规划确定一批重点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努力在创意设计上下功夫,探索完善乡村旅游开发机制,发展以清漾、和睦为主的古村落文化、以碗窑为主的山水野趣体验等“农家乐”休闲旅游;鼓励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区乡镇发挥生态优势,谋划建设一批特色项目,不断丰富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提升配套产业。积极引导企业挖掘利用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加强酒店餐饮业的行业管理,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深化星级酒店创建,着力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强化营销推介。整合现有节会,精心筹办毛氏文化节系列活动;加大旅游营销推介力度,加强与周边的黄山、武夷山、三清山、婺源等景区协作,通过央视等新闻媒体扩大宣传,打响“千年古道?锦绣江山”旅游主题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232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13.6亿元,均增长15%以上。

着力做活商贸商务业。认真实施商贸商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城区中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争取建成时代广场、城北大型超市、西市街菜市场,规范提升江滨路特色餐饮一条街、解放南路五金一条街、鹿溪路商业街。推进城乡现代流通网建设,加快千镇连锁超市工程扩面提质,年内新增行政村连锁便利店50家以上,覆盖率超80%。大力发展商务新型业态,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尤其要依托中山路金融、劳务中介、各类事务所、科技信息一条街服务职能的集中优势,推进商务中介机构发展,提升其综合服务水平。落实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开展加工贸易,力争进出口总额达2亿美元。

加速做大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综合物流基地,按照“突出重点、集聚发展”原则,规划建设江山综合物流中心、浙西农业综合物流中心,启动实施浙江驰骋物流基地二期项目。谋划建设特色专业市场,整顿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改造提升农贸城等现有市场,加快装饰材料综合市场建设进度,推出汽车综合市场等项目招商。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整合现有货运代理企业和营运车辆等资源,引导企业服务外包,积极支持有实力、有意向的公司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市外物流企业的引进力度,推动我市物流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精心做优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全面落实“房地产17条”,完成商品房售房网建设,规范预(销)售行为,引导市民合理的住房消费,全力保障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加快推进老城区成片拆迁改造,完善城市拆迁和市区土地统分经营机制,成立城市建设拆迁指挥部,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制定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若干规定和年度拆迁计划,规范拆迁程序和拆迁行为,做到“阳光拆迁、和谐拆迁”,新建产权置换房2.47万平方米。强化住房保障,新建50套廉租房;积极实施“固房”工程,完成35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同时,要扶优做强建筑企业,支持有条件企业提升资质、走出江山、抢占市场,力争建筑业实现产值25亿元,增长10.6%。

(三)围绕构筑山水家园,努力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

建设最佳居住家园。加快完善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手编制城南片控制性详规、市域给排水和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开展城市建筑风格和色彩专题研究,完成市心街传统风貌区等修建性详规编制,做好城北入城口迎宾文化、双塔大桥节点船帮文化等方案。同时,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执行规划,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突出提升功能。加快推进黄衢南高速江山互通立交景观和城北入城口精品景观带工程建设,继续实施一江两带、须江公园、周家青广场等文化融入项目,启动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做好黄陈、天余拆迁安置小区设施配套,建设迎宾西路、西山路等城市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巩固创建成果,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加快建设达岭溪二期、住宅小区等绿化项目,新增城区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深入实施“811”环保新三年行动,开展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开发区江东区排污管网与污水处理厂接线、坞里山垃圾填埋场等一批功能配套工程;抓好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扎实推进化工行业、城区锅炉污染专项整治;完善能源消耗基础数据库和新建工业项目能评制度,实施10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规范城市管理。加大城市营销策划力度,深入推广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探索施行景观、公园、广场等亮化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模式,着力抓好城区路灯节能、楼道亮化改造,继续开展摊点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打造最佳创业城市。加大创业扶持。通过政策带动、资金扶持、项目引导等方式,鼓励支持创业致富、投资致富、勤劳致富,提高资产性、经营性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全面落实奖励减免、小额贷款等促进政策,降低创业门槛,探索设立创业园、科技孵化园,鼓励自主创业,努力掀起全民创业的新热潮。增强创业支撑。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主渠道作用,扩大资金投放规模。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江设立分支机构,温州银行江山支行实现挂牌营业。创建联城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股权出质登记,拓展融资渠道,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抓紧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推进宅基地复垦,力争完成复垦项目1500亩。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在规模企业中开展单位用地产值、财政贡献度评比,开展土地利用专项整治,依法依规盘活废弃、闲置土地,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推进土地规范有序、节约集约利用。培育创业文化。倡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市民道德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大力弘扬江山精神,提倡全民创业,广泛宣传先进创业典型,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企业家,大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鼓励支持培育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四)围绕实现富民惠民,强力推动“三农”工作新突破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加快“三农”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扩权强镇,落实贺村、峡口省级中心镇的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抓好贺村、淤头、四都、峡口等集镇区控制性详规和规模调整村规划编制,加强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水管体制改革,探索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和宅基地整理推进模式;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完善农户小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机制,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反哺和支持农业;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

提升农民致富能力。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对接特色产业和用工需求,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力争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8万人,其中技能培训5000人、转移就业3000人。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对接市场的能力,培育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强化帮扶服务,力争全市低收入农户数量减少20%。加快市级下山脱贫小区配套建设,全年完成异地搬迁2000人以上。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深化粮食高产创建,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食用菌、蜜蜂、茶叶、果蔬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农业特色强基地、强镇、强村,推进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力争栽培食用菌3.5亿袋,发展山地蔬菜3.5万亩、茶叶2500亩、优质果园4000亩;扎实推进科技服务林改试点和“万亩千元”油茶示范工程,争取改造竹林、油茶基地1万亩;深入实施“强农”工程,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推广“公司+农户”温氏养鸡、“合作社(公司)+蜂农”蜂业生产经营等模式;健全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支持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着力加快农村建设。深化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五项工程”,广泛开展农村洁化、绿化运动,加强“空心村”治理,深化农村环境卫生“四级联评”,抓好72个省级整治村和17个省级污水处理村建设,新增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50个以上,争创衢州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14个。大力推广生猪“零排放”生态养殖,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深入实施殡葬改革,规范墓葬秩序,有效改善农村环境。扎实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千库保安、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动工兴建新205国道至新46省道接线、205国道江山段贺村立交等工程,争取46省道江贺段外移、花园岗至江郎山公路二期工程建成通车,加快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实施康庄公路整治工程,提高农村客运通达率。加快电网建设,启动110千伏虎山变、淤头变工程建设,完成35千伏石门、蔡家等变电所主变增容改造,新建和改造配变台区41个。同时,继续抓好防汛防旱、森林消防、动植物防疫、灾害天气预警等工作。

(五)围绕创新体制机制,全力开创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分别从300元、450元提高到350元、550元,中小学爱心营养午餐标准从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350元;启动实施教育“新四项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撤并丰足初中和赵家初中,完成双塔片区学校布局调整;动工建设城南中学,完成城北中学、滨江高中、淤头小学等项目建设,新建校舍8.5万平方米。实施幼儿教育提升工程,推动民办幼儿园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做强职业教育,支持江山中专创建国家高水平示范性学校;高度重视特殊教育,迁建培智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民办学校平稳运行。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启动创建省卫生强市,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做强市级医院,做优民营医院,做精专科医院,争取公共卫生中心投用,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真开展参保农民、参保城镇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康体检,深化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和母婴健康工程。加快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保障药械质量安全。继续加强血吸虫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

繁荣发展文体等事业。深入开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第五届政府文艺奖评选;举办欢乐元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机关干部运动会等系列文体活动;城市规划展览馆和博物馆完成布展;建设3个乡镇标准文化站,创建4个省级文化示范村和衢州市特色文化村(社区)。继续做好送电影、送戏、送图书、送文体器材下乡活动。启动农村广播电视低保工程,免费为覆盖区低保户安装有线电视。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切实抓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加强城乡社区和民间组织建设,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认真做好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通信、邮政、档案、机关事务等工作。

(六)围绕加强民生保障,致力推动和谐江山建设新进步

努力扩大就业。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完善就业服务和培训网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和公益性就业岗位,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45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00人,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0人。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探索企业职工工资民主共决、正常增长、正常发放、履约监督四项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切实抓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健全保障体系。加大“五费合征”征缴清欠力度,努力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严格执行被征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对困难群体实施分类救助,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和红十字事业,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着力构筑多方联动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加快发展保险事业。加强法律援助,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深化“平安江山”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强化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完善落实“多员合一”协管机制,推进农村公共安全网络建设,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全面整顿规范“十小”行业。高度关注燃油费税改革对运输行业的影响。深化“信用江山”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民间融资监控,严厉打击金融违法案件。完善救灾应急预案,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认真做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七)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努力实现政府服务新提升

科学施政。思想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科学,尊重自然,遵循规律;方法上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以重点突破带动面上推进;决策上要注重调查研究,推行重大事项论证咨询、集体决策、协商听证、社会公示等制度,既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又要勤于学习借鉴,努力促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管理上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制度、管理创新,切实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着力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确保群众诉求依法表达、政府权威依法维护。健全政府运行规则,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广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优化政府行政行为。深化政务公开,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及时向人大报告、与政协协商政府重要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办理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提案,切实增强工作决策力、执行力和落实力。

从严治政。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建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行政府行政问责制,发挥监察、审计作用,坚决制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依法依规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要强化预算控制,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健全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体系,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建设节约型机关,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实现机关公用经费、专项经费、会议费、接待费、车辆使用费、出国费等“零增长”。

服务优政。按照“零距离指导、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的要求,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致力提高统揽全局的发展能力、务实高效的操作能力、化解矛盾的处置能力、拒腐防变的自律能力。落实“扩权强县”的规定,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加快行政服务中心“扩容提速”;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办事环节,优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设立企业服务110和金融服务110,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深入企业听难题、问计策、谋项目、帮协调。切实加强政务督查,严格政府绩效管理,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的一年,在全面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继续把为民办实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年内要抓好以下十件实事:一是开展“312”新农村绿化运动,植树500万株;二是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完成虎山街道南区四村、永寿里小区综合改造,实施城区楼道亮化和书院路至城北路污水管网改造;三是实施惠及11个乡镇(街道)21万多人的农民饮用水工程;四是完成312个行政村的广播并网;五是深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启动建设城南中学一期和迁建培智学校;六是深化“811”养殖污染整治,完成40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七是推进农村道路整治提升工作;八是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下山搬迁2000人,培训低收入农户5000人,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15%以上;九是开展横渡溪整治灭螺;十是新建50套廉租房。

各位代表,挑战激发斗志,机遇催人奋进。新的一年,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敢于率先、勇于创新、善于突破的勇气和决心,抢抓机遇,只争朝夕,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加快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