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江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0-10-27 10:1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克难闯关、奋力争先的2004年

200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和资源要素制约,在中共江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题,深入实施“兴工强市、借力发展”战略,围绕市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克难攻坚,狠抓落实,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决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千方百计缓解要素制约,努力在挑战中抢机遇争发展。把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认真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主动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紧中求活、难中求进、稳中求快,着力缓解要素制约,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土地方面,采取加快土地整理、争取省重点项目、盘活存量等措施,千方百计拓展发展和建设用地空间,全年落实建设用地6210亩,其中工业用地3330亩。资金方面,运用积极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发挥主渠道作用,积极引进市外金融资金,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挖掘信贷潜力,尽最大努力保障发展资金需求。各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63.5亿元,贷款余额5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7.6%和6.1%;引进异地金融机构贷款2亿元,各金融机构签发承兑汇票和办理票据贴现3.72亿元,比上年增加一倍多。电力方面,积极向上争取用电指标,加强有序用电管理,全力支持电源项目建设,建设了江化、虎山、红火、虎霸、江山虎等一批热电项目,全社会用电量10.2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9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28.4%,被评为全省有序用电先进单位。运力方面,支持和鼓励企业采取铁路运输、散装水泥车辆和大吨位车辆运输等措施,以有效缓解道路运输压力。

(二)深入实施“兴工强市”战略,扎实推进“六六”产业工程,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壮大提升。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在继续大力支持建材、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巩固提升竞争优势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六六”产业工程,推动新型电光源、机电、消防器材、竹木加工、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六大特色产业加速发展。深入实施“扶优育强”战略,积极引导成长型中小企业二次创业,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以园区和基地为抓手,扎实推进工业发展平台建设,积极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二是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全面落实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资金,全年共筹措投入政府性资金1.75亿元支持“三农”发展,其中实行农业税减免一步到位、种粮直接补贴等资金1000余万元,促进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致力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抓好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成功举办“全国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高峰论坛会”,建成江山农贸城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营,完成了土地二轮承包和山林承包责任制完善工作。三是全力推进第三产业繁荣进步。运用积极的政策措施,狠抓旅游、商贸等服务业发展,筹集投资4170万元,完成仙霞关二期景点整修工程,推进青龙湖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建设,并启动廿八都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项目,努力激活消费需求的有效增长。

(三)深入实施“借力发展”战略,切实加大项目投入力度,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充分利用和发挥在外江山人优势,成立上海、杭州、香港、北京、广州、宁波等同乡联谊会,推动“回归工程”和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引进项目总投资46.5亿元,协议引资额30.1亿元,实际到位市外投资额1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7%、6%和11.4%。二是强化项目工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增长20%。其中“2004-310工程”完成投资15.1亿元,57项重大项目有42项建成或完成当年投资计划;29项重大续建项目完成投资4.4亿元,有17项建成或完成当年投资计划。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江山段工程顺利推进。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外联业绩工作,48省道改建工程等5个重大前期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通过各方努力,全市共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75亿元。三是运用积极政策支持发展。制定落实支持“三农”、工业经济、社会事业、招商引资、外贸出口等一系列政策,全年直接用于支持经济主体发展的政府性资金达2亿多元。

(四)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平安江山”,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是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主抓手,运作投入3亿多元资金,狠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和老区配套,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乡村康庄工程”、土地整理等工程为载体,投入政府性资金1.5亿多元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加大政府投入,鼓励民间投资,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三是高度关注不同社会群体的共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作为政府的根本职责。扎实推进“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着力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四是积极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编制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积极开展绿化造林,全面实行生态墓葬,认真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严格实行排污申报制度,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五是扎实推进“平安江山”建设。认真抓好群众信访、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场经济秩序整顿等工作,健全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体系,及时化解各类突出的社会矛盾,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有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稳定的社会局面。

(五)以机关效能建设为主抓手,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四条禁令”,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一审一核”制,共同构筑“网上对话”等五大平台,制订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及时通报情况、听取意见,205件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255件政协提案均按期办理完毕,对一些好的意见建议及时予以采纳。三是扎实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提高了公务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四是标本兼治,反腐倡廉。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认真抓好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政府干部队伍。

一年来,全市上下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胜利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和衢州市平均水平,增速位居衢州市各县(市、区)首位,获衢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考核第一名;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9%、22.8%和13.6%。财政总收入5.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亿元,分别增长17.6%和16.9%。工业经济实力继续增强。化工和建材产业产值增长44.3%,六大特色产业产值增长53.4%,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24.3%,经济效益综合得分继续位居衢州市各县(市、区)首位。工业园区新入园企业98家,建成投产44家,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7%。效益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生猪饲养量突破100万头,以白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量达到1.4亿袋,蜂产品、花卉苗木、特色水产等绿色特色农产品健康发展,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江山牌蜂产品荣获浙江省著名商标,江山牌猕猴桃等3只产品荣获浙江名牌,恒亮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天蓬公司被确定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旅游商贸业发展步伐加快。江郎山景区被列入“长三角旅游精品线”,全年共接待游客8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亿元,分别增长49.4%和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亿元,增长13.2%。建筑房地产业保持稳健发展。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出口额2505万美元,同比增长59.2%。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建设继续加快。拉开城市框架2.56平方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7.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凝秀中路、江东大道等10条道路建设和北关大桥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迎宾大道东段、虎山广场、须江阁和城防三期工程,顺利推进乌木山和周家青小区开发,“一江两带”景观进一步凸显。加速推进老城区配套、入城口改造和市区农贸市场整合,完成解放路路灯改造,基本完成虎山小区北矿复绿,实行主街道生活垃圾袋装化、建筑工地使用商品混凝土和建筑废土封闭运输,开展了市区交通秩序整顿,开通了5路、18路公交车。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富有成效,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城市卫生、秩序状况明显改善,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文明城市”。农村面貌逐步改观。编制了《江山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完成3个省级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3个示范村建设、46个村环境整治、227个村的亮化。贺村镇被评为省级文明镇。建成异地脱贫小区4个,738户2539人实现外迁。完成第二水厂至贺村主管道建设、23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和峡口水库东西干渠扩建工程。城乡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完成205国道江山段改建、峡口至保安路口段路面大修以及一批县乡公路建设,启动48省道江山段改建工程。建成“乡村康庄工程”通车里程428.8公里。电力、通信设施进一步改善。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科技教育工作成效明显。我市被科技部批准为“科技工作试点县(市)”。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省级45项。华盛公司、老虎山建材公司和奥仕达公司等企业分别与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了紧密型的产学研联合体。江山政务网站荣获“2004年度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评定了第六批拔尖人才。总投资1.4亿元的江中迁建工程已完成一期建设并交付使用,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全面完成,推行了民办学校教育券制度,职业中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校,滨江中学、实验中学跨入省重点中学行列。文化、卫生、体育、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广场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好戏连台,民间舞蹈《廿八都灯阵》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婺剧高腔《江山本色》进行公开巡演,有线广播和电视用户分别达到10万户。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被评为全省无偿献血先进县(市)。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全民健身周活动优秀组织奖”。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计划生育率达到9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5‰,被评为省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县(市)。资源使用效益继续提高,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周村、定村两个乡顺利撤并,事业单位改革稳健推进。社区建设和双拥工作富有成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双拥模范单位”。审计、统计、气象、档案、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等工作继续加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5%和10.2%。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净增城镇就业岗位2520个,培训农民3.6万人次,1.3万人实现非农就业。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清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近3200万元。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和机制不断完善,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顺利启动,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长效机制得到巩固,基本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低保家庭子女和孤儿基础教育免费就学“应读尽读”,又有104户困难家庭入住廉租房。募集慈善资金100万元,下拨各类救灾救济及优待抚恤款1500余万元。一个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驻江部队、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年来给予的监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江山发展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发展要素制约仍然突出,土地供给、企业融资、电力供应依然紧张,科技、人才支撑力不强;二是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面临着做大总量、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多重压力;三是财政压力继续增大,社保、增资等各项刚性支出较快增长,公共财政的任务不断加重,加上中央、省财政体制调整等因素,收支平衡难度进一步加大;四是在环境保护、社会事业、改善群众生活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五是行政效能和队伍建设尚不能完全适应加快发展的重任要求,政府执政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着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奋发有为  狠抓落实  全面提升江山综合实力和特色竞争力

各位代表: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关键的闯关期和难得的机遇期。分析内外部形势,许多积极因素都将有利于我市在新的一年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只要我们充分把握世界经济适度增长态势和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中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更加关注区域协调、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有利政策,充分把握“金衢丽”产业带的实施和衢州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机,充分发挥我市生态、土地、劳动力、水资源等相对优势和特色产业的基础优势,充分发挥近几年来持续加快发展形成的后劲潜力,充分发挥黄衢南高速公路、铁路西移等重大项目建设对我市加快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较为强劲的势头是完全有条件的。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但同时我们也充分意识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尽管我市近年来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与全省总体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与发达地区在综合实力和特色竞争力上的落差还在拉大,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尚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国家实施财政、金融“双稳健”政策,宏观调控偏紧的走势预计不会在短期内有大的转向,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资源供给紧张的局面也难以在短期内得以根本改观,区域发展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总之,前进的道路上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清醒。既要敏锐地把握和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又要充分做好迎难攻坚的思想准备,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想问题更超前些,工作更主动些,措施更积极些,顺势而为,逆势而上,趋利避害,奋力闯关,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八战略”、“平安浙江”决策,按照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主题,深入实施“兴工强市、借力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规划、项目、创特色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六六”产业工程,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提升江山综合实力和特色竞争力。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建议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1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8%和13%;财政总收入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出口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围绕新一年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全市上下要集中精力,扎实工作,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全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速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坚持以工业经济为主线,以提升特色竞争力为导向,扎实推进“六六”产业工程,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加快提升三产服务业档次,抢抓机遇扩大外贸出口,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大力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一是做大做强六大特色产业,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六大特色产业,强化市级领导联系产业制度和考核制度,制定落实《实施“六六”产业工程、扶强做大骨干企业的意见》,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重点扶持各大产业龙头带动型企业,狠抓特色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做大企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研发体系建设,争取组建省级消防器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蜂产品检测中心,全面提升林产品检验检测能力,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提升在同业竞争中的“发言权”。支持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企业联合,促进有序竞争。加强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促进各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力争六大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56亿元以上。同时,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建材、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扎实推进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基地、全省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和有机胺全国制造中心建设。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重点扶持亿元以上企业,积极培育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或利税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利税3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六大特色产业的龙头带动型企业,力争新增5亿元以上企业1~2家,亿元以上企业3~5家。支持江化公司国内上市,支持虎山集团积极争取境外上市,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抓住国务院出台“非公有制经济36条”《若干意见》的大好机遇,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放开手脚、更快更好地发展,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成长和提升,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壮大中小企业群体,提升中小企业档次,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三是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提升工业企业素质。要进一步激发企业技改积极性,今年安排财政技改贴息资金1000万元,重点抓好投资千万元以上的45个技改项目,全力帮助其落实土地,筹措资金,促其尽早开工建设,尽快投产出效益,力争完成技改投资14.5亿元。四是提升产业发展平台,增强各工业园区竞争力。努力实现江山经济开发区前三期项目招商率、动工率达到100%,做好江东区四期和跨江区开发建设准备工作,深化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编制实施开发区排污、公建、美化洁化绿化亮化等方案。加快江山贺村竹木工业专业区深加工园三期开发,拉大开发框架,配套基础设施。扎实抓好清湖、淤头、新塘边、四都、长台等特色产业基地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强招商和管理,提高入园企业投资强度和动工建设率、投产达产率,促进园区经济集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推动农业“二次提升”。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全面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实施粮食生产科技进村入户项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市粮食安全。按照统筹城乡的理念、工业发展的思路、特色竞争的路子,推进农业“二次提升”。一是着力培育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突出恒亮、天蓬、绿业、健康等骨干企业,狠抓政策落实,鼓励其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和机制创新,开展合资合作,加快做大做强,带动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形成五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0家,新增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家。二是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突出白菇、蜜蜂、生猪、白鹅、花卉苗木等绿色特色农产品,巩固提升国家级蜂产品标准示范区和天蓬畜牧示范小区,扩建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浙江马褂木良种繁育基地和农业部茹菇塘种鹅场项目,提升农产品基地发展水平。积极稳妥地推动土地流转,为农产品基地建设创造条件。结合黄衢南高速公路建设等有利条件及全市产业发展布局规划,认真开展农产品加工基地的选址和规划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打好基础。三是打响江山农产品品牌。落实农产品地方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推行证明商标和经营商标许可证制度,规范农产品包装物标识。整合品牌资源,鼓励企业开展规模种养基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著名商标认证工作,争取年内获省级以上认证农产品3个,加强宣传促销力度,促使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四是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突出交易市场和龙头组织,提高现有农产品市场档次,抓好江山农贸城二期建设,努力将其培育成浙西最大的农特产品集散中心。积极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产品进超市,扶持创建1家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继续抓好农村信息化和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五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水利、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抗灾能力。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繁荣提升第三产业。重点抓好特色旅游业、特色市场、特色商贸和房地产业。一是重点发展旅游业带动商贸。以“仙霞古道申遗”为契机,挖掘旅游资源,策划、包装、建设精品景区。重点抓好仙霞国家森林公园、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江郎山入口配套、仙霞关景区景段间衔接配套、千锦绣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建设。精心组织好“中国蜜蜂文化节”、“旅游文化节”等大型节会活动,发展节会经济,集聚人气、商气、财气;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培育具有江山特色的餐饮、宾馆等服务业,发展休闲旅游。积极开展招商,加大旅游促销,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资源整合,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旅游业对三产的带动力。积极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争取江郎山景区获批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全市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亿元。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市场拉动商贸。重点抓好大型购物超市、高档次商贸城、建材装饰城、汽车修配城等项目规划、包装等前期工作,推向市场招商。围绕六大特色产业,积极谋划建设各类特色市场。着力提升商品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仓储运输和物流配送业。积极发展中介事务、金融保险、信息通信、社区家政、物业管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新兴服务业。稳健发展建安房地产业。

大力促进外贸出口,提高经济开放度。积极应对WTO后过渡期新情况,用足、用活政策,支持江化、华顿、恒亮、沃克等骨干出口企业壮大规模和出口总量。指导和帮助已获自营出口权企业开展业务,挖掘企业出口潜力。抓住外贸进出口权门槛降低和备案制实施的机遇,动员和支持更多的经济主体开展自营外贸出口业务。努力扩大地产品出口,大力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培育出口品牌,拓展出口市场。抢抓平均关税降低的机遇,大力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以进口带动出口。力争全年外贸出口额突破3000万美元。

(二)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牢固确立经济工作项目化的理念,把项目前期工作作为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来抓,以不断的投入推动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

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引进市外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0亿元,引进外资450万美元。一要配强招商队伍。在继续实行全员招商的同时,突出六大产业领导小组、经济开发区、专职招商员等主体,进一步增强招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企业家这支特殊队伍的重要作用,研究制订企业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大力鼓励企业开展招商引资。二要加大招商攻势。在推进全方位招商的同时,突出“回归工程”、“山海协作工程”、节会活动等招商载体,抓好与各地同乡会的联络、与山海协作结对地区的合作,抓好与商贸、文化、旅游等节会活动的结合,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三要突出招商重点。大力引进六大特色产业项目、工业项目和大项目,引进人才、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引进港、台、韩、日等境外投资,注重引进低污染、低消耗、低运输成本、高产出的项目,尤其是对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具有提升作用的项目。四要强化招商责任。进一步加强考核、督查、服务等措施,落实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加强招商引资进度的督查通报,大力推进务实招商;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和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狠抓重点工程建设。全市初步安排重点工程78项,计划总投资47.2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28.6亿元。“2005-310工程”3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0.3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14.2亿元。其中,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热电建设、机电制造、消防器材、药品生产等10项重大工业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11.9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9.4亿元。铁路改造配套工程、上余至双塔下水道建设、县道硬化工程等10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5.2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2.8亿元。白菇加工、白鹅加工、蜂产品开发、水库保安工程等10项重大农水项目,计划总投资3.2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1.9亿元。同时,要继续抓好“铁路西移”等一批重大续建项目的实施。对上述重点建设项目,要继续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重点服务和保障,同时,要研究制订重大建设项目管理稽察办法,进一步提高重点项目管理水平。

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结合“十一五”规划编制,认真抓好“江山港综合整治开发”、“城区上余组团路网建设”、“上铺货场物资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城区供引水及管道建设改造工程”、“城市垃圾填埋场迁建”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考核力度,发动全市乡镇、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项目调研,深入挖掘项目资源,大胆提出各类项目,精心策划包装项目。认真做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确保项目编制质量。继续加强政策对接和研究,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债项目、省重点工程、五大百亿工程盘子,获得上级专项资金、用地指标等方面更多的支持。

(三)着力拓展区域承载平台,提升可持续发展支撑力。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着力增强规划、要素、科技、人才、体制和环境支撑力,为我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增强规划支撑力。一要增强规划调控意识。严格执行土地法、规划法,充分考虑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高起点、高品位制订各项规划。二要增强规划的系统性。进一步完善土地、城市、交通、生态、水系、园区、产业、重镇、村庄、骨干企业、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包括编制跨乡镇的区域规划,特别要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发区规划、集镇规划等的相互衔接,增强规划的系统性。三要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建立规划工作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以及备案和评估制度。完善规划的执法体制和执行机制,加强规划执法,强化规划管理。四要抓好重点规划编制。今年的重点是抓好“十一五”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将其作为政府工作的大事来抓,精心组织,科学制订,为今后发展谋划蓝图、打好基础。

增强要素支撑力。一是土地方面。在扎实抓好两大开发区和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力争把城镇规划区、各工业园区和各产业基地内的农保田全部调整出去,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加快推进黄衢南高速互通口附近发展用地的规划布局,为发展“互通口经济”创造条件。严格控制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化率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鼓励企业向空间要土地,实施“零土地”技改。清理已供未用土地,深入挖掘集体土地和企业闲置土地、厂房潜力,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动员全市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加大农村宅基地整理力度,开辟新的用地资源。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项目单列指标。区分轻重缓急抓好有序供地,优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二是资金方面。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主渠道作用,鼓励引进市外资金,做大我市资金总量,适时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推动银企合作。整合政府资源,经营好国有投资公司,认真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非转经”工作,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作用。动员引导企业采用增资扩股、股权出让等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吸纳民间资本,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三是电力和运输方面。加强电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电网。抓好虎山、红火热电厂二期工程和一批小水电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热电厂和水电站产能,努力增加电力供给。大力支持红火集团、虎霸集团等企业建设铁路专用线,缓解道路运输压力。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调控职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强宣传和引导,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增强科技支撑力。一是加大多元化投入。按照占市级财政经常性支出3%的要求,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逐步放大科技创新资金和科技三项经费,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完善政策,激发企业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积极性。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扎实推进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市)”和省“星火科技示范县(市)”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科技创新平台作用,鼓励企业自办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办研发机构,大力培育面向我市特色产业的技术服务机构,推动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与国家“863”计划相对接,实施高新技术项目。探索建立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提高产业科技水平。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牢固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鼓励企业采取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争创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支持重点企业创建中国名牌产品,打响“江山制造”品牌。四是加快“数字江山”建设。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抓好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提高政务处理网络化水平。

增强人才支撑力。加大人才投资,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围绕“兴工强市、借力发展”战略实施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发挥我市职业教育优势,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大力培育人才市场,广纳人才特别是经济型人才为我所用;积极实施“创业素质工程”,提升经营者经营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加强员工培训;整合乡镇干部人才资源,充实经济部门、重镇强乡、专职招商员力量。要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关心人才的工作和生活,进一步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环境。

增强体制支撑力。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根据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适时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社会主体投资积极性。深化财政管理改革,逐步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和政府采购办法;加强对乡镇(街道)财政管理工作的指导,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直接支付制度、“代建制”和政府负债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防范财政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全市各层次的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增强生态支撑力。围绕“山清水秀、文明谐美”的目标,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大力实施生态建设项目,巩固提升生态公益林和生态墓区建设成果,切实抓好生态示范乡镇村建设,年内力争实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目标。实施“碧水、蓝天、清新、宁静”环保工程,大力开展“1123”环境整治行动,按照“治旧控新、监建并举”的要求,强化城区、工业园区、库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加大环保监控和执法力度,狠抓水、大气、烟尘和噪声污染综合整治。年内力争须江水质有明显改善,消除城区黑烟囱,完成水泥机立窑除尘设施改造,关停竹腌塘和土法造纸厂;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关,防止新的重污染源产生,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乡互动发展能力。

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思路,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共享水平,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着力提升城市吸引力。按照“特色兴城”的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不断做精做美江山城市。一是深化细化城市规划体系。重点抓好城市人防、消防、绿地、公交、环保、环卫、电力、教育、给排水等专项规划的配套编制工作。继续抓好城市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完成城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着手编制西山、老虎山、乌木山、双塔山等景观建设规划,为下一步做好“山”的文章打好基础。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围绕“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融入文化内涵,加快城市拓展和品位提升,彰显城市个性魅力。年内重点抓好“一桥、二水、三路、四绿、五配套”工程建设。即要加快推进迎宾大桥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碗窑水库引水工程,动工建设迎宾西路、凝秀路和西环线改造工程,推进虎山复绿、文化广场建绿、须江公园扩建扩绿、“一江两带”增绿工程,抓好乌木山小区、周家青小区、拆迁小区、迎宾大桥、北关大桥配套工程。全面启动“万亩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加强人民防空设施建设。三是巩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成果。加大城市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力度,启动实施鹿溪南路环境景观工程,推广单位庭院、墙面屋顶的绿化美化,实行城区全路段垃圾袋装化收集。在加快城市新区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逐步完善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巩固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省级示范文明城市。

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按照“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梯度发展的思路,扎实抓好贺村经济强镇建设、中心镇建设、村庄撤并建设工作,提高强镇品位,促进中心镇人口集聚,提升中心村规模,加强“空心村”治理。以“农民下山脱贫工程”、“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研究落实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筹措资金,政府性资金投入800万元,全力支持清湖、石门等9个市、乡(镇)级农民下山脱贫小区建设,力争实现2300名高深山区农民下山脱贫,重点抓好2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和整治村改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供电、广播电视、交通通讯等设施建设水平。按照“八化”标准,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重点开展农村畜禽污染防治,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置办法,逐步推行沼气池进农家,力争完成100个村卫生洁化、100个村道路硬化和100个村路灯亮化工作,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着力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全力抓好黄衢南高速公路江山段工程建设。该工程全长76公里,总投资约36亿元,涉及12个乡镇100多个村,是我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事关江山今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项目。年内要重点抓好用地征迁处理,加快动工建设,确保无障碍施工,预计今年完成投资6亿元。同时,计划投资2.42亿元,重点推进老205国道坛石至贺村段大修和淤八线改建工程,实施大悲山至花溪岙等13条全长129.5公里的县道硬化工程,全力打通西南出省大通道;推进48省道江山段改建,争取上马46省道改线工程;继续实施好“乡村康庄工程”,加快张村至双溪口通乡公路硬化,争取建设通村公路2203公里,硬化通村公路144.7公里。坚持建管并举,认真做好城乡道路的养护工作。

(五)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提升江山特色文化力。

文化力是一个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要更加注重在提升文化竞争力上下功夫,挖掘和涵育特色文化内核,打造文化精品,以富有个性、积极向上的特色文化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改善形象、促进发展,提升江山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致力打造江山文化品牌。一是要凝练特色文化灵魂。以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契机,全面梳理全市各种历史文化资源,认真审视我市文化发展定位问题,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现代先进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我市传统特色文化的内核,从中锤炼出全市人民广泛认同的江山人文精神之精华,并赋予时代特征,推动“万众一心、知难而上”的江山精神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涵,激励全市人民创新创业。二是要丰富特色文化载体。要在兴工强市、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等各项经济规划和建设活动中,高度重视体现江山传统文化特征的历史遗存的发掘和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文化广场、主题公园等现代特色文化载体建设。大力鼓励富有江山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积极发掘优秀民间文化,开展政府文艺奖评选。扎实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建设,抓好特色文化村(社区)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注重特色文化与重大节庆活动的有机结合,将江山特色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江山精神内化为每位社会成员的自觉意识。三是要积极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按照产业化、市场化、项目化的理念,以大文化的思路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繁荣文化市场,注重特色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以文化产业的繁荣来张扬江山特色文化品牌,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品位。

着力整合提升公共设施资源。按照“盘活资源、以旧换新、促进共享”的思路,科学规划,积极稳健推进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布局调整,整合提升档次,提高共享水平。盘活现有体育馆、图书馆、电影院等资源,逐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有序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以旧换新、升级换代。年内要启动广电中心建设,进一步做好大剧院、体育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要着力提高公共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布局调整步伐,逐步实现江山中学与市区教育园区、广电中心与大剧院、教师进修学校与周家青小学等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大卫生体制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思路,推动卫生事业更快更好发展。要大力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文化、办教育、办医院、办体育,公平竞争,共同发展,构建社会事业多元化投入体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

全力争创教育强市(县)。制订实施全市教育布局调整总体方案,启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推进农村高中段教育向市区集聚,农村初中跨乡镇合并,促进人口和教育资源向市区和中心镇集聚,提高办学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扎实抓好江山中学续建等重点教育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寝室和食堂改造,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成立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打响江山职教品牌。积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带、骨干教师定期下乡支教服务等,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加强社区、幼儿和成人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广泛开展诚信教育,积极构建涵盖社会不同层面的现代信用体系,打造“信用江山”。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导向,积极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始终高度重视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源保护与利用、人民武装与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审计、统计、气象、档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台湾事务等各项工作。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凝聚全市人民合力。

坚持执政为民理念,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高度关注民生。一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力争培训农业特色产业种养能手3000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农业收入;培训产业技术蓝领3000名,培训外出创业人员9000名,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增加非农性收入。结合下山脱贫小区建设,深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促进高深山区农民下山脱贫增收,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出路问题。二是要统筹城乡就业。充实再就业基金,落实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优惠政策,发挥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资金作用,加强城乡劳动力创业技能培训,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三是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多渠道筹资充实社保基金,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足额发放,逐步实现全市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继续完善农村五项社会保障机制,保障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长效运行,确保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低保家庭子女和孤儿基础教育免费就学“应读尽读”,进一步完善做法,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力争当年符合条件的被征地人员全部进入社保。同时,要研究出台城乡医疗救助办法,尽最大努力解决部分群众因病致贫问题。四是要持之以恒地搞好社会救助工作。积极开展慈善捐助活动,做大慈善基金规模,完善经常性社会救助机制,提高社会救助的整体水平。

切实维护民利。坚持富民强市的取向,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直接的利益入手,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强化劳动执法监察,做好劳动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拖欠民工工资问题。积极引导和依法督促企业不断改善职工工作条件,促使职工待遇水平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逐步提高。认真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风尚。继续做好残疾人扶贫帮困、康复服务、维护权益等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深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商品检测和市场监管,抓好市场打假治劣工作,特别要认真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和价格问题,大力实施“放心店”工程,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按照“已有的政策不能变、已给的优惠不能减”的总体要求,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实惠。认真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依法保护征迁户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发展积极性。

努力保障民安。不断深化“平安江山”建设。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坚持《信访工作十项制度》,坚持领导下访、约访与信访接待日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建立民事纠纷受理、调解、备案机制,热忱回应并着力解决好民众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抓好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完善村民和居民自治,深化政务村务公开,落实居民、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公共安全防控预警体系,落实各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应急预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艾滋病防控和血防工作,严防重大疫情、群体性中毒等各类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强化卫生监督执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深入推进“依法治市”,不断深化“四五”普法,加强法律援助,扎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集中整治行动,认真整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依法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及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坚持为民办实事。通过广泛征集,综合考虑群众要求、财力可能和社会受益面,市政府年内重点抓好10件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1)碗窑水库引水及饮用水源保护工程;(2)乡村康庄工程;(3)铁路新客站建设工程;(4)农民饮用水工程;(5)廉租房建设工程;(6)市区有线数字电视开通工程;(7)农村中小学食堂改造工程;(8)万寿园公墓(暂定名)建设工程;(9)江山大桥至城中大桥段防洪堤亮化工程;(10)周家青幼儿园建设工程。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必须始终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全面提升政府队伍的领会感悟、理解应对、操作执行和改革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工作落实,推动加快发展。

要科学执政。积极创建学习型政府,更新知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提高把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市场主体的作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调研,做好规划,制定政策,完善制度,从全局和长远思考战略性问题,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有序性,更好地履行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要民主理政。坚持市委的统一领导,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大力支持其加强调查研究、参政议政。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事项,做到尊重民意、专家参与、集体研究,落实好听证和公示制度,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要依法行政。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完善各项配套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能。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行政复议制和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要高效施政。进一步牢固树立服务为先、开放包容的思想,更加注重服务的公平性、主动性、创新性和有效性,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和审批制度改革,对每一项工作都要务求快节奏、高效率,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加强督查和调度,确保政令畅通,强化“倒逼”机制,力求每一项工作在规定期限内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操作能力和工作合力,紧紧围绕目标,围绕发展,围绕企业,围绕项目,主动跟进,主动沟通,主动服务,营造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

要实干勤政。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工作,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用良好的作风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用扎实的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营造实干勤政的良好氛围,鼓励各级干部放开手脚干事业、抓落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破难而上,敢于承担风险,敢于批评误人误事者,敢于为一线创业者撑腰壮胆,真情关心爱护支持基层干部,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把加快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要从严治政。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厉行节约,大力倡导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观念,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比待遇、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杜绝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事关全局、群众直接受惠的事业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洁自律,主动接受各方监督,认真抓好教育、监督和各项制度建设,着力构建惩防并重的反腐败体系,旗帜鲜明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对任何腐败行为都绝不姑息,一经查实,将依法惩处,努力建设一支能吃苦、善战斗、靠得住、贴民心的政府干部队伍,进一步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希望,新的目标催人奋进。实现目标靠落实,落实才能真发展,发展才有发言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中共江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全力干事,奋发有为,狠抓落实,为全面提升江山综合实力和特色竞争力而努力奋斗!